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經濟部貿易局
發佈日期:2007/01/03
面對全球化及知識經濟,製造技術門檻及利潤逐漸降低,先進國家紛紛放棄製造,轉而掌握巿場行銷,品牌已繼品質成為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之關鍵,經濟部除庚續投資研發創新,維持台灣代工產業競爭優勢,也同時推動品牌行銷觀念,期能建立「台灣品牌」,以在未來全球巿場掌握之有利競爭位置。
經濟部於95年推動「品牌台灣發展計畫」,為7年期新興中程計畫,計劃於95年至101年間,推動成立品牌創投基金、完善品牌發展環境、人才供給與培訓、建立品牌鑑價制度、建構品牌輔導與資訊平台、提升台灣產品與品牌國際形象等6項工作,今年雖然為計畫執行第一年,但均已有具體之進展,謹將推動之成果臚述如后:
- 成立品牌創投基金:由民間出資51%以上之品牌創投基金,今年已順利募集新台幣20億元,成立全球首家品牌創投公司,將對國內數位科技、生活休閒、精緻農業及文化關懷等具潛力之企業投資,目前已發掘上百家案源,96年初將篩選投資其中之3~5家。
- 完善品牌發展環境:為解決廠商資金困難,貿易局提供「自有品牌推廣海外巿場貸款」,將信保額度由新台幣1億元提高至2億元,已有3家申請案完成審查;工業局「數位內容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優惠貸款」則已通過91件申請案,核貸金額約20億元;技術處提高創新服務業界科專計畫補助比例上限,已有1項計畫正式成案。
- 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為協助台灣企業評估其品牌價值並與國際接軌,以作為追求國際品牌價值成長之指標,經濟部再度與國際知名之Interbrand公司合作調查台灣國際品牌價值,95年十大台灣國際品牌總價值為51.92億美元,已較92年首次舉辦調查之35.64億美元,成長達42.87,足見政府推動品牌發展確已促使台灣國際品牌價值向上成長。
- 人才供給與培訓:從企業品牌價值的調查及輔導的過程中,已深刻體認品牌行銷人才為企業經營之關鍵所在,因此透過品牌台灣計畫引進國際品牌管理服務與人才,邀請國際品牌CEO,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及頂尖學者專家來台分享品牌經營之道。95年已針對不同階層人員規劃不同課程,其中邀請品牌大師Kevin Keller及行銷學之父Philip Kotler來台吸引6,000人聆聽盛況,此外與其他品牌行銷管理專家之交流更是不勝枚舉,如HSBC亞太區品牌行銷總監Anthony Lau、韓國現代集團副總裁金永一、Interbrand副董事長Tom Blackett等,與國內之國際品牌廠商進行溝通交流。
- 建構品牌輔導與資訊平台:經濟部95年分別由工業局辦理「企業品牌策略及設計輔導」42案,商業司完成連鎖總部國際化發展輔導7案,貿易局完成輔導品牌管理系統2案及企業品牌諮詢服務完成22案。另完成品牌台灣網站,政府透過研討會、論壇及經營品牌台灣網站,構建國際品牌行銷策略與知識的分享平台來匯聚與擴散品牌訊息,透過策略與知識強化我國廠商之國際品牌行銷競爭力。
- 提升台灣產品與品牌國際形象:舉辦台灣精品選拔,並配合國內、外10項國際專業展,推廣精品及品牌,於英、德、美等國際重要轉運機場刊登台灣產業形象廣告;邀請品牌大師Kevin Keller及品牌教父Philip Kotler及印度軟體之父Dr. F C Kohli為台灣代言,完成拍製形象宣傳影片;邀請日、韓、英、匈牙利、羅馬尼亞、義、法、美、巴西等國際媒體記者47人來台採訪報導,計獲刊報導:平面媒體106篇;電視新聞影片3集,換算廣告效益達新台幣1千5百萬元;觸達人數約1千6百萬人次。
經濟部將持續整合政府部門之行政資源,積極與產業各界合作,營造企業經營品牌環境,扶持台灣企業發展品牌及品牌行銷,以加速企業國際化與提高市場競爭力之能力,以達建立多元品牌,在國際巿場百花齊放之最終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