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Nokia手機能撼動蘋果iPod或是MP3播放機江山嗎?

關鍵字:mp3手機mp3播放機
瀏覽次數:85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05年5月1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一 、智慧型手機與iPod的音樂擴充配件

新聞:

(2005年5月8日 新浪科技訊)據國外媒體報道,諾基亞(Nokia)正加緊開發具有MP3音樂播放功能的新型手機,並計劃今年秋季推出該產品,以與蘋果的iPod音樂播放器爭搶市場。

評析:

  • 繼蘋果電腦成功利用創新三部曲,推出iPod數位隨身聽(MP3播放器)之際,MP3下載與播放功能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而原本已經販售MP3播放機的戴爾(Dell)、三星(Samsung)及Sony更加積極推出不同類型的MP3播放器,試圖藉由區隔不同客戶群搶佔由蘋果電腦所建立的市場。經由前文創新三部曲的分析,我們認為若這些公司無法創造或複製另一個類似的”創新三部曲”,那麼要撼動蘋果電腦的地位將是一件困難的任務。
  • 在三部曲中,Samsung與Sony早就具有建立MP3播放機的能量,因此MP3播放機的設計並非關鍵步驟,而關鍵點為創新三部曲中的第一步與第三步,因為要先建立起與各大唱片公司間的合作關係,並且經由簡單的iTunes(結合線上購物與聲音檔案編輯)才能讓使用者藉由MP3播放器隨時享用熱騰騰剛下載的最新音樂(完成第一步驟)。而除了iTunes與音樂下載網站之外,如何讓音樂隨著透過不同的延伸套件播放更是一大重點(完成第三步驟)。例如蘋果電腦與國際車廠之間的合作,讓使用者可以輕易利用延伸套件在車上聽iPod的音樂,如此便不需要受限於車用CD播放機僅能放置6張CD,並且需要常忍受更換CD的困擾,而要達成這個步驟就需要其他廠商或是產業的配合。基於此,依我觀測不論是Samsung或是Sony想要能夠蠶食鯨吞數位音樂大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然而,我確認為MP3手機或許有放手一搏的機會。這些因素包括 : (一)、手機功能隨者技術的發展逐漸提升,從過去手機只有黑白螢幕,並且僅能輸入英文資料的狀態,到現在高單價手機已經具有高過500萬像素的數位相機,並且由逐漸整合記事功能(PDA)與其他附加功能,其中數位音樂播放就是一主流的手機發展趨勢。(二)、手機所能利用的儲存媒介容量逐漸提升中,從Samsung所推出具有2GB的硬碟手機,到最近Nokia所推出具有4GB的硬碟手機N91,均不斷展現其功能而這些終將衝擊MP3播放機或是iPod的優勢。(三)、手機在過去所發展的過程中已經逐漸將其他通訊功能整合,例如FM播放與藍牙耳機,以Nokia N91為例,尚能藉Wi-Fi功能直接藉由無線方式將音樂由PC傳到手機中,因此不同通訊功能的整合(與無線化)將使MP3手機具有非常高的利基。(四)、手機的延伸擴充功能在過去數年來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例如Nokia便推出了Music Stand等喇叭擴充功能,其外型與功能必不比iPod的擴充套件遜色,並且也容易與車用或是其他擴充媒體整合,如圖一所示。(五)、手機的設計原本就包含大量的工業設計能量,並且已經出現許多客製化或是個性化的工業設計,因此雖然iPod具有極佳工業設計能量,但是隨著手機外觀與功能設計的提升,這些差距將會逐漸拉近。

當然,現階段MP3手機單價仍高,並且也未能造成iPod或是其他MP3播放器銷售量的大幅下滑,但是我們認為只要策略採用正確,整合MP3播放功能將是手機必然發展趨勢。

  • 策略包括:(一)、加強發展具有MP3播放功能的基本型手機,其功能為具有記憶體擴充功能,例如推出具有Flash記憶體的手機,其容量約等同於iPod shuffle的大小例如256MB,也就是藉由整合基本MP3播放功能功能但是不要增加太多其他功能,以大MP3手機使用量與銷售量。(二)、由於手機系統廠商原本即具有音樂下載經驗,只是現階段下載的均為檔案較小的鈴聲或是背景音樂,因此如果能克服頻寬與價格的問題或是過渡到3G手機的部分,並且加強與唱片業界的合作(韓國通訊系統廠商在手機數位音樂下載的模式可供參考),那麼手機或許能真正取代iPod或是MP3播放機,成為下世代人手一機的播放載具。那時候消費者也不再需要同時攜帶手機與iPod,只要攜帶MP3手機,就如同現階段消費者已經逐漸拋棄同時攜帶數位相機與手機,而利用高階照相功能手機當成需要即時照相的主要工具。(1616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