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專利過期藥,即是所謂學名藥,指與專利藥物的化學組成相同,但在專利過期後推出的藥物。專利過期藥的開發比單純的新藥開發花費少,風險低,而帶來的價值卻很大。所以,追蹤研發即將到期的專利藥物,對於企業而言,不失為一種創新的捷徑。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世界專利藥專利集中過期階段。這些專利藥大多為年收入超過5億美元的重磅炸彈型產品,具有很大的市場。2005年後,非專利藥市場將達到巔峰。2000年~2007年專利到期的30個專利暢銷藥物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默克公司涉及產品數量最多,包括全球銷售額最大藥物之一的奧美拉唑(Prilosec)在內,共有7種藥物即將過期和已經過期。在不同的藥物領域,專利藥的過期都將對該公司的市場份額產生巨大影響。
2.依據過期專利藥物治療疾病譜,涵蓋潰瘍病用藥、降壓藥、降脂藥、抗菌藥、抗腫瘤藥等多種目前市場巨大,用藥人群數量將長期保持穩定和上升的藥物。因此,這些產品的非專利藥品將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美國藥價高昂,尤其是專利藥品,更以價格昂貴著稱,原因要追溯到美國的藥品專利保護法。美國政府為了鼓勵藥廠對新藥的研發和保護知識產權,通常會對新藥給予10年到20年不等的專利權。一旦製藥公司發明一種新藥,在藥品上市前,藥品公司必須要進行一系列動物實驗,然後進行人體臨床實驗,如果一切資料證明該藥品的療效及安全性,政府將授予藥品許可證並批准專利保護。
由於新藥的研發需要花費巨額經費及時間,因此專利保護保證了製藥廠的利益。在沒有相同藥品在市場上競爭的情況下,藥品公司可以以較高的藥價收回以往投入的研究經費。一旦藥品的專利到期,其他藥廠便可自由生產該產品的仿製藥,此時,一般藥廠可以用藥物學名或者選用自己公司的商品名上市。
2000年~2007年已經過期和即將過期的專利暢銷藥物 |
序號
|
藥品(商品名) |
公司名 |
專利失效年 |
年銷售額(億美元) |
1 |
奧美拉唑(Prilosec) |
阿斯特拉-默克 |
2000 |
37.00 |
2 |
依那普利(Vasotec) |
默克 |
2000 |
25.00 |
3 |
法莫替丁(Pepcid) |
默克 |
2000 |
10.00 |
4 |
頭孢夫新酯(Ceftin) |
葛蘭素-威爾康 |
2000 |
6.50 |
5 |
多沙唑秦(Cardura) |
輝瑞 |
2000 |
5.00 |
6 |
伊曲康唑(Sporanox) |
楊森 |
2000 |
5.00 |
7 |
洛伐他汀(Mevacor) |
默克 |
2001 |
13.00 |
8 |
賴諾普利(Prinivil) |
默克 |
2001 |
7.00 |
9 |
羥氨□青黴素(Augementin) |
史克-比切姆 |
2002 |
14.00 |
10 |
他莫昔芬(Vovladex) |
諾華 |
2002 |
5.60 |
11 |
亞胺培南-西拉司丁鈉(Primaxin) |
默克 |
2002 |
5.50 |
12 |
尼扎替丁(Axid) |
禮萊 |
2002 |
5.50 |
13 |
α-2b干擾素(Intron A) |
先令 |
2002 |
5.00 |
14 |
環丙氟□酸(Cipro) |
拜耳 |
2003 |
13.00 |
15 |
炔雌醚(Ortho-Novum) |
Ortho Pharmaceutical |
2003 |
6.00 |
16 |
氯雷他定(Claritin) |
先令 |
2004 |
10.00 |
17 |
氟康唑(Diflucan) |
輝瑞 |
2004 |
9.00 |
18 |
乙肝疫苗(Engerix-B) |
史克-比切姆 |
2004 |
5.70 |
19 |
辛伐他汀(Zocor) |
默克 |
2005 |
28.00 |
20 |
鹽酸捨曲林(Zoloft) |
輝瑞 |
2005 |
14.00 |
21 |
甲紅黴素(Biaxin) |
