︿
Top

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對台灣企業之影響:(一) 南韓擬祭出OLED補貼政策 對抗「中國國家隊」

瀏覽次數:868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16年5月2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對台灣企業之影響:(一) 南韓擬祭出OLED補貼政策 對抗「中國國家隊」​

圖、南韓政府祭出OLED補貼政策

面對中國政府補貼OLED面板投資,南韓政府也正面迎戰。主導產業政策的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MOTIE)將編列OLED面板發展專案預算,祭出補貼政策反制,以中國面板廠對抗。也就是說OLED面板產業競爭,已提升到國家級戰爭。
 
OLED升級為國家級戰爭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MOTIE)表示,該部已擬定計劃,最快明年(2017)起將編列與OLED相關方案的新預算。OLED升級為國家戰略產業,政府對拉抬OLED相關產業已達成共識,以維持南韓長久以來在面板產業的領先地位,這是國家策略的重要一環。
 
南韓將於2017年祭出補貼政策保OLED霸業
據Korea Times報導,從2013年起南韓政府就一直在削減對顯示面板的補貼。2013年MOTIE投入OLED研發計畫276億韓元(2398萬美元),今年(2016)研發經費卻大砍到剩93億韓元(808萬美元),也引發南韓可能痛失OLED市場領導地位的疑慮。有鑑於中國政府大力補貼面板產業,而中國面板廠也從過去的產能投資拉高到LTPS、OLED等技術升級的相關投資,使得南韓面板廠備感壓力。
 
目前南韓在OLED量產技術仍領先中國大陸、日本與台灣面板廠,三星已經量產手機和平板用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LGD則推出OLED電視面板,三星、LGD也是蘋果Apple Watch的OLED面板供應商。蘋果iPhone 7計畫可能改用OLED面板,因此今年三星和LGD資本支出都以OLED技術為主。
 
三星、LGD搶建OLED生產線

隨著市場傳言iPhone將於2017年全面採用OLED顯示器的刺激下,主要供應OLED顯示器的主要兩家製造商都發佈加碼投資OLED的決定。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計劃在20152017年之間投資超過30億美元,建立一條新產線。至於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為了搶下OLED產業主導權,預計投入90億美元建立兩座OLED製造工廠。

三星正在興建一座6代新廠,一般認為是專門供貨給蘋果之用,設計產能約9萬片。除了中小尺寸應用之外,三星也評估在湯井工業區投資大型OLED面板製造設備,初期投資額估計落在2兆至3兆韓元之間。市場傳出,三星目前已經正在對8代OLED面板生產技術進行最後測試,重啟OLED電視投資。
 
LGD去年7月投資1.5兆韓元在龜尾設置可撓式OLED面板生產線,去年底又決定再投資10兆韓元於坡州打造6代OLED生產線,設計產能約4.5萬片,可能也是蘋果專線。
 
對抗「中國國家隊」
至於在中國廠商上,中國面板廠量產速度相當快,靠著政府補貼,逐漸拓展OLED產能,被業界視為「中國國家隊」。如中國京東方今年目標之一,就是全力發展OLED技術,一方面布局可撓式OLED面板,下半年也將量產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華星光電也已奮力直追。大陸面板廠也積極往高階的低溫多晶矽(LTPS)加OLED投資,到了2019年大陸將有9座LTPS加OLED面板廠。天馬已經量產LTPS面板,應用在大陸智能型手機。
 
台廠腹背受敵
根據顯示器顧問公司IHS資料,從技術能量來分析,南韓Rigid(不可彎折型)OLED領先3年、可撓式OLED更是領先5年,台、日、陸面板廠難以快速跟上,成為韓商的差異化利器。現在面板雙虎在OLED面板等於是缺席,群創還沒有OLED量產技術,未來要靠夏普,友達則是以智能手錶為主。
 
如果未來iPhone開始使用OLED面板,OLED面板滲透率將快速拉升到30%~40%,台灣面板廠只能瓜分剩下的a-Si和LTPS市場。
 
結語
未來,OLED商機受到車用面板、AR/VR及iPhone OLED手機驅動之下,一片看好。然而OLED生產線投資金額龐大,一座6代LTPS面板廠投資規模不亞於8.5代TFT面板廠,而且投資風險高,因此找日本廠商合作可能是比較好的出路,這也就是鴻海大手筆投資夏普之原因,直接接收夏普的多年經營成果,取得OLED技術才能有機會與南韓競爭,甚至超越南韓。(1208字;圖1)


參考資料:
Korea to provide subsidies to OLEDs. The Korea Times 2016/4/24
OLED版圖面板大戰 一觸即發. 聯合新聞網 2016/4/12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