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Meta和蘋果紛紛調整往XR或智慧眼鏡市場前進的步伐

瀏覽次數:340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 友子 發表於 2024年6月2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Meta和蘋果紛紛調整往XR或智慧眼鏡市場前進的步伐

 
Meta決定對於2020年才成立的Reality Labs進行下一步改造,將其分為元宇宙(Metaverse)和穿戴式裝置部門,並預計進行相關裁員。

Meta之所以進行重組的關鍵之一是,隨著新Meta的雷朋智慧眼鏡進入市場,他們發現這一AI智慧眼鏡市場比預期還要成功得多。經過內部充分分析認為,人們似乎真的希望看到更多類似且先進的雷朋智慧眼鏡。

因此,為了集中火力,新的焦點將在穿戴式裝置上,並期望尋找下一代穿戴式Meta AI的強大產品,並圍繞它建立業務並擴大受眾族群。所以穿戴式裝置部門將涵蓋智慧眼鏡和AR耳機等AR項目,重點是整合Meta AI的技術。

另外,元宇宙部門將專注於建立有凝聚力的元宇宙體驗。它將包括流行的Quest VR耳機系列、Horizo​​n OS和社交VR平台Horizo​​n Worlds,重新啟動Meta對該技術的承諾。

無獨有偶的是,蘋果也於6月下旬被披露決定重新評估了他們的策略,並決定開發一系列不同價位的新裝置,而不是專注於單一旗艦產品。第一個新版本預計將是Vision Pro的簡化版,功能更少,價格更實惠,但必須連結Mac或iPhone。目前預計價位在1,500美元到2,000美元之間,這款價格更實惠的型號內部被稱為Apple Vision,代號為N107,可能會在 2025年底推出。

至於Vision Pro的下一代,蘋果仍在繼續開發Vision Pro 2(內部代號為N109)。這款後繼產品預計將配備更快的處理器、增強的外部相機,以及改善如今為人詬病的重量和舒適度,目前預計最遲不會早於2026年底之前推出。

畢竟,蘋果最初的目標是第一年銷售300萬台Vision Pro耳機,但後來將其降至90萬台。最令人詬病的是,蘋果尚未推出一款充分利用Vision Pro功能的應用程式,而是讓消費者在虛擬空間中只看到螢幕。消費者發現自己戴上Vision Pro之後,身處這個虛擬環境中,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在這裡做什麼。

許多專家表示,Vision Pro的軟體是他們使用過的第一代產品中漏洞最多的,更大的問題是戴上Vision Pro過重,會帶來不舒適感。

展望未來,蘋果也致力於開發擴增實境(AR)眼鏡,其設計輕巧,類似於傳統太陽眼鏡。該產品目前仍處於保密狀態,暫定於2027年發布。

總之,以目前技術來看無論是AR或者是XR,就連蘋果都遇到了難以克服的障礙。不過,Meta的AI智慧眼鏡卻看到一點曙光,這一來一往之間說明了蘋果並不是任何一個市場第一次嘗試都能夠成功,所以未來XR裝置、AR裝置、或智慧眼鏡的路還很長呢!(1058字;圖1)


參考資料:
Meta Quest and Apple Vision Pro Face Critical Restructures. XR Today, 2024/06/21.
Meta reportedly focusing on its profitable Wearables. rollingout, 2024/06/21.
Apple 'cancels' high-end device after current model is slammed by critics. Daily Mail, 2024/06/19.
Apple plans for cheaper Vision model in late 2025 and Vision Pro 2 in 2026: Report. Fonearena, 2024/06/24.



相關文章:
1. 第一季臺灣個人電腦市場優於預期,商用市場由負轉正
2. 大尺寸顯示面板2024上下半年出貨比重略顯頭重腳輕,2024年第三季平面顯示面板價格將呈現持平趨勢
3. GaN 可推動電子設計轉型的 4 種中電壓應用
4. AR筆記型電腦,AR眼鏡,還是AI智慧眼鏡,這一市場需要更多創新,才能突破市場格局
5. 蘋果終於正式宣告其AI策略,並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為iPhone 16復興銷售之路鋪平道路
6. 換機週期和人工智慧PC的出現將推動2024年PC市場微幅成長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