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美日合作2奈米 仍無法撼動台積電獨到的優勢地位

瀏覽次數:1509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劉佩真 發表於 2022年6月2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美日合作2奈米  仍無法撼動台積電獨到的優勢地位

隨著2022年以來美國亟欲拉攏日本、韓國來進行半導體的合作與結盟,6月中旬市場更進一步傳出美日最快在2025年啟動2奈米半導體製程的製造基地,加入下一代晶片技術商業化競賽,意即美國和日本將可能聯合成立一家新公司,或由日本公司建立一個新的製造中心,並由日本政府補貼部分研發成本和資本支出,顯然美日有逐步從合作的宣示進入到實質生產的規劃。
 
事實上,回顧過去美日兩國,在1980年代後半期到1990年代前半期歷經美日半導體產業上的摩擦,1986年更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致使日本半導體業的蓬勃發展畫下休止符,後續日本在半導體製造端則逐步落後於美、台、韓,剩下在設備端、材料領域掌握關鍵的地位。而2022年美日兩國重新因為地緣政治變化的因素,於半導體領域結盟,各自力求的目標不言可喻,未來兩國在2奈米製程的合作,是否威脅到台積電,甚至達到削弱台灣先進製程優勢的企圖,則備受各界關注。
 
美國欲結盟日本、韓國來降低對台灣先進製程的依賴程度
有鑑於台灣在全球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供貨的比例達到六成以上,甚至2022年8月台積電即將量產的3奈米製程,更有機會成為全球獨家供應商,也因如此,包括Apple、AMD、Intel、聯發科、Qualcomm、Nvidia等全球重量級晶片設計、IDM廠、系統廠商的大單均匯集到台積電;面對此局面,美國也意識到先進製程過度依賴台積電並非長久之計,不論是基於戰略地位的考量,或是分散地緣政治動盪的風險,皆有必要施予其他策略。而由於美國目前積極研發2奈米晶片的廠商有IBM、Intel,但事實上距離量產的進程仍有變數,因此美國則期望結盟日本或韓國,來降低對台灣先進製程的依賴程度;然而此部分恐仍有難度,畢竟各國彼此間在半導體上仍存有利益的糾葛,加上實際跳躍式要進入2奈米的量產極度困難,故此番美日合作2奈米的宣示效果恐大於實質性的影響。
 
日雖欲藉美來重振半導體往日雄風  但日本停留於成熟製程階段為不爭的事實
日本擁有信越化學和Sumco等強大的晶片材料製造商,代表性設備商則有Tokyo Electron、Advantest、SCREEN,但在全球半導體供應國僅位居第四大,市占率為中個位數,甚至日本在半導體製造所能提供的製程技術,多分布於0.18微米以上、0.18微米~40奈米、10~20奈米,當然此也與日本近年來琢磨於車用、光學元件等半導體領域,而對於先進製程的需求度不高有關。由此可看出,日本目前在半導體策略,除向台積電招手,於熊本設置12吋晶圓廠JASM,預計2024年導入28/22、16/12奈米製程外,也期望藉由美國來重振半導體往日雄風,但日本停留於成熟製程階段為不爭的事實,畢竟製程的微縮往往需要走過每個節點,穩步往前推進,需要時間累積量產經驗,並非短期間投入大量資金即可尋求製程上的彎道超車。
 
美日欲合作2奈米  但台積電在先進製程已達稱孤道寡、具獨到優勢地位的境界
針對美日欲進行2奈米生產的合作,台積電表示此應為兩國的備案,而事實上,由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率達52.1%,且3奈米量產在即,甚至在6月中旬台積電北美技術論壇中,揭露先進邏輯技術、特殊技術、3D IC技術之最新創新成果,首度推出採用奈米片電晶體之下一世代先進N2製程技術,以及支援N3與N3E製程的獨特TSMC FINFLEX™技術,可看出台積電在先進製程已達稱孤道寡、具獨到優勢地位的境界,況且要達到台積電以281種製程為510個客戶,量產11,617種產品的境界,又與客戶不具備競爭關係,仍是對手難以模仿之處。(1313字;圖1)
 

參考資料:
風評:美日聯手半導體尖端製程去台積電化?風傳媒,2022/5/7
日美半導體從摩擦30年到合作。日經中文網,2022/5/11
美日要合建2奈米廠。經濟日報,2022/6/16
劍指台積電!美日傳聯手攻2奈米製程  最快2025年量產。ET Today新聞網,2022/6/15


相關文章:
1. IBM發表2奈米晶圓製造技術 預計2024年投產
2. 台積電將建四座二奈米晶圓廠 預計2024年量產
3. 美日合作2奈米與小晶片技術,對台積電是一個警惕
4. 台積電2奈米將採用哪種技術?
5. 三星電子公佈2及3奈米GAA製程時間表 超車台積電?
6. 1奈米之戰延燒,IBM與三星宣布聯手研發出1奈米以下新電晶體技術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