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2015年Top 10策略科技趨勢

瀏覽次數:2781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 一心 發表於 2014年10月1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Gartner發布一年一度” 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於2014.10.8提出2015年對企業組織而言最重要的十大策略科技趨勢,2015年十大趨勢涵蓋了三大主題:真實與虛擬世界的結合、實現智慧無所不在(intelligence everywhere)的概念,以及科技對數位商業所帶來的影響。


所謂策略科技(strategic technology),根據Gartner定義是可能在未來三年對企業組織帶來重大影響的技術。構成重大影響的因素包括:極有可能破壞現有的業務模式、終端使用習慣或IT結構、必須投入大筆資金,或可能較慢為市場採用的風險。這些技術還會影響企業組織的長期規畫、方案與行動。

2015年十大策略科技趨勢,簡述如下:

一、無所不在的運算 (Computing Everywhere):隨著行動裝置日益普及,Gartner預測,未來焦點將著重於滿足行動使用者在各種情境與環境下的需求,而非僅聚焦於裝置本身;整個環境都必須因應行動使用者的需求而有所變化。同時,也必須更注重使用者體驗的設計。

二、物聯網 (IoT):將各種事物數位化以便結合資料流(data stream)與服務,就能創造出管理、獲利、營運並擴大這四種基本使用模式之應用。例如,依使用次數付費(pay-per-use)模式可應用在資產(如:工業設備)、服務(如:按駕駛哩程計費的保險)、人(如:搬家工人)、地(如:停車場)與系統(如:雲端服務)。任何產業皆能運用這四種模式。

三、3D列印(3D Printing):2015年全球3D印表機出貨量可望成長98%,到2016年出貨量更將倍增。由於相對低成本的3D列印裝置持續快速成長及工業應用範圍擴張,在未來三年,3D列印技術將達到臨界點,並應於新工業、生物醫療與消費者端應用,成為一種真實、可行且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四、無所不在卻隱於無形的先進分析技術 (Advanced, Pervasive and Invisible Analytics):隨著嵌入式系統所產生的資料不斷增加,還有企業內外大量結構與非結構資料的分析,使得分析技術將成市場焦點。每一種應用程式都須具備分析功能,分析技術將無所不在,卻又隱於無形。可從物聯網、社群媒體與穿戴式裝置上吸取大量資訊,之後再將正確的資訊傳遞給正確的對象。巨量資料(big data)仍將是這股趨勢的重要推手。

五、充分掌握環境的系統 (Context-Rich Systems):無所不在的嵌入式智慧與分析技術結合,且可敏銳感受周遭環境並具備回應能力的系統。目前,著重於具備環境感知能力的安全防護技術,未來還有其他應用會問世。

六、智慧型機器 (Smart Machines):環境感知技術加上深度分析技術,提供智慧型機器世界所需的條件。這項基礎結合:環境感知系統、自我學習及自主行動的高階演算法。自動駕駛汽車原型、高階機器人、虛擬個人助理以及智慧顧問皆已問世且未來將急速演進,帶領我們邁入機器幫手的全新時代。

七、雲端/用戶端運算 (Cloud/Client Computing):雲端和行動運算的整合,將使可派送至任何裝置的中央協調式應用程式持續成長。短期來看,雲端/用戶端架構的重點在於:在多重裝置之間,同步化內容與應用程式狀態,使跨裝置的應用程式具備可攜性。但長期而言,應用程式將朝支援可同時性使用多重裝置的方向發展。今日,第二螢幕運用著重於電視搭配行動裝置的觀賞體驗。未來,遊戲和企業應用程式都將利用多重螢幕,並善用穿戴式裝置和其他裝置來提供更好的體驗。

八、軟體定義的應用程式和基礎架構 (Software-Defined Applications and Infrastructure):從應用程式到基礎架構一切靈活化、程式化,是企業提供數位商務所需運作彈性的必要基礎。軟體定義的網路、儲存設備、資料中心及安全防護日趨成熟。雲端服務可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與軟體相容,而應用程式也擁有益加豐富的API以系統性的進入雲端服務的功能和內容。

九、網路規模IT (Web-Scale IT):一種在企業IT環境當中提供大型雲端服務能力的全球級運算模式。愈來愈多的企業將如同Amazon、Google、Facebook等網路巨擘一樣地思考、行動、開發應用程式及建立基礎架構。對許多企業來說,邁向全球網路規模IT的第一步應是「開發營運整合」(DevOps)--將開發及營運作業整合協調以推動應用程式和服務的快速、持續且小幅的發展。

十、風險導向的安全與自我防衛(Risk-Based Security and Self-Protection):通往數位未來的每一條道路都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絕不能成為阻礙進步的絆腳石。但是,要提供一個百分之百安全的環境是不可能的。一旦企業認知這點,就能開始採用一些更精緻的評估且降低風險的工具。就技術而言,認知到邊界防禦的不足以及應用程式必須扮演更積極的安全角色,將帶來全新的多角化方法。(1526字;圖1)


圖1、2011至2015年Top 10策略科技趨勢
macro_10228_20141017.gif
參考來源:Gartner Identifies the Top 10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15,Gartner, 2014.10.8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