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物料短缺 將影響電動車產業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Lisa & May 發表於 2021年11月15日
圖、中國原物料短缺 將影響電動車產業
原物料短缺正在嚴重影響全球。專家指出,對抗來自美國的壓力,中國正在將其資源武器化,儘管中國稱問題源於碳中和趨勢和電力短缺,但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與中國進行談判,以解決原物料短缺問題。
- 原物料鎂(Magnesium)方面,中國占全球鎂產量的87%,德國和捷克正在與中國就進行談判。10年前,每噸鎂的價格是14000元(人民幣)至20000元。2021年8月和9月,平均價格為42000元,最高價格為70000元。
- 原物料鋁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鋁供應商。2021年10月鋁的國際價格達到每噸3000美元,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然而,近期中國對澳洲煤炭實施進口禁令,導致電力短缺,導致鋁和鎂生產也出現問題。
錳、鋰和石墨(graphite)是可充電電池的關鍵材料,如果這些原料出現供應減少或價格上漲的情形,全球電動車市場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 錳方面,雖然南非、巴西和澳洲都有錳礦,但產量源源不及中國,2020年,中國的錳產量為3167萬噸,排名第二的南非產量只有約一半(1602萬噸)。加上,特斯拉(Tesla)和福斯(Volkswagen)等電動車製造商,正在研究用錳取代電動車電池陰極材料最昂貴的鈷。
- 鋰方面,根據 OilChem China 的數據顯示,六氟磷酸鋰目前每噸價格超過人民幣 40 萬元,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六倍。
- 在中國,電池使用的碳酸鋰(lithium carbonate)價格在過去一年內翻了兩倍多,目前每噸價格為192500元(人民幣)。中國國內有許多設施將碳酸與從智利和其他國家進口的鋰混合。
- 電池陽極材料中的石墨,可以提升充電速度。2020年,中國的石墨產量為65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60%。
中國占全球電動車市場的50%,且大多數電動車電池製造廠位於韓國、中國和日本,中國在相關產業有著絕對的影響力,任何材料供應出現問題都會導致生產的中斷。專家指出,中國電力短缺的問題預計將持續到2022年年初,美中貿易戰也不太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結束,供應鏈的不穩定可能會是壟罩產業的長期問題。
近期,美國蘋果公司與中國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計畫為電動車電池供應展開談判,外界認為很大程度已陷入僵局,因為他們恐無法為蘋果而成立專屬團隊並在美國建廠,推測可能離開中國恐無法就近取得中國當地原物料,還有中國政府會以國家安全為由,可能否決中國核心企業到美國設廠計畫。
例如,韓國對中國原物料的嚴重依賴將帶來更多的風險,根據韓國貿易協會(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韓國3942個進口品項中,有80%以上的進口都依賴單一出口國,包括中國(1850個)、美國(503個)和日本(438個)。韓國目前對中國錳(Manganese)和鋁製電纜的依賴度分別達到99%和97.4%。同時,對中國的鎂錠和合金廢料、鍍鋅鋼板、石墨和電工鋼的依賴度則分別為94.5%、93.8%、87.7%和82%。
其實,不僅韓國面對原物料過度依賴的風險,同樣也是我國台灣及日本等缺乏天然資源的亞洲高科技國家也產生一定程度的風險及危機。(883字;圖1)
參考資料:
Industries Suffering from Raw Material Shortages. Business Korea, 2021/11/4.
South Korea Too Reliant on Chinese Raw Materials. Business Korea, 2021/11/10.
South Korea Excessively Dependent on Chinese Industrial Raw Materials. Business Korea, 2021/11/11.
澳洲煤左右了中國電?理清中國拉閘限電背後的市場原因。BBC,2021/10/15。
一場電動車新電池大賽正在上演,由電動車主導時代已經不遠。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2020/9/7。
汽車製造商尋求電動車電池自主化策略。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2021/3/25。
相關文章:
1. 電池價值鏈競賽 美歐正縮短與中國差距
2. 中國缺電危機正影響全球原材料供應鏈
3. 電動車電池回收市場 吸引汽車製造商和電池製造商
4. 鋰離子電池未來五年仍是主導電池市場,電池材料競爭將扮演要角
5. 各大車企與電池供應商合作 重組電動車電池供應鏈
6. 電動車銷售量不斷上修,電池供應成為關鍵!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