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訊(Lucent)與阿爾卡特(Alcatel)宣佈雙方正進行部份資產合併的協商,並希望在公開市場提出交易價格,但不保證此次談判將達成任何協議或完成交易。此交易如果達成﹐可能在迅速整合的電信行業締造一家規模達330億美元的跨大西洋設備供應商。
|
|
2001年春季,在巴黎郊區一座16世紀的城堡中,朗訊與阿爾卡特兩家公司的管理人士差點就以235億美元的合併協議上簽字畫押。但是戲劇急轉直下,最後朗訊科技卻臨陣退出。主要原因是因為朗訊公司的管理層認為,這筆交易演變成收購,違背了他們對等合併的初衷。如今經過幾年的時空轉換,這兩家公司又開始談論對等合併的可能性。
表一 網路電信大廠營收比較
|
廠商
|
2005年營收
|
思科
|
248億美元
|
易利信
|
195億美元
|
阿爾卡特
|
157億美元
|
朗訊
|
92億美元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整理,2006年3月
|
朗訊自2000年歷經網路泡沫化的重擊後,進行大規模裁員等重整動作方得以維繫營運,雖然終於在2004年轉虧為盈。
隨著全球通訊設備市場逐步復甦,各家大廠在調整營運體質後,自2004年起相繼恢復獲利,並各自選定專注的核心事業重新出發,經過淘汰之後,部份銀彈充足的通訊大廠2005年起醞釀大舉購併動作,部份業者則伺機出脫虧損事業以利擺脫包袱、再展身手。
加上最近許多電信服務廠商亦開始合併或有購併的動作,再再都讓電信設備廠商必須思索如何合併或合作,才能爭取到大型電信服務業者的訂單。
阿爾卡特現已是全球領先的DSL設備廠商,若能合併成功,阿爾卡特將不再僅是純粹的電信設備製造商。此外,阿爾卡特和朗訊都對無線通訊領域非常重視,阿爾卡特的優勢在於歐洲流行的GSM,而朗訊則將重點放在美國電信業者接受的CDMA,且CDMA也是中國大陸這個成長市場所接受的電信標準之一,因此兩家公司合併能為其帶來綜效。(72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