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每一年都會根據當時市場情況修正市場預測值。根據DisplaySearch於2005年3月修正2005年全年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需求量可以發現,無論是液晶電視、筆記型電腦或者是液晶監視器的需求量都比之前的預估值高。
圖一 2005年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需求預測
|
單位:百萬片 |
應用 |
最初估計 |
2004年12月修正 |
2005年3月再次修正 |
修正幅度 |
液晶電視 |
16 |
16 |
17.1 |
6.9% |
筆記型電腦 |
55 |
54 |
57 |
5.6% |
液晶監視器 |
95 |
97 |
99 |
2.1% |
Total |
166 |
167 |
173.1 |
3.7% | |
Source : DisplaySearch, 2005年3月 |
其中,液晶電視的出貨量,由原本預估的1600萬片,提升至1710萬片,修正幅度達6.9%。而筆記型電腦的出貨量,由原本預估的5400萬片,提升至5700萬片,修正幅度達5.6%。至於,液晶監視器的出貨量,由原本預估的9700萬片,提升至9900萬片,修正幅度達2.1%。也就是因為如此,使得原本在2004年12月預估2005年全年的面板需求量為1億6700萬片,提升至1億7310萬片的水準。
至於之前根據經濟日報指出,3月17吋液晶監視器面板可能上升2至5美元的報導。現在看法仍舊分歧,DisplaySearch認為由於之前17吋面板價格下跌已深,所以短期供需吃緊的情況下,的確有機會上漲5美元。不過,美林證券卻認為上漲機會渺茫。
美林證券根據他們的觀察,發現通路上仍舊在增加庫存,尤其在歐洲。此外,無論是瀚宇彩晶、華映、樂金飛利浦都在增加面板供給的情況下,面板吃緊應該是假象,所以價格上漲機會不大。所以他們認為第二季時,17吋面板的價格可能是呈現持平的現象,而15吋與19吋液晶面板仍有降價的空間,所以整體說來,第二季的價格是向下的。
DisplaySearch更進一步指出,整體來說,面板供需情況不會太吃緊,他們認為6月以後,面板才有漲價的空間。
根據歷史經驗法則可以發現,當液晶面板從下跌至持平至上漲的最後階段時,市場的需求量將會增加較快,主要原因是通路商希望在漲價時,多囤積一些貨,以等待需求上升,尤其是每年的下半年需求最旺的時刻。
不過,在液晶電視面板上,DisplaySearch認為仍是下跌的趨勢,一般預估過了6月以後會以10%的速度下跌,以等待年底旺季需求。 (77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