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數位世代工作技能轉變與因應

瀏覽次數:154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國家發展委員會 發佈於 2017年12月8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隨著人工智慧及機器人等新興科技發展,自動化成為未來經濟成 長的強大動能,然而其為勞動市場帶來的影響亦不容小覷,面對未來 全球工作型態及技能上的巨幅轉變,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以下簡 稱麥肯錫)今(2017)年甫發布的「工作的消失與崛起:自動化時代的 勞動力轉移」(Jobs Lost, Jobs Gained: Workforce Transitions in a Time of Automation)報告中,針對政府、企業及個人,提出 4 個 關鍵因應方向,包含:
(1)維持強勁的經濟成長及創新動能,以創造 新工作機會;
(2)擴大職務再訓練及員工技能發展規模;
(3)活絡勞動 市場;
(4)協助勞動者轉型與經濟支持。

人工智慧、機器人等自動化浪潮正迅速擴散至世界各國,面對未 來新興科技的挑戰,我國除現正推動「5+2 產業創新計畫」外,自今 年 9 月起亦密集召開「加速投資臺灣專案會議」,展現政府拚經濟的 決心;此外,因應產業數位化、智慧化轉型需求,亦已全面展開相關 人才培育(訓)計畫,從學校教育、在職訓練及員工訓練等各面向著手, 擴大辦理「產業人才能力鑑定」,以利培訓課程與職場緊密扣合,並 啟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AI 應用發展行動計畫」等 各項措施,提升智慧科技應用技能,於迎接新科技帶來新工作機會的 同時,亦期減輕自動化對勞動市場帶來的威脅。 麥肯錫分析 46 個國家自動化潛力(automation of potential) 1並 指出,至 2030 年,預估將有 4 至 8 億個工作(約占全球工作 15-30%) 會被自動化取代,0.75 萬至 3.75 億名勞工(約占全球勞動力 3-14%) 將因此被迫面臨工作轉換及技能提升。其中,又以從事具可預測性的 體力工作(如機器操作、設備安裝及維修、餐飲準備等)受自動化威脅 程度最高;而數據蒐集及分析性的工作,亦將因機器的準確性與效率 較高而受到衝擊,顯示自動化的影響不僅侷限於基層工作,律師助理、會計及後勤支援等工作亦同樣面臨自動化風險。反之,管理、專業知 識應用、顧客互動及不具可預測性的體力工作(如居家護理人員、園 藝人員等),則因涉及複雜性、靈活度、情感交流等科技技術尚無法 突破的能力,成為未來新工作機會創造的來源,也是既有工作轉型的方向。

鑒於自動化的影響層面既廣且深,不僅在經濟與就業方面,亦涉 及後端的社會安定面向,因此,麥肯錫呼籲政府及企業於接受自動化 效益的同時,亦應攜手投入大規模的培訓計畫,協助勞工順利轉型, 並提出以下 4 個關鍵因應方向:
1. 維持強勁的經濟成長及創新動能,以創造新工作機會:經濟成長 對於工作機會的創造至關重要,同時也是支持新商業模式形成與 創新的重要基石,其所帶動的新增就業機會,亦有助於抵銷部分 因自動化而受取代的工作,降低新興科技對勞動市場產生的負面 衝擊。
2. 擴大職務再訓練及員工技能發展規模:隨著未來工作轉型與新技 能學習需求提高,職業再訓練及終生學習機制日顯重要,麥肯錫 建議透過公私協力,提供勞動者技能升級的機會,特別是受自動 化衝擊較大的中階工作。
3. 活絡勞動市場:透過鬆綁相關法規(如彈性工時)及強化工作媒合, 提高勞動市場的彈性與流動性,協助失業者迅速重返就業市場, 將有助於減緩自動化所產生的失業增加。
4. 協助勞動者轉型與經濟支持:工作轉型的過渡期間,除了技能提 升外,薪資亦將面臨低薪化的壓力(市場釋出的中低技能供給大 於市場需求),因此,可透過就業保險、強化薪資與生產力連結、 就業輔導等措施,協助失業者順利在工作崗位間轉銜,以確保社 會公平性。

[1]由於每一行、職業均由不同工作所組成,每一工作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動化技術可行性,因此,麥肯錫整合出7大項工作內容,並以現行技術的可行性為衡量基礎,評估46個國家(約占全球90%之GDP)之各項工作可因自動化而節省的工作時間比率。
 
相關檔案
1061207國發會新聞稿- 數位世代工作技能轉變與因應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