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辨識技術並非新議題,卻在近幾年來物聯網、Fin Tech等新技術興起後成為當紅炸子雞,生物辨識的市場規模更是上看150億美元(如圖一),使得各大國際IT企業積極投入研發,繼智慧手機大廠推出指紋解鎖手機後,Google日前推出結合臉部辨識技術的行動付款方式,再度掀起新一波的生物辨識應用熱潮。
生物辨識技術繼2000年開始應用在國境、出入境管制等國家軍事安全後,陸續又被應用到各種領域,如智慧手機的資訊保密、判別車輛所有人、甚至是傳染病預防等。為因應不同需求,生物辨識技術發展迄今有指紋、聲調、虹膜、靜脈、臉部等各式各樣可供辨識的生物特徵(如圖二)。但其中,發展最成熟、現階段應用範圍最廣泛的非指紋辨識莫屬。
圖一、生物辨識市場規模趨勢
資料來源:首爾新聞
圖二、生物辨識的應用與優缺點
資料來源:首爾新聞
生物辨識技術繼2000年開始應用在國境、出入境管制等國家軍事安全後,陸續又被應用到各種領域,如智慧手機的資訊保密、判別車輛所有人、甚至是傳染病預防等。為因應不同需求,生物辨識技術發展迄今有指紋、聲調、虹膜、靜脈、臉部等各式各樣可供辨識的生物特徵(如圖二)。但其中,發展最成熟、現階段應用範圍最廣泛的非指紋辨識莫屬。
指紋辨識約占生物辨識市場的三成以上,相對其他辨識技術而言,指紋辨識的設備低廉且辨識速度快,皆是機構與企業樂於應用的主要因素。但指紋辨識技術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亦即使用者因為手部受傷或是受到某些因素導致指紋無法被辨識的時候,就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擾。再加上使用者需要接觸辨識裝置,容易讓使用者產生些微抗拒感等,都是尚待克服的問題。同樣的,這些也是靜脈辨識技術在擴大市場應用時會面臨到的困境。相較指紋跟靜脈辨識技術,虹膜辨識技術因為無須與使用者直接碰觸,且準確度高又難以偽造,因此越來越受到重視,日後若製造成本下降的話,市占率可望大幅成長。
至於早就被應用於出入境管理和傳染病防治的臉部辨識技術,雖然準確度不如其他辨識技術精準,但勝在只需要高像素的攝影機即可,再加上辨識速度快也無須與使用者接觸,因此相當適合於人潮密集處使用。過去多用於出入境管理局監測監測犯罪者潛逃,或商家觀察竊盜前科者是否進入商家。
日前Google則將臉部辨識與行動支付結合,使用者只要在手機安裝「Hands Free」APP,並設定好個人照片與信用卡資訊後,只要在店內告知店員要用Google付款,商家就能利用藍芽或Wi Fi與手機連結,在確認本人身分後即可完成結帳。目前雖僅在美國部分地區與商家使用,但Google表示,臉部辨識技術將成為未來行動支付的主流。
生物辨識科技持續和其他領域結合,擴展其應用範圍的同時,如何防止個人資訊外洩成了首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到最後產業的發展與成長仍會因為使用者的不信任而受到限制。(726字;圖1)
參考資料:
- 핀테크 시대 더 주목받는 ‘생체인식’. 首爾新聞, 2016/03/23. at http://www.seoul.co.kr/news/newsView.php?id=20151215027004
- “갖다대는 것도 귀찮다”···구글 말로 하는 결제 ‘핸즈프리’ 선보여. 傾向新聞, 2016/03/23. at http://biz.khan.co.kr/khan_art_view.html?artid=201603081427071&code=920401&med=khan
本站相關文章:
- 蘋果和三星申請生物辨識技術專利
- 行動支付與其他生物辨識支付正在受到重視
- 物聯網發展取決於資訊安全與法規建立
- 2020年物聯網市場價值將達1.7兆美元
- 2016年全球物聯網裝置有64億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