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日本INCJ出手整併OLED聯合成立新公司

關鍵字:日本INCJOLED
瀏覽次數:441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May 發表於 2014年5月2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日韓OLED大廠在全球景氣不佳,且大型OLED面板的良率不佳無法量產而紛紛傳出OLED研發資金困境。據日經新聞2014年5月26日報導,日本顯示器(JDI)、Sony及Panasonic等三大面板廠將進行OLED面板事業合作,計畫將合併OLED面板事業,未來主攻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及穿戴式裝置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


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於2012年成功整合成立日本顯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 Inc;JDI),包括:Sony、東芝(Toshiba)及日立(Hitachi)的LCD中小尺寸面板事業。現在,INCJ再度出手整合日本中小尺寸OLED面板。

表一、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搶救日本面板產業

聯合成立 整合公司 聚焦業務
日本顯示器公司
(Japan Display Inc;JDI)
Sony、東芝(Toshiba)及日立(Hitachi) LCD中小尺寸面板事業
成立OLED公司 日本顯示器(JDI)、Sony及Panasonic OLED面板研發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4/05

INCJ所規劃整合日本中小尺寸OLED面板,預計於今年(2014) 6月提出新公司的架構,INCJ將成為新公司的最大股東約35%股權、JDI約占20-30%、Sony約占10%、Panasonic約占10%股權。

新成立公司將整併三家公司的OLED研發部門,包括目前JDI的石川工廠、Sony的Atsugi Technology Center、Panasnic的姬路工廠。新公司目標設為2年內研發出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穿戴式用中小尺寸產品。

雖然,2007年索尼是全球第1個開發出OLED電視的製造商。但是,韓國三星選擇將OLED技術往中小尺寸市場推動(智慧型手機),反而吃下高達九成市占率。

2014年各大廠對OLED投資持續加碼,三星預計投入30億至50億美元,2013年已投入近40億美元研發,在2014年底之前擴大柔性AMOLED顯示屏第六代生產線的產能,預計月產能將再增加9000塊基板。LG旗下的LG Display公司也預計投資3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用於研發超高清電視屏幕技術,同時進一步擴大AMOLED電視屏幕第八代生產線和LTPS手機屏幕第六代生產線的產能。

 

我國的友達光電和日本的夏普2014年的資本開支預算為6.7億美元,預計群創光電的資本開支將達到8.3億美元。

目前,索尼和全球其他的面板業者押寶相同,逐漸將重心聚焦於4K電視。但是,顯示器產業如此龐大,完全退出或放棄OLED技術顯得不實際。於是,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角色發揮效用,由政府先投資研發資金,將OLED技術保留在日本國內,協助日本企業渡過資金難關,視未來研發情形及全球技術趨勢,再尋求可能的機會。(680字;表1)

eedisplay_14_016.gif

 

後續追蹤報導:

由 Sony、Panasonic、Japan Display Inc(JDI)及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合資成立Japan OLED公司,將專注OLED 面板研發/生產,於2015年1月5日正式上路、開始進行營運。

JOLED 找來日本液晶檢查裝置廠商 Orbotech 前會長東入來信博擔任社長一職,總部設在東京都千代田區,員工人數為 260 人(大多以技術人員為主),資本額為 81 億日圓(約台幣幣21億元),出資比重:INCJ(75%)、JDI(15%)、Sony (5%) 和 Panasonic(5%)。

JOLED 將集結 Sony、Panasonic 等日本企業所擁有的 OLED 成膜技術、氧化物半導體技術以及可撓式面板技術等全球最高水準的 OLED 面板相關技術,並將融合 JDI 的面板技術,研發使用於平板電腦/筆電、以及電子看板等用途的 OLED 面板產品,目標為成為 OLED 面板的領導廠商。

搶攻中尺寸 OLED 面板市占,JOLED 計劃於 2016 年下半年設置 OLED 面板的試產產線,目標為在 2017 年下半年正式量產使用於筆電、平板電腦的 OLED 面板。報導指出,JOLED 將採用 Panasonic 的「印刷式」量產技術,主要將生產 10-20 吋 OLED 面板。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