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台灣半導體業所面臨最大的利多空因素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劉佩真 發表於 2024年10月29日
圖、中長期台灣半導體業所面臨最大的利多空因素
短期內半導體業伴隨著景氣週期的變動,會呈現市場規模震盪的局面,但若回到中長期的角度觀之,顯然台灣半導體業所面臨最大的利多及利空因素趨於明顯,以前者來說則是全球半導體中長期的需求結構改變,將使得半導體應用無所不在,這對於台灣本產業來說將是一大利多,至於後者利空的部分,則是美中關係變化牽動台廠的部分,畢竟美中科技戰短期內將難以落幕,況且美中對決與摩擦力道恐有增無減,台灣半導體業難免將遭受波及,面對此複雜的國際關係變化,我國產官學界應及早進行相關策略的規劃,也期望政府能以國家的高度來擘畫並提升台灣半導體業未來的整體發展層次。
全球半導體應用端於2020~2030年代進入智慧化AIoT階段,也因台灣在AI供應鏈中占戰略制高點,故此代表新興科技領域中我國半導體業將具備競爭優勢
過去半導體產業原本被歸類為景氣循環產業,目前半導體產業漸漸展現結構性中長期的成長動能,也就是全球半導體應用端的發展從1970年代的大型主機、1980年代的個人電腦、1990年代的網際網路、2000年代的行動裝置、2010年代的物聯網、2020年~2030年的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時代,意謂未來終端產品半導體含量提升、價值擴張,加上新興科技領域應用將蓬勃發展,皆將帶動中長期整體半導體業的需求,此也代表隨著新興科技領域(如物聯網、5G、工業4.0、人工智慧、機器人、車用電子、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元宇宙、雲端運算、伺服器等)影響人類生活越深遠,半導體不應用將無所不在,更重要的是半導體構成了全球經濟的龐大部分,相信現階段全球GDP的22%以上由半導體推動的數位經濟活動組成、半導體是世界上第四大的貿易產品之情況將持續升溫。
特別是受惠於5G應用落地以及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高速運算的晶片需求增強力道上揚,加上半導體製程的技術門檻愈來愈高、以及硬體趨向多元運算架構發展的態勢顯著之下,台灣半導體業將相對受益,主要是台灣在AI供應鏈中占戰略制高點,而台灣半導體業者於車用領域的布局有所成效,故代表新興科技領域中我國半導體業將具備競爭優勢。在此情況下,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的強勢領軍,將讓我國在2020~2030年的智慧化AIoT階段享有接單紅利,除了晶圓代工以外,事實上,積體電路設計業也可望有較佳的訂單能見度,畢竟多元運算架構是主要積體電路設計大廠積極發展的方向,也就是AI運算、影像辨識、傳輸等地運算需求不再集中於CPU上,而是根據晶片效能、功耗等因素,分配給GPU或者ASIC。
除了短期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影響後續美方對於台灣半導體業的態度外,中長期美中科技戰的延長賽將持續對於科技供應鏈投下不確定性,台灣也難以置身其外
台灣半導體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在於美國總統大選、美中科技戰,首先在美國總統大選方面,若川普若當選,我國恐須承受美國強權可能對半導體業採許一些更進一步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動作與規範,賀錦麗若當選,對於台灣半導體業的要求至多是協助美方建立在地化完整的供應鏈,此狀況則將以台積電在2030年前完成亞利桑那州三座廠房的興建與量產為主;至於美中科技戰雙方摩擦力道加大,台灣半導體業需慎防負面外溢效應的波及。
面對上述全球半導體變局下,台廠除了對美中科技戰政策變化保有更為彈性、靈活的因應策略外,更應強化策略性的布局,並建立下一代技術紮實的基本功,以因應經營環境、產業升級、數位轉型、商業模式迅速變遷的需求和挑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鑑於國際壓力驅使台灣半導體廠逐步往海外進行設廠,以分散產能分布的區域,既然已是地緣政治變化下不可避免的趨勢,台廠則可利用到其他國家設廠的機會,善用當地的資源並掌握拓展市場的新機會,此也符合經濟部正在推行的境外關內措施,也能成為未來若美國對台加徵關稅的因應措施之一。(1470字;圖1)
作者資訊:
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參考資料:
競爭雖劇 台廠仍是AI巨頭最佳盟友。工商時報,2024/6/25。
AI將為台灣半導體業帶來重要機遇。遠見雜誌,2024/7/11。
談川普效應 謝金河:估台積電季線落在893元。華視新聞台,2024/7/22。
美國總統大選再次使台積電乃至於台灣半導體業成為地緣政治的核心焦點 南洋半導體鏈將逐步崛起 招商將呈現競爭激烈的局面。TVBS新聞台,2024/8/3。
川普嗆聲要對台收「保護費」,台積電會受影響嗎?專家說免驚,經理人月刊,2024/8/8。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