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提醒AI正帶來泡沫風險,未來12至18個月是關鍵時刻
科技產業資訊室 - 友子 發表於 2024年7月17日
圖、高盛提醒AI正帶來泡沫風險,未來12至18個月是關鍵時刻
企業和投資者已經花費數十億美元來建立AI。隨著OpenAI開始使用的大型語音模型(LLM Model)(例如:GPT-4o)且已經花費了數億美元進行訓練,為了追求更高效率,下一代LLM模型正在進行高達10億美元投資。這一趨勢,讓高盛開始質疑這種花費在生成式AI的投資,真的能夠獲得回報嗎?
根據高盛估計,未來幾年全球將在數據中心、半導體、電網升級和其他AI基礎設施上花費約1兆美元。如果到時候的12-18個月過去了,市場仍未找到一種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甚至只是用高昂的技術成本取代低薪工作,那麼這一科技泡沫將面臨破滅的危機。
高盛報告中的專家意見目前分為兩派。其中一派是對生成式AI持懷疑態度,認為AI只能為美國經濟帶來有限的回報,並且不會比現有技術更經濟地解決複雜問題。另一派則持相反的觀點,他們認為AI技術的資本支出週期將如其承諾的得以回報,這與先前成功技術經驗的情況是相似的。
MIT教授Daron Acemoglu估計,生成式AI對經濟的影響將是有限的,只能使生產力提高0.5%左右,使GDP產出只增加1%左右。這與高盛經濟學家的預測模型形成鮮明的對比,高盛先前預期AI將提高生產力9%,GDP將成長6.1%。MIT近一步表示,儘管AI技術最終可以發展並且會降低成本,但其仍不相信在現今AI模型上投入更多數據和運算能力的趨勢,會讓人們更快實現通用AI(AGI)的願景。
MIT教授認為,人類認知涉及多種類型的認知過程、感官輸入和推理能力。如今,LLM已被證明比許多人的預期更令人印象深刻,但仍需要很大的信心才能相信其可以接近AGI的夢想。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AI模型在未來十年內不會實現任何接近這樣的壯舉。
反之,樂觀派表示,儘管AI投資的回報時間比預期要長,但最終應該會得到回報。 其將遵循一個稱為IPA的進程,即是基礎設施優先,平台其次,應用程式最後。如今的AI週期仍處於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因此找到殺手級應用程式需要更多時間,且人類終將實現這一目標。
畢竟,現今主導者AI的企業是大型科技公司,而不是新創公司,這降低了技術沒有成為主流的風險。只要企業利潤保持強勁,這些AI實驗就會持續進行。因此,短期之內這些大型科技公司不會縮減在AI基礎設施和戰略上的投資,除非遇到經濟週期艱難階段。
唯一要擔心的是電網,尤其是在AI GPU愈來愈耗電的情況下。單一現代AI GPU每年可消耗高達3.7 MWh的電力,2023年所有GPU消耗的電力足以超過130萬戶美國普通家庭供電。所以大公司現在已經開始考慮模組化核電站,以確保其大型AI數據中心能夠獲得所需的電力。
總之,如今離AI成功仍有一段距離,未來無論是商業模式、電網問題、AI晶片、以及殺手級應用的每一步,都將影響生成式AI的進展,以及實踐AGI世界遠景的承諾啊。(1148字;圖1)
參考資料:
Goldman Sachs calls GenAI overhyped, wildly expensive, warns investor of AI bubble popping soon. Firstpost, 2024/07/15.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