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韓國KAIST提供太空技術轉移 目標2031年發射110顆小型衛星

瀏覽次數:403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Lisa & May 發表於 2021年8月4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韓國KAIST提供太空技術轉移 目標2031年發射110顆小型衛星

韓國積極推動太空技術產業化發展,尤其在衛星產業成立一家國內私營企業。

首先,將研究機構研發成果進行技術移轉,具備衛星開發經驗的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AIST)同意與韓國三大航太企業分享其技術和知識,根據 KAIST 航太工程系教授兼衛星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Kwon Se-jin,每家公司將向 KAIST 支付 50-100 億韓元(450-900 萬美元)技術移轉金,約在 2024 年取得所需的技術資產。韓華航空(Hanwha Aerospace)、韓國航空宇宙產業(Korea Aerospace Industries)和 LIG Nex1,是第一批受益於這項公私太空技術轉移協議的企業。KAIST 是韓國第一顆衛星 KITSAT-1 背後的重要推手,在 1992 年 8 月時成功發射。

這項計畫是順應 2021 年 5 月 21 日韓國和美國舉行的高峰會,兩國同意加強在民間太空探索、科學、航空研究方面的合作關係,並聯手在太空安全領域。

2021 年 3 月,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宣佈最遲在 2025 年停止開發 500 公斤級衛星,並選擇由韓國航空宇宙產業來接手負責這項工作。

韓華航空希望透過這項協議,取得開發雷射衛星間鏈路(laser inter-satellite links;LISLs)所需的技術,雷射衛星間鏈路是一種資料中繼(data relay)技術,使衛星之間能夠相互傳輸訊息,無論是在同一軌道平面還是相鄰平面。1 月 24 日發射到軌道的 10 顆 Starlink 衛星就具備這項技術。

韓華航空計畫將雷射衛星間鏈路應用在計畫中的衛星星群,預計在 2030 年前發射 2000 顆衛星到低地球軌道,為運貨無人機和客機提供網路。

韓國航空宇宙產業在尋找開發小型衛星和地面站的動力系統所需的技術,LIG Nex1 則是在研究奈米衛星(nanosat)技術。

該項技術移轉將有助於這三家公司在韓國政府目標 2031 年發射 110 顆小型衛星的任務中扮演關鍵角色。韓國政府曾於 2021 年 6 月 18 日表示,將在未來十年內開發 110 顆小型衛星,建立國家安全監測系統以及測試下一代網路通訊技術,同時加強國內太空產業。

韓國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ICT)部長 Lim Hye-sook 表示,這項計畫是為了培育國內衛星市場的需求。由政府驅動對衛星需求增加,來吸引更多私營企業加入,為市場的穩定成長奠定基礎。

110 顆衛星中,有 60 顆為確保國家安全的偵察衛星,14 顆是用於測試 6G 寬頻網路的通信衛星,22 顆是用於監測太空天氣的觀測衛星。還有 5 顆衛星將展示清除太空碎片和其他在軌服務的技術,這些技術將在未來十年內完全商業化。預計將有更多的公司加入技術轉移計劃,KAIST 的衛星技術研究中心正在為 10 名工程師規畫一個為期 17 個月的培訓課程。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加入衛星產業,KAIST 逐漸將注意力轉到其他私營企業負擔不起的長期任務,像是太空會和(Space rendezvous)或是范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radiation belt)探索任務,太空會和技術有助於開發清除太空碎片的太空船。(758字;圖1)


參考資料:
Hanwha, KAI and LIG Nex1 to lead South Korea’s private-sector-driven satellite development. SpaceNews, 2021/6/14.
S. Korea to develop over 100 mini satellites by 2031. The Korea Herald, 2021/6/18.


相關文章:
1. 大韓航空研究大型商用飛機進行空中發射的可行性
2. 韓國積極參與全球太空競賽 帶動國內關鍵技術研發
3. 美韓高峰會 韓投資44兆將擴大經濟技術合作
4. 韓國將投資早期6G 預計2028-2030年商轉
5. KT計畫在2024年發射通信衛星,展開太空5G時代
6. NASA和韓國合作打造太空望遠鏡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