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專利權力遊戲:如何用巨量資料和人工智慧翻轉資訊不對稱的零和賽局

瀏覽次數:2741|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周延鵬 發表於 2020年5月2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專利權力遊戲:如何用巨量資料和人工智慧翻轉資訊不對稱的零和賽局

於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反思
如何用巨量資料和人工智慧翻轉資訊不對稱的零和賽局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依中國和阿爾及利亞提議,於2000年決定,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定為「世界智慧財產權日」,旨在期望全世界能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樹立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意識,鼓勵世人知識創新並共同營造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律環境。
 
隨著世界智慧財產權日的設立二十周年,概覽全球專利智財局勢,智慧財產權法雖仍需持續修訂,但多已臻至完善。因此,思量未來市場脈動時,並非需要迫切省思法律本身,而是需優先考慮智慧財產這塊戰場中,後進者國家亟需參透美歐企業的謀以及透徹其是如何運用專利於市場博弈並掀起一波又一波貿易戰和科技戰。亦即,深陷於貿易、科技戰場中心的國家和企業,面對更雲譎波詭的市場競爭,若仍不知智慧財產問題癥結及突破口所在,恐仍將年復一年永無止境的被指謫、被報復、被擋關、被索賠、被要求支付權利金,甚至可能被驅逐市場,失去逐鹿天下的機會。
 
專利歷史源遠流長,貿易戰的一甲子烽火啟示了甚麼?
 
再遠溯自1474年威尼斯頒布專利法以來,迄今已546年;雖全球大多數國家也制定了專利法,但各國在實施專利法上仍像實施其他法律般奉行慣例,鮮少高舉專利大旗,發起貿易戰,對付競爭國及他國競爭企業。因此,真正需要探討與借鏡的是始於1960年代起,美國利用專利發起一場又一場沒有煙硝的貿易戰爭,極大化自己的專利跨域實力,對付歐洲和日本;繼則於1980年代對付台灣、韓國、香港,並於2010年開始對付中國。
 
歷經六十年了,是時候該讓歷史翻開新的篇章,審度琢磨為何大多數亞洲國家和企業仍深陷於美國專利戰爭?為何過往縱使投入了龐大資源申請大量的母國專利和美國專利,卻如同竹籃打水,鮮有用武之地?為何擁有龐大的各國專利資產,卻仍擺脫不了他人主張美國專利、提起美國專利訴訟和要求授權的糾纏,甚至淪為美國專利的提款機?時至今日,還看不到亞洲國家和企業能創造出真正的拐點。
  
專利法律只是基本底線,仍須綜合領域實務經驗打通任督二脈
 
三十五年來,筆者因緣際會在美國、歐洲、中國、日本和台灣的產業界、學研界、律師界和資料科學界服務,歷經資通訊、光電、醫藥、醫材、半導體、網際網路、電動車、無人車、無人機、人工智慧、無線通訊/無線電力傳輸/影音/電視標準技術等產業所涉及的各國專利的檢索、布局、申請、維持、訴訟、授權、買賣、質押、資產組合等業務以及作業上相關的專利搜索工具及專利管理系統。而且,也從鴻海公司退休後16年來一直研究並渴望透析出專利經營問題癥結之所在,期望創造出新一代的解決方案,以改變一甲子的專利權力遊戲僵局  —  用巨量資料和人工智慧翻轉不對稱的專利零和賽局。 
 
亞洲國家的專利重要問題癥結
 
首先就亞洲國家所面臨的專利問題癥結,歸納其主要項目至少有:
 
1. 未掌握歐美專利生態系及其組織編制、人員專業、業務類別、流程、預算等運作關係,以及未發現目前歐美專利生態系的實質缺陷並提出真正解方,只有學其形、未學其骨,導致無法有實質的革新;

2. 缺乏專利生命週期管理後段的訴訟、授權、買賣、質押等經驗,同時也缺乏管理專利資產組合必備的技能、經驗、方法及工具,導致所投入的專利等結果徒具數量而已,未能因有專利而能擴大市場、增加收益、提升技術等效益;

