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AMOLED 面板台韓競相尋求合作夥伴

瀏覽次數:1597|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Kyle 發表於 2012年2月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韓國的三星與樂金顯示器公司紛紛投資八代的 OLED 面板之後,三星並沒有放棄持續拉開與其他廠商在技術上的優勢,因此決定與康寧合作成立一家股權合資企業,期望為 OLED 製造出特種玻璃基板。台灣方面,友達為了追趕韓國廠商腳步,於近期也宣佈與日本 出光興產株式會社締結 OLED 的策略聯盟關係。


無論是智慧型手機、媒體平板或平板電腦、甚至電視機,未來採用 OLED 面板的商機開始爆發出來,原本處於領先地位的韓國廠商於 2012 年消費性電子大展紛紛宣布推出 55 吋 OLED 電視機的同時,在面板製造上,為了拉開與台灣廠商的距離,正以尋求合作方式強化其 OLED 面板地位。

例如: 三星集團下的創投公司三星創業投資公司於 2011 年 9 月下旬決定投資位於德國 德勒斯登的 OLED 技術專家 Novaled AG 。又於 2012 年 2 月,與康寧合資成立一家公司針對 OLED 玻璃基板進行研發,期望能生產出不同於液晶面板之玻璃基板的特質。

廠商 對 OLED 尋求合作
三星 •  投資位於德國 德勒斯登的 OLED 技術專家 Novaled AG
•  與康寧合資成立 OLED 玻璃基板研發公司
友達

與日本 出光興產株式會社締結 OLED 的策略聯盟關係:

  • 發展高效能 OLED 面板技術及相關專利的合作
  • 向友達提供有機EL材料,還將提出元件構成等方案
  • 出光持有的OLED的螢幕專利,兩公司將就授權事項展開協商

透過 Galaxy 系列行動裝置產品以及即將推出的 OLED 電視技術,三星在 OLED 市場的確扮演龍頭角色。至於康寧,在先進玻璃技術的發展上,根據市場與應用的不同,一直尋求突破,預計未來研發重點在於高性能顯示器之玻璃。例如:近期推出的新型 Lotus 玻璃基板就具備承受更高處理溫度的能力與更強的空間穩定性,這對於行動應用與高性能顯示器都非常需要。

反之,台灣雖然在以前曾經投入 OLED 的研發,但是後來因為全力投入液晶面板,以及在 OLED 材料上無法得到突破所致,因此錯失了近年來在主動矩陣 OLED 的中小尺寸商機。

為了不讓韓國廠商吃下全部的 OLED 面板市場,友達甚至奇美電子紛紛尋求日本廠商合作機會,以聯日抗韓的模式,為下一代新興面板找出入,所以正熱門的 OLED 就成為其首要目標。

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 (Idemitsu Kosan )成立於 1940 年 3 月 30 日,主要經營項目有:石油化學工業、石油及其他礦物資源的勘探及開發、醫藥品、農藥品、化學藥品的製造、倉儲業、海運業等,是日本最大的石油化工企業之一。出光公司從 1993 年開始進行 OLED 材料的研究與開發,目前已成為世界上主要的 OLED 材料供應廠家之一。於 2007 年日本靜岡御前崎市 (Omaezaki, Shizuoka) 設立 OLED 材料廠,甚至在 OLED 逐漸發光發熱的同時,持續強化 OLED 供應系統的佈建。

出光的合作夥伴,主要與索尼為主,還有南韓LG顯示器合作面板。目前,也還與日本三井化學及美國環宇顯示技術(UDC)進行材料的共同開發。

由於此次與友達合作範圍涵蓋發展高效能 OLED 面板技術及相關專利的合作,再搭配目前友達旗下一條 3.5 代 AMOLED 面板生產線,以及規畫中的 4.5 代線,則於 2012 年開始,友達將不缺席 OLED 產業。( 813 字)

表一、日韓台於 AMOLED 生產線情況

廠商 生產線世代 產能(片) 量產時程
三星行動顯示器 4.5 89,000 已量產
5.5 72,000 已量產
8.5 - 2013 量產
樂金顯示器 2 4,000 已量產
4.5 30,000 已量產
8.5 8,000 2012 量產
友達 3.5 8,000 2012 量產
4.5 4,500 2012 量產
奇美 3.5 5,000 2012 量產
3.5 10,000 2012 量產
索尼 3.5 7,000 已量產
松下 4.5 10,000 已量產
TMD 4.5 8,000 已量產

Source : 工商時報, 2012 年 2 月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