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5G物聯網 華為爭取eMBB成標準、高通發布5G無線頻段

瀏覽次數:7607|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16年11月24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高通發佈未來5G無線頻段
Source: Qualcomm, 2016/11
 
多年來,華為投注人力與資源參與歐美相關技術標準組織的制定,終於抓到重要標準的技術。2016年11月18日在美國舉行5G通信技術標準會議,華為爭取到使用其主推的Polar極化碼做為全球5G eMBB的技術標準。這是中國廠商第一次爭取到5G核心技術標準。未來,廠商若要使用eMBB技術領域都要向華為支付授權金。
 
迎合萬物聯網,訂定5G技術標準有三大方向:
  • eMBB技術主要用途於VR/AR影像傳輸;
  • uRLLC技術主要用途於無人車、工業自動化;
  • mMTC技術主要用途於醫療照護、大規模物聯網。
5G網路商轉即將展開。根據大陸工信部和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的工作規畫,預計2017年展開5G網路第二階段測試、2018年大規模測驗,預計2019年啟動網路建設,最快2020年5G網路正式商轉。就運營商來說,中國大陸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可望在2019年啟動5G網路建設,網路建設總規模將和現有4G網路規模相當,預計整體投入超過人民幣5000億元,這將成為網通廠的商機所在。
 
反觀,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剛併購全球最大汽車晶片商恩智浦(NXP),已全力衝刺車聯網的情況看來,無人車、或車聯網相關的5G標準,應該才是未來科技巨頭的最後決戰場。
 
高通於2016年11月11日在官網發佈新聞,介紹了美國面向未來5G時代的無線頻段相關情況。他認為5G時代必須開拓可用的新頻段,才能有更廣的頻段供使用,推進5G可用的頻段如下:  
  • 1GHz以下的低頻段:由於波長長,傳播更遠,因此可用於需要廣域覆蓋的移動寬頻及在地下和室內使用大量低功耗IoT感測器等。
  • 1G~6GHz的中頻段:能夠確保大頻寬,可發送大量數據。還適用於智慧城市、工廠、醫用設備使用的關鍵任務訊息發送。
  • 24GHz(毫米波)以上的高頻段:能確保大頻寬可發送速度達到數Gbps的數據。雖然到達距離短,但直線傳播性強,適合與特定設備連接,因此適用於人口密度大的場所的移動寬頻。
 
至於,新頻段對下屬分類的頻段的使用授權規範:
  • 授權頻段:允許行動通訊網路系統業者使用,可提供授權的頻段。
  • 共用頻段:為其他目的而確保的,但在不用時或開放時可以使用的頻段。
  • 免執照頻段:免執照就可以使用的頻段。在限定的區域內,可與無線LAN、LTE相關技術、藍牙等各種技術共同使用。
 
目前,關於5G成功和4G繼續演進的新頻段,管理頻段的全球監管機關和行動通訊行業需要進行協調。在美國由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正打算進行新舉措:
  • 低頻段:推動600MHz頻段的拍賣。
  • 中頻段:在美國市民寬頻無線電服務(Citizens Broadband Radio Service、CBRS)開放3.5GHz周圍的150MHz頻段。
  • 高頻段:開放24GHz(毫米波)以上頻段中的11GHz頻寬。
 
另外,關於新頻段的使用,歐洲採用與現有用戶共用授權的Licensed Shared Access(LSA)技術就2.3GHz頻段開展試驗,還將在技術開發成立「MulteFire Alliance」,來推廣免執照頻段實現LTE系統的MulteFire技術,以及以促進CBRS使用聯盟「CBRS Alliance」。
(802字;圖1)
 
 
參考資料:
  1. Ride the wave: surfing the U.S. radio spectrum on the way to 5G,Qualcomm Blog 2016/11/11
  2. Watch how UMTS+, foundation for #MBB 2020, delivers spectrum+, site+, experience+ & user+

本站相關文章:
  1. 華為以4G LTE標準專利指控三星侵權
  2. LTE標準專利大戰 Huawei vs. Nokia
  3. 高通不再過於依賴手機,強化新業務
  4. 高通470億美元併購恩智浦 商機與挑戰
  5. 5G大未來 繞著三核心轉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