雅培 |
2005 |
12.00 |
22 |
普伐他汀(Pravachol) |
布邁-施貴寶 |
2005 |
10.00 |
23 |
頭孢三秦(Recefin) |
羅氏 |
2005 |
9.00 |
24 |
阿齊黴素(Zithromax) |
輝瑞 |
2005 |
6.25 |
25 |
昂丹司瓊(Zofran) |
Cerenex |
2005 |
6.00 |
25 |
醋酸高捨瑞林(Zoladex) |
Zeneca |
2005 |
6.00 |
27 |
舒馬曲坦(Imitrex) |
Cerenex |
2006 |
8.50 |
28 |
苯磺酸氨氯地平(Norvasc) |
輝瑞 |
2007 |
18.00 |
29 |
西沙必利(Propulsid) |
楊森 |
2007 |
9.20 |
30 |
瑞司□酮(Rispreidal) |
楊森 |
2007 |
6.50 |
來源:中國醫藥報 2004/07 |
HWA美國專利藥與學名藥競爭規範
以下摘自: 黃慧嫻/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簡介美國學名藥競爭規範及新近鼓勵學名藥近用之措施,技術尖兵 111及112期,93年3-4月)
企業在發展學名藥產業時,一定要瞭解美國學名藥的競爭規範-藥品價格競爭及專利回復法(Drug Price Competition and Patent Restoration Act, 21U.S.C.§355,又名Hatch-WaxmanAct,以下簡稱:HWA)。
HWA係於1984年經美國國會立法通過,主旨在鼓勵學名藥發展的同時,仍能刺激新藥研發的誘因,也就成了HWA的重點。
HWA設計了一套頗為複雜的競爭機制,茲簡要說明如后:
(一)延長專利藥之專利保護期間
為緩和學名藥低價競爭可能降低專利藥廠的研發意願,HWA將專利藥的專利保護期間延長五年,以彌補聯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在審核期間,專利藥廠無法對研發的新藥加以收益運用的限制,使專利藥廠的研發投資可得到合理回收、避免降低研發誘因。
(二)簡化學名藥上市之申請程序
根據HWA規定,學名藥的上市適用所謂的「簡化新藥申請程序」,學名藥廠可信賴FDA先前核准上市的專利藥物所揭露的安全性與療效資訊,不需再一一進行各種複雜且花費甚高的試驗;學名藥廠只須提出學名藥與通過NDA的專利藥物乃具有「生物可行性」(bioavailability)與「生物相等性」(bioequivalent)之實驗資料。
所謂「生物可行性」係指藥物的活性成分(activeingredient)或有療效的成分(therapeuticingredient),經人體吸收並可達到藥物作用部位的比率(rate)與範圍(extent);至於「生物相等性」則指以下兩種情形之一:
1、若以同一治療成分之質量、在類似的實驗條件下,經單次或多次服用時,學名藥可為人體吸收而達到作用部位的比率與範圍,與同類原廠專利藥並無顯著不同;或
2、若以同一治療成分之質量、在類似的實驗條件下,經單次或多次服用時,學名藥可為人體吸收而達到作用部位之範圍(extent),與同類原廠專利藥並無顯著不同;至於其可為人體吸收而達到作用部位的比率(rate)上的差異,經長期使用而累積於人體中的份量有限,從醫學角度不致影響藥物的功效,而為學名藥廠已知,並將此一資訊揭示於藥品的標示內容。
(三)排除專利侵權之疑慮
為豁免未上市的學名藥廠侵害合法保護的專利藥,HWA特別規定,學名藥廠在研發過程對專利合理使用或提出資料者,並不構成專利侵害。HWA豁免學名藥廠專利侵權的部分,僅限於學名藥廠所進行之必要性研發活動;超出此一範圍,學名藥廠仍有侵害專利之可能。
為減少專利侵權之爭議,HWA設計了一套頗為複雜的機制:
1、首先,專利藥廠在申請NDA時,應向FDA提出與申請上市藥品有關的專利資訊。新藥經審核通過上市後,FDA會將與此一藥物有關之專利資訊,登載於一般慣稱為「橘皮書」(OrangeBook)。橘皮書乃是日後學名藥廠開發學名藥、申請ANDA、乃至在專利藥廠與學名藥廠產生專利爭訟時的重要參考資訊。
2、學名藥廠在申請ANDA時,須查對橘皮書上專利藥所登錄的專利,並提出以下四種證明之一,始可取得FDA之市場銷售許可:
