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DisplaySearch 最新報告指出,筆記型電腦所採用之液晶面板背光源愈來愈多,其中為了迎合筆記型電腦薄型化的趨勢,愈來愈多機種採用薄型 LED 背光源。根據 DisplaySearch 預估,薄型 LED 筆記型電腦機種的比重將由 2009 年第一季的 5% ,成長到 2011 年第一季的 34.9% 。
|
|
根據 DisplaySearch 研究,全球採用 LED 背光源之筆記型電腦液晶面板的滲透率,已經從 2009 年第一季的 36% ,成長到 2010 年第一季的 81% 。其 預估 2010 年第四季滲透率將達 97.8% ,必於 2011 年第一季攀升到 98.4% 。簡單來說,傳統的冷陰極燈管( CCFL ) 背光源之筆記型電腦,已逐漸消失在市場之中。
表一、薄型 LED 與楔形 LED 筆記型電腦採用比例趨勢
單位: %
Backlight Type
|
Q 1' 09
|
Q 2' 09
|
Q 3' 09
|
Q 4' 09
|
Q 1' 10
|
Q 2' 10
|
Q 3' 10
|
Q 4' 10
|
Q 1' 11
|
LED
|
Slim Type
|
5.0%
|
6.8%
|
7.6%
|
8.5%
|
15.9%
|
22.6%
|
26.7%
|
31.1%
|
34.9%
|
|
Wedge Type
|
31.0%
|
49.3%
|
58.8%
|
63.7%
|
65.6%
|
67.9%
|
69.5%
|
66.7%
|
63.5%
|
CCFL
|
|
64.0%
|
43.9%
|
33.6%
|
27.8%
|
18.5%
|
9.5%
|
3.7%
|
2.3%
|
1.6%
|
Source : DisplaySearch , 2010 年 6 月
筆記型電腦之液晶面板剛開始採用 LED 背光設計時,剛開始為了成本問題,所以都是採用楔形( Wedge type )結構,可是隨著市場對於薄型筆記型電腦有強大需求之後,開始有廠商加入薄型( Slim Type )導光板之設計。
簡單來說,楔形與薄型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是在於導光板( Light Guide Plate )技術以及背光板的結構。
一般來說,楔形 LED 背光設計之筆記型電腦液晶面板的厚度,約在 5.2m m 至 5.8m m 。而 薄型 LED 背光設計則可將液晶面板厚度降到 3.0m m 至 3.6m m 。另外,薄型 LED 背光設計的品質與工藝水準也比楔形要求的還要高,這使得其無論在材料或元件上都需要用到薄型化設計,包含: LED 光條、導光板等等都要較薄。
以成本結構來算,薄型 LED 背光板比起楔形 LED 背光板約高出至少 5 美元的價位,如果再搭載薄型 LED 背光板的液晶面板,這對於筆記型電腦廠商來說,有組裝過程的壓力,因為遇到大量生產時,會遇到面板機構過於脆弱的問題,而使得組裝良率較差。
大致來說,薄型 LED 筆記型電腦絕對比楔形 LED 機種還要來得貴。可是廠商還是趨之若鶩的開發薄型 LED 機種。主要原因是市場差異化已經成為廠商之間競爭的最大因子之一。未來隨著薄型 LED 導光板的良率改善,以及薄型 LED 背光板的生產經濟規模不斷加大的同時,薄型 LED 與楔形 LED 背光之成本與價差會慢慢縮小。
現今搭載薄型 LED 背光板的液晶面板,主要在 10.1 吋、 11.6 吋、 13.3 吋之 CULV 機種,未來將全面性的進入不同機種。( 784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