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能源局
發佈日期:2007/09/27
為提高自主能源比例及發展淨潔能源,風力發電即成為我國重要的再生能源發展項目。經濟部除歷年來持續開發陸域風場外,亦積極規劃離岸式風場之開發,以有效開發台灣西部海域風力潛能。為此,經濟部已於96年9月發布實施「第一階段設置離岸式風力發電廠方案」,第一階段將開放30萬瓩之總裝置容量供業者申請,此將為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一個新的方向。
能源局表示,截至96年8月底止,我國已完成127座風力機設置,總容量達21.72萬瓩,分布於台灣本島及澎湖等14座風場每年可生產5.8億度電,可供應14.6萬戶家庭1年的用電量,同時,另有61萬瓩興建及規劃中。惟因我國係屬於海島型國家,地狹人稠,且近7成陸域屬於山區,在近年陸域風場持續開發下,廣大的海域將成為接續風力發電之重要場域。
海域具有風能佳、平穩、少亂流之風場環境,截至2006年止,國際上已有丹麥等7個國家共設置有25座之離岸式風力發電場,總計裝置容量為91.8萬瓩,占全球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的1.257%。根據全球風力發電大本營,歐洲風能協會預測,於2010年時,歐洲離岸風力設置量將可達1,000萬瓩,裝置容量占比將達13%,足見離岸式風場將成為未來風力發電的主力。
能源局表示,我國離岸風力發展之潛力,經考量自然條件、漁業及管制區等限制因子,評估可開發潛能達120萬瓩,惟因考量全國能源會議決議以區塊方式開發離岸風力,同時參考英國等已有實際開發經驗國家之開放方式,故採分階段逐步開發方式推動,第一階段將開放30萬瓩之總裝置容量供業者申請,此外,由於離岸風力之成本較高,為使開發個案可達經濟規模,規劃個案申請裝置容量需大於5萬瓩且小於12萬瓩,另基於保護潮間帶生態環境,業者所選廠址須介於低潮線以外至領海範圍之海域進行開發,並座落於同一電業地方主管機關海域管轄範圍,使海域風能有效利用開發。
至申設程序方面,業者需依「電業法」及其子法「電業登記規則」相關規定辦理,申請登記備案之受理期間為自本方案發布日起至36個月後止;另有別於陸域,離岸式風力發電廠申設過程涉及之法令較多,如環境影響評估、結構物、海底電纜、漁礦業權、國防安全、航運安全等,經濟部將近日內設置單一窗口解決個案申設的問題。
能源局表示,預估2013年前國內將可完成第一座離岸風力發電場,屆時我國亦將成為亞洲第一個大規模開發離岸式風力發電的國家,而第一階段開放的30萬瓩完成設置後,預期每年將可生產10億度電能,供應25萬戶家庭之年用電量,同時減少能源進口達25萬公秉油當量以上,另在環境效益上,則可減少62萬公噸溫室氣體排放量。未來在可預見的未來,離岸風力的開發將為我國建構永續經濟發展,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