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專家預估,未來5年內,一輛汽車的電子裝置成本將占整車成本的25%以上,對我國以IC半導體為優勢而言是全新商機。據拓樸產業研究所統計,2004年,一輛新車僅裝配1,518美元的電子產品,到2008年預估將有1,882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到5.5%。以汽車產量來看,拓樸表示,2004到2008年全球汽車生產量分別為6,021萬、6,171萬、6,376萬、6,621萬、6,779萬台;而每台汽車的電子支出部份則分別為:1,518、1,652、1,750、1,820、1,882美元。 2004年全球車用電子市場已達1,224.61億美元,約為筆記型電腦的兩倍,佔整個半導體產業的八成。
-- 半導體與感測器為關鍵元件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估計,2003年全球車用半導體的市場規模達126億美元,較2002年的115億美元成長了9.6%,隨著汽車電子的迅速的普及,機械式零組件已經慢慢被半導體所取代,半導體技術將為汽車提供更智慧化的駕駛環境,預計2007年全球車用半導體的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美元。
其應用領域涵蓋了引擎傳動、底盤、車身等。在引擎/傳動系統中,其主要運用於產品包括引擎管理、動力分配匯流排、點火開關、噴射控制等;在底盤╱懸吊系統中,其主要運用於產品包括電子牽引及懸吊系統等;在安全系統中,其運用的產品線包括ABS、ASR、ESP、及安全氣囊控制等;在車身電子中,其運用的產品線包括胎壓監測器空調控制、電動椅、電動窗、防撞雷達、停車輔助系統等;在駕駛資訊系統中,其運用的產品線包括汽車音響、車用娛樂系統、導航系統、Telematics、旅程電腦等。
根據ABI Research(Allied Business Intelligence Research)的估計車用半導體的應用領域還是以底盤/懸吊系統的大宗,市占率約占26%左右,估計2007年市場規模將達44億美元;其次是引擎/傳動系統的24%及資訊系統的21%。 從各系統產品的成長幅度來看,車用娛樂或多媒體、車用GPS、車用導航系統及車載網路等系統快速的成長,亦將帶動汽車半導體的市場需求,估計資訊娛樂相關的半導體將有9%左右的成長率,而與引擎/傳動、安全相關的半導體亦將有8%以上的成長率。
車用感測器即是汽車電子控制系統中重要信息的來源,為汽車電子控制單元的關鍵零組件。車用感測器在汽車各系統中的應用,包括了發動機控制系統、底盤控制系統、車身控制系統及導航系統。
配合汽車電子產品的推陳出新,省能和環保議題逐漸被重視,加上先進車輛控制安全亦列入歐美日等國的政府政策,為了達到智慧化的效益,車用感測器被應用在汽車電子產品的比重將逐漸提昇,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預測2004至2009年全球車用感測器將呈現9%左右的成長率,2008年市場需求量估計將可達14.87億個。主要應用市場包括了車身電子、引擎/傳動系統、安全系統等,其成長性較高的應用產品,包括電子停車輔助系統、胎壓監視系統、側面安全氣囊、防撞警示、導航系統、HID照明系統等。
國際大廠掌握市場發展趨勢
目前全球汽車電子技術主要發展國家,以美國、日本及德國為技術領先國。據研究,目前全球前5大汽車電子廠商(依序為Delphi、Rober Bosch、Siemens VDO、Denso、Visteon)的產品線的廣度均涵蓋多類汽車電子產品,此趨勢正說明了汽車電子產品的發展已進入系統整合的階段,國際大廠因具有核心技術,故能有效地將眾多系統整合成一系統,適時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
展望未來,在智能型運輸系統的發展下,汽車電子的發展方向將朝系統化及模塊化前進,上述系統廠商因具有強大競爭優勢,且其對先進技術的發展亦投入龐大的研發經費,故未來汽車電子產品的發展將建立在系統廠商的研發成果之上。
