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中東歐在近岸外包風潮下,成為進入歐洲市場的製造業中心

瀏覽次數:126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 茋郁 發表於 2024年9月30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中東歐在近岸外包風潮下,成為進入歐洲市場的製造業中心
  
由於地緣政治而興起的近岸外包或友岸外包,正讓鄰近美國的墨西哥,日本,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受惠。如今經濟學人發現,在歐洲的中東歐國家正快速成為許多中國公司積極進駐的區域,更吸引來自全球的大量投資,未來預計該地區的投資還將進一步增加。

FDI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年中,中國宣布的最大外國直接投資是在中東歐區域的兩個國家,分別是匈牙利和塞爾維亞。例如: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將匈牙利作為進軍歐洲市場的橋頭堡,投資建造了第一座歐洲工廠,並考慮建造第二家工廠。期望在面對歐盟關稅的時刻,做出最有利的回應。

除了比亞迪之外,還有些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波蘭和匈牙利投資了工廠。至於在匈牙利更有中國電池生產商進行投資。

除了汽車製造商外,也愈來愈多中國零組件供應商為了能夠就近服務產品的組裝廠,也開始積極前往中東歐設廠。例如:BMW和福斯這種依賴中國零組件的汽車製造商,仍會擔心貨物在海外運輸帶來的成本和風險。如今隨著近岸設廠愈來愈受到追捧,也可以去除關稅問題,並確保供應鏈安全、降低成本。這對於中國零組件廠商來說,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其他國家的公司也看重中東歐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性,也進行相關投資。

於2024年1月塞爾維亞表示,一家未透露姓名的德國公司將投資2億歐元在塞爾維亞南部城市Vranje建造一家工廠。於今年7月,在德國總理的帶領下,Scholz、Vucic、梅賽德斯-賓士和Stellantis汽車製造商在塞爾維亞簽署意向書,旨在發展塞爾維亞的鋰加工和電動車電池產業。

原本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選擇在波蘭投資46億美元建造工廠,雖然目前遭遇到資金困境,而暫停該計畫,但未來仍有可能其他半導體公司有興趣。另外,三星SDI確定,將在匈牙利建立第三家電池工廠。

根據FDI Intelligence調查,2022年至2023年,外國公司在中東歐和北非的15個「近岸外包」目的地的製造業提供超820億美元的投資,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兩年投資額,比疫情前的2018年至2019年增加了62%。

畢竟,在波蘭、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建造新工廠的成本與在德國和法國差不多,但是中東歐國家的土地和勞動力更便宜,法規更寬鬆,稅收也更低,這更吸引了不少公司紛紛進駐,並將中東歐打造成歐洲的新製造中心。(944字;圖1)


參考資料:
Near-shoring is turning eastern Europe into the new China. Economist, 2024/09/19.
Chinese Automakers’ Answer to E.U. Tariffs: Build in Europe. New York Times, 2024/09/19.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