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發佈日期:2006/01/12
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至今,不僅產業結構已相當完整,展現的成績也讓國際矚目。截至2004年底為止,我國晶圓代工業的產值佔全球67.6%,與IC封裝業雙雙名列全球第一,IC測試業亦深具發展基礎。而IC設計產業在我國既有的製造利基與政府發展政策支持下,快速發展,產值佔全球28.2%,居世界第二。在整體產值方面,我國半導體產業在2004年已突破兆元新台幣大關,而根據本部ITIS計畫預估,於2005年總產值也將達到11,131億元新台幣,再創新高。
為因應全球資訊電子產業的發展趨勢、迎合未來新興消費性產品「輕薄短小、多省廉快」之需求,我國半導體產業界無不戮力於朝向前瞻性產品設計、微縮製程技術及高階封測技術開發等方向發展;尤其是對於著重管理效能與成本導向的晶圓代工製造而言,不斷提升製程技術及擴展經濟規模,以增加生產良率並降低成本,更是面對未來市場需求的關鍵成功因素。因此,12吋晶圓廠的建置與先進製程的研發,遂成為當前我國半導體製造廠商提昇競爭力之重要發展策略。
隨著全球12吋晶圓廠佈局競爭日趨白熱化,我國半導體廠商也積極拓展版圖,以加速建構本身之國際競爭力。目前,我國已有10座12吋晶圓廠進入量產階段,1座尚在建置中;此外,力晶也已展開12C、12D二座雙子星12吋廠建廠規劃,以每三年兩座12吋晶圓廠投資進度來看,未來力晶將持續規劃12E、12F之12吋晶圓廠的投資,茂德、南亞科、聯電也將再投入12吋晶圓廠之建廠佈局。綜觀來看,台灣在建置12吋晶圓廠的產能規模,已超越美、日、南韓形成有利的競爭優勢,亦進一步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預估至2008年,我國將可望擁有超過15座以上的12吋廠晶圓廠,屆時,我國不僅是全球12吋廠最密集的地區,也將成為擁有全球1/3晶圓製造產能之生產重鎮。
在晶圓代工方面, 90奈米製程產品已分別佔台積電2005第四季營收的20%、佔聯電2005年全年營收的15%以上,且台積電及聯電現階段皆已投入45奈米製程技術的研發,由此可見,我國在半導體製程技術能力方面,仍位居全球領先地位。而就晶圓製造產品中產值居首位的DRAM而言,我國DRAM廠商已轉進0.11微米製程,並已成為主流製程技術,而力晶在90奈米製程產出上,更已佔總產出比重10%,可見國內DRAM業者的製程技術也已臻國際水準。加上我國12吋廠之效益與產能逐年增加,DRAM製造成本大幅降低,居全球第一,國內業者運用此一利基,強化與日、歐廠商的聯盟關係,將可爭取獲利並擴大市場佔有率。 |
另一方面,政府有鑑於IC設計發展的潛力,致力推動「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積極台灣建立豐富的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SIP)、整合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 (EDA)、提供優良的SOC設計環境,以供我國SOC設計廠商使用。使台灣能在製造利基上繼續做強有力的發揮外,同時再開創出新的IC設計優勢,達到垂直整合的效果;而在IC封測業方面,在PC、通訊及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暢旺的帶動下,預期今(2006)年我國封測業也將提高資本支出,以投注於相關設備及先進封測技術(如Flip Chip、 BGA、CSP和SiP等)的研發,從而維持我國在全球封測產業的龍頭地位。
綜觀我國半導體產業過去的發展,在產業各界的努力經營、政府的潛心佈局下,已深具發展潛力;回顧2005年,世界半導體整體景氣雖趨向平緩,但我國之半導體產業發展仍持續成長,無論在製造能量、管理效率及先進技術水準等各方面,皆已逐步建立我國產業新的競爭優勢,使我國半導體產業得以持續維持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同時,政府對於廠商需求之關注亦不曾中斷,尤其是環保議題或是各國法令現況、大陸政策的變動,在在都在政府的掌握中。在新的一年,本局仍將秉持服務廠商,協助廠商排除投資障礙的信念,與廠商攜手合作並進,永續維持我國半導體業之領先優勢!(1568字)
承辦單位:工業局 電子資訊組
聯 絡 人: 呂正欽科長、楊志清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221、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