(1)就申請上市之學名藥,並未有其他廠商取得任何專利並登錄於橘皮書中;
(2)橘皮書中雖有專利登錄,但該專利已經過期;
(3)橘皮書中雖有專利登錄但該專利即將到期,而學名藥廠申請在專利到期後,始開始銷售學名藥;
(4)橘皮書中雖有專利登錄,但此一專利無效;或學名藥廠申請ANDA的內容,並無侵害已登錄的專利權之虞。
在第(4)種情形(一般稱為ParagraphIV),申請學名藥ANDA者必須將其依該規定申請學名藥上市的動作,通知專利權人以及專利藥的NDA申請者,並提出詳細的法律及事實佐證,告知專利權人以及專利藥的NDA申請者,其專利無效或申請ANDA的學名藥並未有侵害專利之情事。專利權人(通常為專利藥廠)若在接獲通知後的45日內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則可中斷FDA對於學名藥ANDA的審查作業,此一停止審查期間最長以30個月為限。
(四)保障學名藥180日之獨占銷售權
根據HWA規定,第一個根據前述ParagraphIV的規定申請ANDA,並通過FDA審核的學名藥,享有180天的獨占銷售權。換言之,FDA在此期間內並不會再批准同一種學名藥上市。由於該180天的期間關係學名藥所處的競爭市場狀態,因此,HWA也對180天的起算時點,有至為明確的規定。
HWA對於促進學名藥產業的發展及藥價競爭,貢獻厥偉。根據FDA統計,在HWA通過前,專利已到期卻未有同類學名藥推出的專利藥,高達有150種之多;HWA通過後,美國學名藥的平均使用率從1984年以前的19%,提升至2000年的47%,足見HWA在促進學名藥競爭方面的影響。
專利藥廠有利用HWA的灰色地帶阻撓學名藥上市之趨勢, HWA雖然試圖透過延長專利藥的專利保護期間,來緩和其在促進學名藥產業發展時,可能對研發專利藥所造成之衝擊。然而,面對新藥研發的高度風險,以及學名藥廠虎視眈眈、伺機在專利藥到期後加入競爭所帶來的威脅,近幾年,FDA的ANDA審核實務以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在執行競爭法的過程中發現,知名大藥廠利用HWA規範的灰色地帶,逐漸發展出新的策略工具來拖延學名藥進入市場競爭的時點,變相取得實質的專利保護期間,致使一般消費者多元選擇、近用低價藥物的權益受損。
根據FTC在去年7月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FTC Study: Generic Drug Entry Priorto Patent Expiration),專利藥廠利用HWA的灰色空間所產生的一些競爭問題,主要與依ParagraphIV申請學名藥ANDA的規定有關。該報告並歸納指出,專利廠商最常用來拖延學名藥加入市場競爭的方法有二:一是聯合學名藥廠達成限制或不為競爭之協議;另一則是在學名藥廠已申請ANDA、而專利藥的專利尚未到期前,重新在橘皮書上登錄多個與專利藥有關、但不具有實質意義的新專利。舉例而言,如果一項藥物在橘皮書登錄有五種專利,則專利藥廠即可先後向學名藥廠分別提出五次侵權訴訟,同時啟動五次的30個月停審期間,成功延緩學名藥進入市場的時間。
未來我國在發展學名藥之時,應掌握以下規範重點:
- 申請學名藥ANDA的四種方式中,以依據ParagraphIV申請上市較有利基,僅有依此程序申請上市並經FDA核准的學名藥,才享有180天獨占銷售權;
- 依據ParagraphIV申請上市的學名藥,容易受到專利藥廠的侵權挑戰,故在開發學名藥的過程中,即應仔細分析橘皮書上所登錄之專利,善用迴避設計(designaround)來避開專利侵權;
- 學名藥廠與專利藥廠間關於學名藥的相關協議,近年來頻頻引起FTC反競爭的疑慮。對此,美國參議院已在去年提出「藥品競爭法」(草案)(theDrugCompetitionActof2003,S.946),學名藥廠與專利藥廠間的遊戲規則是否會增加新的規則,其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科技產業資訊室,2004/0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