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陸牌手機廠持續收購專利,布局海外市場做對抗準備

瀏覽次數:3291|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Harry 發表於 2018年6月4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陸牌手機廠持續收購專利
長久以來,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在政府以補助或補貼進行大量的專利智財申請,根據PCT統計中國專利申請數量,近幾年大幅成長成為排名第一;同時中國在美國專利正在快速成長,2017年進入第五名,超過台灣。
 
隨著中國業者『走出去』走向國際之同時,除了自行研發累積相關專利組合外,過去幾年也持續投入資金搜購專利,迅速補強早期行動通訊相關專利實力,為進入海外市場所可能面臨的專利糾紛預作強力對抗準備,以期達成有利交互授權。
 
以下,檢索相關新聞報導整理如下:
 
廣東歐珀Oppo  
  1. 2015~2016 年間,花費超過400萬美元,透過Golden Valley公司中介轉手,(a) 向Inventergy 購買了原本屬於松下Panasonic的4件美國專利;
    (b) 向Intellectual Ventures 購買了原本屬於加州網絡設備商IPWireless的1件美國專利;
    (c) 向韓國主權專利基金Intellectual Discovery (ID) 購買原本屬於南韓Posco公司的4件美國專利。
     
  2. 2017 年,透過 Golden Valley 公司中介轉手,向HILCO PATENT ACQUISITION 55, LLC 購買了原本屬於黑莓Blackberry的美國專利資產, HILCO向Golden Valley移轉表列中的USP# 8391272,8902846目前均已經移轉給 Oppo。  
  3. 2018 年,同樣透過 Golden Valley 公司中介轉手,(a) 向Neocific分六次移轉,購買了8件美國專利資產,(b) 向Sharp 購買3件美國專利資產。
 
小米Xiao Mi
 
截至2016 年,小米已經向Broadcom共購買了33件專利資產,分三次進行移轉,向Intel共購買了333件專利資產,分兩次移轉。不過從Intel出售專利名稱來看,似乎較為龐雜,涵蓋較廣泛技術領域,而非集中在行動通訊技術領域。
 
華為 Huawai
 
華為在2013年前,並未表現出高度熱中向外購買專利,自2006年到2012年期間僅總共向外商購買了33項專利。但據說是為了蓄積三年後與韓國三星電子談判專利授權的籌碼,華為在2013年中,積極地向Sharp,IBM,NCR等全球企業和其他中國企業收購了114項專利。華為在2013年一年內購買的專利數量便是2006~2012年間購買的專利數量的三倍。
 
2016年華為於美國提起訴訟指控三星侵害11項華為專利,其中一件美國專利號# 8885583 (移動電信設備有條件上行時間同步方法synchronizing method of conditional uplink time from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就是華為於2013年從夏普購買所得的諸多專利其中之一。 
 
結語
 
一線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如此積極購入行動通訊相關專利,反應出一線大陸手機品牌製造商體認到歐美市場的嚴峻專利風險。倘若未備妥強有力專利談判籌碼前,寧可延後進入歐美市場時間點,避免做白工賺到市場占有率,卻因專利權利金支出,反而賠上自歐美市場所賺取的所有產品利潤。
 
另外推論於2013年,大部分的Sharp行動通訊專利組合應該已經被華為檢視選購過一次,而Oppo於2018年再次向Sharp購入三件專利;若Oppo此次購入專利是華為先前未選購的行動通訊相關專利資產,筆者推論可能是行動通訊標準這幾年可能有所調整,增加必要規格功能。所以,或許即使2013年仍是非必要/重要性較低專利,但在這幾年重要性增加了,因而被Oppo看上來選購。(1088字;圖1)


本站相關文章:
1.中國家電大廠專利既競爭又合作---格力與美的
2.中國大陸手機品牌商 陸續與高通簽訂專利授權協議
3.華為與愛立信 續簽全球專利交叉授權協議
4.小米收購諾基亞部分專利並簽署授權協議
5.『走出去』布局 小米收購微軟1500項專利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