3. 大多企業和學研界長期以母國專利申請為始點,再翻譯成美國專利說明書送件申請,而非一開始即以美國專利產業為出發的實務營運以及未來將專利貨幣化的目標來考量。因此多數產學研界的專利申請業務依然停留在單純的申請工作,並未將商業策略與貨幣化要求融入申請業務內涵,導致專利品質不良;

4. 大多數亞洲企業沒有投入基礎和應用科學的「研究」(Research),而是以跟隨者角色進行「產品發展」(Porduct development)和「工程改良」(Engineering),導致少有擁有前瞻技術,並造成大多數的專利價值低落;

5. 兩岸受日本四十幾年所發展的專利檢索和專利地圖作業侷限,無法跳脫窠臼,導致不能從資料分析(Analytics)並以多種維度透析和利用專利資料,賦予這些資料更新的意涵及新的用途;

6. 多數企業未能善用新科技,如結合巨量資料、演算法、人工智慧等,提出創新解決方案。然而,目前已有新的專利解決方案如Patentcloud,可以瞬間從不同維度觀測並透析出對自身企業營運有影響的關鍵專利權人與發明人,和從茫茫資料中萃取出與技術有關的所有專利資產的實質內容,並解析其中大批量低品質、低價值的專利,而這些往往是導致企業不能有效進行研發並產出高品質和高價值的專利組合。
 
美、歐、日其實沒有發展出優異的專利解方
 
除了上述問題,多數亞洲國家及企業也未能觀測透析出大多數美、歐、日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利營運其實仍有實質缺陷,例如歐、美、日企業其專利組合的原理與機制、全生命週期的敏捷專利資產管理以及其品質和價值評量指標,都仍有相當不足之處,進而未發展出有效解方。其實,美、歐、日企業之所以有傲人的技術和專利競爭力,主要是取決於對更多新技術的研究和專利的投資,讓他們以低於10%的高品質和高價值專利,並在此低於10%的專利中再篩選出少數幾件「長牙齒專利」進行專利侵權訴訟,依此來帶動所有低品質和低價值專利的財務績效和聲市場譽的溢外效益,尤其持續以美國聯邦法院訴訟或者國際貿易委員會的337調查,逼迫相對方接受授權或者退出市場。反觀,亞洲企業通常遇到被訴,看到高額訴訟費用和綿密法律程序就像驚弓之鳥、不戰而降,屈從付錢結案,此不僅未真正了事,遑論創造新解方。
 
唯有打造專業智財基礎環境向下扎紮根,重視創新研發才是真正的專利解方
 
最後,筆者也將過往任職與經營事業的實務經驗,就亞洲國家和企業60年的專利問題癥結,拋磚引玉地呼籲研究和專利基礎環境還需持續紮根,並且也提出筆者已驗證並執行中的新解方供各界參酌:
  1. 基礎和運用技術的研究:亞洲國家除少數大企業和學研界外,大多企業所稱的研發,大多是以跟隨者角色,進行產品發展與技術改良。面對這樣的經濟淺碟問題,筆者建議,大多企業縱使沒有條件進行基礎研究,也可以提前運用巨量資料協助精準選題,從各國學研界銜接運用技術的研究,並運用NASA所發展的技術成熟度研發機制(TRL)和美國軟體業所發展的敏捷式開發機制(SCRUM),始能有紀律並快速地實質提升產品發展和工程技術的含金量,進而始能提升專利價值。
     
  2. 高端專利專業人士的訓練與養成:亞洲專利人員大多是從事專利的檢索、申請、維持等基本業務,較少發展或引用科學方法與機制從事專利布局、資產組合管理及其運營(商品化、貨幣化)。更進一步來說,亞洲國家需要跳脫出以自己母國專利優先以及專利師、專利代理人或專利工程師的業務框架,亟需訓練並養成跨領域、跨國家的高端專利專業人士,例如專利資料科學家、專利資產組合布局專家、專利品質與價值分析專家、專利風險控制專家、專利資產交易專家、專利訴訟策略家、專利流程管理專家。
     
