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企業申請專利若非創新,反成為被告的線索

瀏覽次數:465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冷耀世 發表於 2017年9月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台灣的企業內部,經過多年來政府及相關單位的宣導,對於專利提案相信大都已建置獎勵制度,藉以鼓勵創新。但是在某些狀態下,企業內部的專利管理部門對於內部之提案究竟是創新、還是抄襲?其實並不易判斷。
 
雖然針對提案技術可以透過專利檢索加以比對判斷,但是專利之公開或公告畢竟與檢索時機仍存有時間差!本文以下將針對因專利之公開或公告時間差對於抄襲式的提案,可能對企業造成的影響略作整理及建議。
 
由於,台灣企業內部的專利管理部門因屬幕僚單位,對於研發單位所提出之專利提案多不會多言,可能僅就提案內容之揭露充分性,透過專利檢索給予建議或進行迴避設計。但是若是處理尚未公開或公告之”抄襲式”的提案,因為基於專利公開的時間差而檢索不到相關先前技術(prior art),因此可能就會進行專利申請的程序。既使是委託外部事務所辦理,一樣會遇到檢索不到相關先前技術的問題而逕予以提出申請。
 
然而,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呢?因為是抄襲,因此將可能有新穎性問題而被駁回,造成申請費用及申請資源的浪費。這還不打緊,畢竟申請費用算是小事!然而在整個申請過程中,不論是申請發明專利或是新型專利,都可能因技術的揭露而反被”抄襲者”得之。因為一則發明專利有早期公開程序、二則新型專利係採形式審查只要標的格式合法一定會獲准並公告。所以,反而被”抄襲者”所知悉。

另一方面,也可能變成”雙面刃”。因為 "抄襲者" 的專利申請案極可能揭露了該公司內部目前研發中的新產品技術,  因此相關專利申請案不啻提醒先驅的 "被抄襲者” 關注到 "抄襲者" 稍後可能上市的侵權產品;  於是促使 "被抄襲者” 加強監視市場新產品, 守株待兔地等待 ”抄襲者” 產品上市時來個迎頭痛擊.  屆時 ”抄襲者”進行前案檢索, 甚至在專利申請案技術背景章節承認的這些公開或公告的專利資訊,或將成為被搜證的證據及將來提起專利侵權訴訟之線索。因為抄襲者自曝其抄襲內容,若真實施於產品上將難以自圓其說。損害賠償的金額更將難以計算,更甚者有可能被認定為故意侵權而被罰三倍。
(760字;圖1)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