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和J.B. Hunt簽署自動駕駛卡車合作戰略協議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Wen 發表於 2022年1月20日
圖、Waymo Driver-as-a-service 模式概念圖
Alphabet Inc.旗下開發自動駕駛系統公司Waymo與美國運輸物流大廠J.B. Hunt Inc. 近日宣布了長期戰略聯盟,雙方將規劃在美國德州擴大自動駕駛系統在運輸物流商業化的合作,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能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運輸物流服務的目標。其中未公告具體時間表及財務合作細節。
多家廠商爭相投入自駕卡車試驗階段
根據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ARC)顧問機構預估,至2027 年半自動及全自動駕駛卡車之市場規模將達到880 億美元、2020至 2027 年期間年複合成長率為10.1%。並表示,自動駕駛技術有可能徹底改變全球每年近 7000 億美元的交通貨運行業,創造更多新商業機會以及為相關企業節省數百萬美元。
隨著貨運服務業需求大增、長途卡車司機短缺以及對如高速公路長途單調操作環境的問題解決,加劇更多競爭廠商投入,Waymo並不是唯一在德州或上路測試的自動駕駛卡車,包括TuSimple上個月(2021.12)才完成了首次在亞利桑那州試驗自駕卡車運輸技術的里程碑。Aurora 和Kodiak Robotics 也在德州測試了貨物的運送。顯示這些投入廠商都瞄準了未來美國或全球龐大的貨運市場商機。
Waymo長期策略:建立Driver-as-a-service生態系
兩家公司在去(2021)年已完成首次在德州的自駕卡車送貨測試合作。今(2022)年起,將擴大在德州同一條公路上(休斯頓和沃思堡間的I-45公路,是美國最繁忙的貿易廊道之一),啟動多項先導性試驗計畫,為未來無人運輸操作做準備。
此次Waymo雖未對外說明下一步與J.B. Hunt合作的具體事項。據瞭解,Waymo欲藉此建構其駕駛即服務(Driver-as-a-service)之生態模式,其中包括 Waymo 與卡車代工製造商戴姆勒(Daimler)的合作,而這些卡車將直接由J.B. Hunt 和Ryder等合作夥伴車隊或運營商直接購買及提供服務。Waymo發言人Julianne McGoldrick表示,在達到此願景的過渡期間,將不斷透過先導性實驗工作,與卡車和自動駕駛專家們共同優化實作,以便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運營。
傳統卡車司機被自動駕駛卡車取代之隱憂
Waymo業務發展暨合作夥伴負責人John Verdon說明,雖然導入全自動駕駛卡車將對現有工作崗位產生逐步推移的變化,但也有助於解決運輸物流業當前司機短缺的壓力;自駕卡車技術將幫助縮小美國目前有60,000名司機的短缺,以及預計十年內這一差距將拉大至160,000名。並樂觀表示,未來將催生許多新的工作需求和業務,其中一些是目前仍無法想像的。
針對卡車運輸潛在失業問題,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工商管理教授Raj Venkatesan 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自動駕駛卡車仍將在駕駛室配置司機,以作為安全考量,例如在機械問題時隨時待命,甚至在高速公路上事故發生時與警察交談。而且自駕卡車定位主在長途高速公路的移動,在密集都會區或成堆物品如搬貨托板等周圍移動,目前技術仍待克服。
未來5至10年,卡車技術朝自動駕駛方向發展是合理的,且仍有副駕駛的需要。如同長途飛行,飛機會裝上自動駕駛儀,但也還有飛行員。對於大多數已運營數十年的貨運物流企業而言,更緊迫的問題是要思考其運營導入高科技技術的需求以及未來對更多如卡車追蹤、優化路線等加值應用。(1134字;圖1)
資料來源:
Waymo, J.B. Hunt Sign Deal to Use Self-Driving Trucks in Texas。Bloomberg,2022/1/14
Waymo公司之自動駕駛卡車產品官網
J.B. Hunt and Waymo Via Announce Long-term Collaboration with Plans to Complete Fully Autonomous Transport。J.B. Hunt新聞室,2022/1/14
相關文章:
1. Waymo推出全球首家無安全人員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
2. 三星獲得Waymo訂單生產自動駕駛晶片
3. 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4. 產業推動自動駕駛卡車安全風險仍是顧慮
5. 進入電動車與自駕車時代,汽車既是「產品」也是「服務」
6. 自動駕駛車四個關鍵因素2040年可達500億美元規模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