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無法在本土建立自己電池產業,正尋求與亞洲合作,尋求突破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友子 發表於 2024年12月17日
圖、歐洲無法在本土建立自己電池產業,正尋求與亞洲合作,尋求突破
歐洲原本想透過建立本土電池產業打破中國在電動車領域主導地位,這一嘗試正走向失敗之路。
迄今為止最引人注目的挫折是瑞典新創Northvolt AB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破產,其支持者包括福斯和BMW。隨著電動車需求減弱以及當地製造商難以掌握這項技術,影響正在整個地區蔓延。如今歐洲主導的16座電池工廠計畫中,有11座已被延後或取消。
同時,中國寧德時代和韓國三星SDI等亞洲製造商在亞洲地區的13個專案中有10個專案正在按計劃進行。這一轉變告訴市場,西方汽車製造商在供應緊縮或政治衝突時處於競爭劣勢。
如今可能的轉變是,如果沒有強大的電動車供應鏈,汽車製造商可能會將生產轉移到擁有成熟電池產業的地區,從而導致工廠可能關閉和大量失業。這一情況已經在歐洲發生。
根據彭博社研究,中國供應了全球約80%的鋰離子電池,並擁有全球10家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中的6家。中國的快速擴張壓低了價格,提高了新進入者的門檻。同時,美國和加拿大也在尋求吸引投資,因為內燃機時代結束後,誰將主導供應的競爭加劇。
對於歐洲來說,雖然Northvolt正在尋找合作夥伴以繼續發展,但專家表示,只有經驗豐富的亞洲製造商才能解決其技術缺陷問題。如果最終仍走入失敗,那麼歐洲其他廠商將很難迎頭趕上中國。根據研究,光在研發方面,寧德時代就僱用了21,000名工程師,這大約是Northvolt在2024年1月員工總數的四倍。
無論是歐洲或者是美國,其之所以錯失電動車產業發展的良機,部分原因是其汽車製造商在轉向電池技術方面進展緩慢。甚至如今可能演變成意識之爭。
2021年,當歐洲汽車製造商全力發展電動車時,寧德時代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製造商,而比亞迪則是電動車和電池開發的主要力量。比亞迪已經取代福斯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汽車品牌,並透過在匈牙利和土耳其設立電動車工廠來拓展歐洲業務。寧德時代在德國設有工廠,並正在匈牙利增設另一個工廠,而韓國LG化學有限公司已在波蘭生產電池約六年。
歐洲仍有最後一絲希望,Stellantis-Mercedes合資企業ACC於2023年在法國北部Douvrin開設了第一家大型電池工廠,該地區受益於低成本核電。預計2025年將繼續招聘員工。另外,法國電池新創公司Verkor得到了雷諾公司的支持,計劃2025年在Dunkirk的一家工廠開始生產。
不過,其他歐洲廠商似乎正轉向尋求亞洲合作夥伴製造電池。例如:Stellantis和寧德時代於2024年12月10日宣布計劃投資41億歐元(約43億美元)在西班牙Zaragoza建造電池工廠。雖然該計畫對歐洲電動車供應鏈的努力來說是一個福音,但如果沒有中國合作夥伴的技術,它很可能無法實現。雷諾也將尋求中國遠景集團為其主流市場車型生產電池。這一轉變趨勢,可能持續在2025年發酵中!(1150字;圖1)
參考資料:
Europe' s Big Battery Ambitions Are Failing, and China Is Benefiting. Bloomberg. 2024/12/10.
The EV Car Battery Race Is Over — China Won. World Crunch. 2024/12/12.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