目前,豐田與日產宣佈一起開發汽車電子控制軟件,主要集中在電子控制剎車、發動機燃料的應用。他們認為,電子產品的成本比重越來越高,共同開發軟件,有助於控制軟件的標準化,並且提高競爭力。兩廠商同時也對其他日系汽車廠招手,希望能共同投入研發,這也是日系汽車廠首次合作開發汽車標準化的產品。
IT業巨頭IBM也不肯放過車用電子商機。日前IBM加入2002年創立的汽車開放系統聯盟,這個聯盟的成員還有寶馬、保時捷、戴姆勒‧克萊斯勒、福特、豐田和大眾。另外,半導體廠英飛凌、NEC與Renesas也在其中。IBM相信,2015年時,車用內嵌系統的研發費用,會佔去汽車研發的60%,而IBM的「普及運算」也積極運用在車用電子。
微軟在2004年宣佈成立汽車事業部後,積極與OEM廠商合作,開發以視窗為核心的Telematics方案。由其協力夥伴 : 智霖、三星、ScanSoft、西門子負責提供包括晶片組、處理器、電信模組、語音引擎和硬體開發等各零件。目前微軟已與德國雙B、日本豐田、本田、三菱等25家汽車公司展開合作。據工業電腦廠商估計,車用工業控制系統的毛利,最低都在35%以上,這與一般電腦的個位數毛利相比,可稱得上利潤豐厚。雖然微軟希望以WinCE做為武器進軍車用內嵌式軟體市場,但廠商多半採用Linux,在成本上,更可以有效提昇毛利、降低成本。
通訊大廠摩托羅拉,在美國車用通訊系統佔有80%市場,並於2004年在天津設廠,準備在2005年進行量產,提供全球車商通訊系統。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認為,汽車電子的成長動力不小,尤其通訊功能更名列車用需求的前5大應用,因此發展車用通訊系統有其必要性。未來以「汽車配件」為訴求的車用手機,款式會越來越多。
中國汽車電子市場
從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的需求區域來看,北美、西歐及日本等3大區域市場佔有比例已高達7成以上。而在中國,受汽車需求呈跳躍成長的影響,汽車電子市場也得到相應擴張。2003年,中國汽車電子銷售金額達30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高達43%以上,預計未來3年內亦將維持30%以上的年增長率,估計2006年時將可達78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中國尚屬新興的汽車市場,相對地帶動汽車電子產品的需求,而中國目前為全球汽車需求成長最快的市場,除了ABS、車用音響、車用冷氣、中控鎖等汽車電子產品的需求外,配合全球汽車電子發展的趨勢,許多新功能亦將陸續應用在汽車產品上,包括先進安全氣囊、MP3、倒車雷達、防睡眠裝置的導航系統等。
中國現在至少有1000家汽車電子產品公司,主要從事車載音響、車載電話等低端產品的中國企業,還無法與掌握發動機控制、底盤控制等重要技術的外國公司相抗衡。未來汽車電子的發展將主要集中在動力總成、底盤控制、車身控制、主被動安全、汽車網絡、通信系統、安全與防盜等方面,並呈現出功能多樣化、技術一體化、系統集成化和通信網絡化的特點。從市場結構來看,其應用層次將越來越高,市場結構也會逐步高檔化。GPS導航系統、自動變速控制系統、防盜系統、車載TV、汽車空調、安全氣囊等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增幅比較大。
國外汽車電子供應商已積極介入中國潛在的巨大汽車電子市場,對汽車電子產業鏈形成了壟斷。與國外巨頭相比,中國企業的產品應用層次十分落後,絕大部分企業規模都比較小,產品單一且技術含量較低,規模化大生產還未形成,企業的技術主要來源於國外。
圖一、全球車用電子市場規模 (單位:百萬美元) |
|
Source : WSTS 、Strategy Analytics,拓樸產業研究所整理,2005/05 |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年複合成長率 |
全球汽車生產量(萬台) |
6,021 |
6,171 |
6,376 |
6,621 |
6,779 |
|
每台汽車的電子支出(美元) |
1,518 |
1,652 |
1,750 |
1,820 |
1,882 |
5.5% |
