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SpaceX 發射載人太空船成功 將是太空商業的起步

瀏覽次數:293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何思穎、張小玫 發表於 2020年5月28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 SpaceX 發射載人太空船若成功 將是太空商業的起步
 
太空商業化正在帶領美國重返榮耀,同時也給人類永續發展新機會。原訂2020年5月27日NASA委託SpaceX發射載人太空船,因天候不佳而延至5月30日。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甘迺迪太空中心) 由獵鷹9號(Falcon 9)火箭頂上發射SpaceX飛龍號太空船(Dragon),此舉象徵著民營火箭首次將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ISS)。而且距離人類殖民火星的夢想,又更近了些。
 
過去,美國曾經投入了大量政府資源發展太空科技,在1960年代中期到達巔峰,每1000美元的國家收入,就有7美元用於NASA支出。但是,後來美國因為缺乏明確的目標,太空梭計劃(space shuttle program)終止。變成向俄羅斯購買飛往太空的座位,自2011年起,花費35億美元購買了52次飛行機位。如今NASA不再依賴俄羅斯,而是轉向私人企業的太空船。對於美國而言,推動太空旅行商機又更具體了。未來太空行業之趨勢及預測,究竟為何:
一、人類將在太空中生活、工作和度假
二、太空探索與可用新資源研究
三、太空商業模式
四、太空數據共享
五、太空可永續發展的共識
 
隨著,美國太空政策改變,鼓勵民營企業參與並建立新的太空探索。然而,太空產業是高技術、高資金、高風險行業,要發展太空商業就需要投資者和企業家。他們尋求太空商業所承諾的巨額利潤,但同時也需要承受巨大的風險。對於太空新創公司的投資,從20世紀開始,每年增加不到5億美元,直到2015年和2016年達到每年約25億美元。
 
即使私營企業在太空商業中更重要,但也迫切需要政府提供基本規則和架構。 外太空的公共政策尚處於起步階段,例如: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可能會對私有財產造成重大傷害。這個問題可能需要通過產權分配或徵稅來處理。而且,由於私人企業掌握低軌道衛星技術,帶給NASA壓力應越來越大,同時,商業範圍超乎想像,例如登陸小行星和在火星上殖民。
 
結語
全球太空商業化正處於關鍵時刻,將不斷發展和開放,預估到2030年,全球航太工業的產值將達到6,000億美元,尤其給政府和民營企業參與者創造不少機會。而SpaceX製造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以降低太空發展的成本,使其相較其他競爭業者更具成本優勢。如果SpaceX這次成功,意味著他們所面臨的風險又降低些。(725字;圖1)
 

[後續報導]
2020.5.30-- 首次民營火箭成功將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ISS),火箭從甘迺迪太空中心的39A發射台發射升空,兩名資深的太空人赫利(Doug Hurley)和貝肯(Bob Behnken)開始了為時19小時的旅程,終於抵達國際太空站,將停留在太空站1~4個月的時間。停留期間飛龍號會泊在太空站表面,再載太空人返回地球,通過大氣層後,在高空張開降落傘,最後落回海中,等待船舶來接送。

 
參考資料:

The SpaceX Crew Dragon: A New Ride to the Space Station. NASA, 2020/5/27. 
The touchscreen controls of SpaceX's Crew Dragon give astronauts a sci-fi way to fly in space, Space.com. 2020/5/28. 
Weather Delays the SpaceX Crew Dragon Launch. Wired, 2020/5/27.
The Space Business Is About to Get Really Serious. BNN Bloomberg, 2020/5/26.


相關文章:
1. 
太空市場吸引每月100家太空新創尋求融資​
2. SpaceX發射第三批60顆Starlink衛星、建構全球寬頻網​
3. 衛星製造發射成本降 商業化時代來臨​
4. 波音及SpaceX 無人太空艙飛行測試似乎不甚順利​
5. SpaceX簽下訂單2021年底送遊客太空旅遊​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