  3. 巨量資料及人工智慧為基礎的資料分析:亞洲專利人員較多從事傳統的專利檢索及專利地圖,而較少意識到傳統專利地圖難以對研究、專利和企業活動產生意義及效用.次者,專利人員也幾乎沒有意識到其使用的專利資料品質良莠不齊而影響其判斷,能充份瞭解到巨量資料、人工智慧及資料科學正在衝擊並改變現有檢索分析的人是鳳毛麟角。亦即,過往的專利檢索及專利地圖並未擁有當今資料分析(Analytics)的原理和實踐,而是欠缺很多科學基礎、方法及工具支持,導致費工、費時並費錢去產出對決策層沒有意義、也沒有用的報告。換言之,如今拜賜於巨量資料、人工智慧以及專業實務整合,全球已有幾家新創公司,例如Exata公司所推出的ApexStandards、Docket Navigator公司所推出的訴訟檔案分析、InQuartik公司所推出的Quality Insights, Due Diligence和SEP智能分析報告,專利人員已經不需要再去檢索龐大資料並製作長篇報告,而是要晉升到資料科學家的層級去做判斷分析,並協助組織經營決策。
     
  4. 美國專利的品質洞察:各國專利的品質過往係依據專利局審查來維持專利要件的基準,而要再深入洞察出每件專利的品質幾乎是難以做到的。現在,基於美國政府開放專利資料,新創企業梳理出專利資料品質的完整性、正確性、一致性、標準化及一日內更新,再結合人工智慧、軟體技術和先進使用者介面,專利人員已可瞬間獲取結構化的申請審查/獲證後審查資訊,精準掌握每件專利的權利範圍及其變化,而且還能深入掌握會影響每件美國專利有效性的IP5和WIPO家族前案、前案的前案、以及透過語意分析專利摘要與請求項所獲得的關聯前案。這些不同層次的前案已可大規模且有層次地揭露出美國專利的品質問題,此也應證為何美國專利侵權訴訟和多方複審無效審查近乎75-80%被無效、不可執行或被限縮權利範圍。要言之,當美國專利品質可瞬間被辨識後,人工智慧將徹底改變美國專利的訴訟和交易賽局,而居於劣勢的企業將從不對稱的專利戰爭中翻轉到優勢地位主張專利無效。
     
  5. 專利資產組合的評估和管理:長期來專利人員對專利盡職調查仍要透過傳統檢索獲得資訊,並以計算專利數量為主,而難以實質評估特定專利權人或技術的專利資產,導致專利權人自己或任何第三方難以從決策維度觀測並透析專利資產的虛虛實實。而當今人工智慧已可支持任何人 — 不限於專利人員 — 瞬間就可獲取一份至少包含50,000件各國專利資產的評估報告,包括專利國別分布、殘餘年限、法律狀態(申請中、放棄、有效、失效、屆滿)、技術類別與分布、共同持有狀態、發明人及其歷年專利申請趨勢、轉讓、設質、授權(限有登記者)、再審、審查中被挑戰的專利適格性/新穎性/進步性/確定性問題,以及品質價值等級及其與同領域專利技術和專利權人的脈絡關係,包括可主張目標對象、同業專利發展脈絡、同業引用脈絡。此有助專利權人和第三人全盤透析並掌握專利資產的真實情況,也有助各界聚焦於高品質高價值的專利組合,而無需再耗費龐大資源去取得、維持或授權大量低品質、低價值的專利。
     
  6. 使組織團隊協作並分享知識,個人不再是孤軍孤島:過往專利人員大都是各做各的,也沒有同時共用和共享資料,而要分享資料,不是開會交流就是用郵件傳來傳去,導致專利作業沒有效率,也不能持續累積資料和經驗並即時分享。如今,新一代SaaS業者,例如InQuartik的Patent Vault,提供了各項專利工作的雲端整合與安全協作空間(您可以想像成專利界的Google G Suite),用持續豐富的資料協助跨國家、跨組織、跨部門和跨團隊,使人員於雲端安全地協作並分享知識經驗,此不僅提高作業效率,而且也實踐了全球學界近40年所發展的組織記憶和知識管理理論。另外,對於COVID-19衝擊著傳統上所必須親臨辦公室,上班打卡的工作模式,為了讓組織在疫情的狀況下能繼續高效運作,產學研界必須快速調整,而利用SaaS平台免安裝、連網即用的模式,讓團隊成員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工作,正常產出不中斷。

本文作者:
Y.P. Jou | Chairman of Inquartik
周延鵬 | 孚創雲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