全球車用電子市場(億美元) |
1224.61 |
1341.25 |
1446.40 |
1549.96 |
1634.56 |
|
Source : Strategy Analystics, 拓樸產業研究所 (2004/11) |
台灣車用電子的機會
台灣在面板產業與消費性電子產業蓬勃發展,可應用於汽車上的電子產品與技術眾多,建議台灣廠商可往與安全較無相關的車身系統與駕駛資訊系統發展、或與汽車零組件廠商配合將傳統汽車零組件電子化;或以現有的電子產品取代傳統的汽車零組件。
微軟於2005年4月與華碩、廣達、緯創等大廠談論合作機會,搶攻車用電腦市場。系統廠商表示,微軟目前主推的解決方包含視窗汽車電子(Windows Automotive),視窗CE與視窗XP嵌入方案等3大類,對台灣資訊OEM廠商而言,雙方合作確實是一個契機。
NB代工龍頭廠商廣達電腦日前甫成立汽車電子事業群,由於集團擁有廣明光電在DVD播放機的製造能力,並且有面板技術,決定切入車用液晶顯示與娛樂平台等汽車解決方案。另外,華碩亦對汽車電子相當重視、緯創則將重點放在汽車電子裝置組裝。
台灣投入車用電子的廠商不少,車王電子、怡利電子、聯積、憶聲、天下航太、飛鷹航太,甚至是鴻海,都有計劃投入汽車電子領域。不過,上述廠商除了鴻海志在發展高階連接器,其他廠商的切入點,多半在於GPS產品,事業模式多半以OEM為主,外銷到其他國家。
在車用電子控制類產品上,台灣多家工業電腦廠商已經進軍汽車電子,包括威達電、研華等等。這類產品多半做為汽車的統一控制系統,一片體積小的主機板就可以整合多種應用,並且控制多個汽車系統。威達電董事長郭博達就認為,汽車電子的控制系統,最適合內嵌式軟體與工業電腦,未來整合在工業電腦的汽車系統也會越來越多。
未來台灣電子廠商如果要切入車用半導體或車用感測器市場,除了要面對與國際大廠直接競爭的壓力外,高品質及高技術的進入障礙亦是一大挑戰。就以車用半導體為例,廠商要克服的挑戰包括了數位與類比技術的整合、車規於溫度、濕度、耐震、產品生命週期等標準要求嚴格及專利屏障等。
在車用IT產品方面,目前廠商出貨的重點在於GPS,但是,這類的產品更多元。包括DVD播放器、LCD電視、GPS系統、MP3音響、數位電視系統等,都是車用IT產品的新興應用。這些IT產品,過去本就是台灣廠商擅長的領域,甚至在LCD電視、DVD播放器、GPS系統等,台灣原本就具有產業製造的優勢,要順勢延伸到汽車領域並不難,但是,要與汽車供應鏈有更深的結合。台灣在資訊產業的實力,足以讓台灣在汽車電子產業中扮演整合者。
-- 台灣IA整車計畫
在2005年3月由裕隆集團號召鴻海、廣達、華碩、仁寶電腦等電子鉅子,將和裕隆合組新公司,共同推動IA整車計畫,開發新車和汽車電子零組件。據了解,IA整車計畫總投資額高達120億到至150億元。IA整車計畫(IT&AT),「I」代表資訊電子業,「A」代表汽車業,目標就是整合資訊電子業和汽車業的資源,藉由整車開發,帶動資訊電子和汽車業突破目前格局。合作開發完全屬於台灣的整車系統,包括汽車底盤、汽車晶片、行車電腦、倒車雷達、電子穩定系統、剎車系統、巡航系統、安全氣囊、安全保護系統和汽車視訊等多項電子消費產品。
同時,行政院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將通過投資IA整車計畫15億元,是開發基金近五年來挹注金額最多的單項民間投資案,經濟部也計劃動用科專預算支援IA計畫開發新技術。參與IA整車計畫的廠商將共組新公司,裕隆集團持股五成。
裕隆轉投資的華擎引擎公司,配合IA整車計畫,預定開發一系列1.8到2.4公升引擎;同時IA整車計畫將建立汽車系統研發平台,一方面整合參與該計畫的資訊鴻海等IT大廠的資源,開發關鍵車用電子技術,同時,將研發成果轉移給參與計畫的IT大廠,協助其進軍汽車電子巿場。
經濟部工業局分析,汽車是系統整合的火車頭產業,關聯性強,IA整車計畫如果推動成功,可提升電子、化學、機械產業技術,創造每年數千億元產值。經濟部決心與業者共同推動「IA開發計劃」,2004年台灣零汽車組件業有2400億元的產值,出口產值佔1400億元,力圖在四年內,將外銷汽車零組件的金額上推到三千億元的水準。(201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