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中國3G通信--最新進展 (2004.6 ~ 2004.09)

瀏覽次數:72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表於 2004年9月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金融時報:中國3G牌照緩發和3G網建設延期的背後
(2004-6-1) 來自:新浪科技


導讀:5月31日出版的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近幾個月,3G測試在中國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但3G技術最終進入尋常百姓家恐怕短時間內還難以實現。3G牌照發放的推遲以及3G網絡建設的延期,使得中國用戶短時間內很難體驗到3G通信所帶來的高速數據通信以及流媒體視頻等新興服務。同時,中國3G通信的發展也牽扯著中國大陸外電信巨頭的神經,因為這些廠商早已將中國潛在的巨大市場視為未來的發展重心。

近年來,中國何時發放3G牌照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但直到現在,中國3G牌照的發放時間仍然沒有最終的定論。一名中國電信行業的專家近日表示:「中國的3G牌照發放還沒有時間表,樂觀人士認為發放時間應該在明年上半年,但也有人認為要等到明年下半年。」這名專家同時指出,由於全國範圍的無線網絡建設至少需要9個月的時間,因此中國的3G服務投入商用至少要等到2006年。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之所以對3G服務的商用如此謹慎,其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3G的商用前景缺乏信心,因為目前其它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在推廣3G服務的過程中遇到了諸多的困難,例如香港的和黃以及英國的沃達豐已經為3G商用投入了巨額的資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目前還沒有收到任何成效。

同時,中國政府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開發自己的TD-SCDMA通信標準,以在性能和穩定性等方面趕超歐洲的W-CDMA標準和美國的CDMA-2000標準。此前,中國政府曾經宣佈將允許通信運營商自行選擇採用何種3G標準,但顯而易見,為了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以及增強本國企業的競爭力,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會希望自有產權的技術標準得到推廣。

前不久,一名中國官員就曾經表示:「中國等待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成熟後再發放牌照無可厚非,日本2G手機未採用國際標準而獨立發展了自己的標準,一躍而起。況且,中國版的3G標準本身就是國際標準。」

還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推遲發放3G牌照是為了給中國大陸主要的電信設備廠商,如華為和中興等提供更多的準備時間,以推出更具競爭力的W-CDMA和CDMA-2000設備。同時中國政府也有可能等待3G網絡建設的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再發放3G牌照。

不管因為什麼原因,中國政府推遲發放3G牌照對於諾基亞、摩托羅拉、朗訊以及北電網絡等電信巨頭都不是一個好消息。BDA中國的常務董事鄧肯-克拉克(Duncan Clark)指出:「中國在電信方面的支出將大大低於此前業界的預期,而這塊本已縮水的餡餅還有大部分分給了中國國內的廠商,這對國外廠商來講恐怕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除了電信設備廠商,電信運營商也在焦急的等待中國3G牌照的發放,因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還沒有明確將發放幾張3G牌照。儘管大多數觀察人士都認為中國的四家主要電信運營商都應當獲得3G牌照,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發放過多的牌照會導致利潤的降低以及資源的浪費。這些不確定因素意味著目前正在進行3G測試的中國電信運營商中將有一家或兩家無法拿到3G牌照。


大唐首推自主知識產權通信芯片 適用於多種終端
(2004-8-13) 來自:《京華時報》


國產品牌在通信芯片領域長期受制於人的局面有望被打破。昨天,記者從大唐電信獲悉,該公司已經成功開發了中國大陸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信核心芯片。該芯片由大唐旗下的大唐微電子聯合美國新思科技、上海中芯國際和浙江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等機構共同開發而成。這種通信核心芯片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運用於多種通信終端(包括手機、固定電話、大靈通等)上,並能提高通信終端的設計效率和可靠性,還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終端生產廠商的成本。

這種被大唐命名為COMIP的芯片,處理能力相當於奔3處理器,它將可以用於國際電聯認可的三大3G標準(TD-SCDMA、WCDMA、CDMA2000)的手機中。據悉,大唐將在下月初正式對外公佈該芯片面世的消息。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飛利浦、德州儀器等洋巨頭在向中國大陸手機廠商出售手機芯片時,其利潤約在200%以上,而在大唐研發成功推出該款通信核心芯片後,手機平均價格有望大幅下降。

目前,大唐已經開始在其家用的智能電話和大靈通中採用這種芯片。「一旦這種芯片得以普及,大靈通的價格將從目前的700元左右下降到500元以下。」一位大唐內部人士稱。該人士還透露,預計在明年年初,大唐的3G手機將採用這種芯片。


據稱3G方案已提交 明年中發5張牌照
(2004-8-17) 來自:新浪科技

   據香港媒體近日報道,中國政府有望在明年中期頒發電信運營商期盼已久的3G牌照。據悉,中國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信息技術領導小組、科技部以及信息產業部已於近期向國務院提交了3G方面的報告。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Fung Ee Lim上周表示,中國政府將在明年第二季度末頒發3G牌照。他說:「國務院在做出重大決策之前一定會聽取相關部委的意見,從目前業界的種種消息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3G牌照的頒發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

中國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也認為中國政府將於明年中期頒發3G牌照,因為3G網絡外場測試的結果將會很快提交國務院審核。今年3月,電信研究院和信息產業部聯合中國大陸四家主要電信運營商開始了3G網絡外場測試,此外12家中國大陸外電信設備供應商也參與了測試。中國此次對WCDMA、CDMA2000以及自行研發的TD-SCDMA等三種主要3G標準都進行了測試,按計劃所有測試將於下月結束。

電信研究院工程師楊波(音譯)認為,3G測試結果需要大約六個月的時間形成政府議案,因此3G牌照將在明年5月之前頒布。楊波表示,中國政府之所以推遲發放3G牌照,從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給大唐電信開發TD-SCDMA留出更充裕的時間,但從現在來看,進一步延期發佈3G牌照將傷害到其它廠商的利益乃至本國經濟。

專家預測3G將會給中國國內電信設備廠商帶來數十億元人民幣的收益,進而拉動中國經濟增長1到2個百分點。目前,摩托羅拉、諾基亞和愛立信等國際電信設備廠商以及華為和中興等中國大陸廠商都希望中國政府能盡早頒發3G牌照。行業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政府為了擺平TD-CDMA支持者的利益和其它方面需求之間的關係承受了不小的壓力。據大唐電信稱,TD-SCDMA產品將於明年中期投入商用。

BOC International分析師阿蘭-恩吉(Allan Ng)預測中國政府將於明年下半年發放3G牌照。他說:「儘管中國政府曾經表示在頒發3G牌照時將在技術上採取中立態度,但只有在3G外場測試完全結束,對測試結果進行徹底分析之後中國政府才會發放3G牌照。」恩吉同時稱,目前已經有多家國外運營商推出了3G服務,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對於3G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

Fung Ee Lim表示,另一個促使中國政府盡快頒發3G牌照的原因是2G頻譜容量即將用完。他說:「中國的手機普及率僅有23%,而2G網絡的利用率已經超過70%,因此移動運營商毫無疑問將會繼續增加容量,而剩下的問題就是到底應該擴容2G網絡還是建設新的3G網絡。」從目前來看,建設WCDMA網絡的成本要略高於GSM,而升級CDMA網絡到3G的成本比建設WCDMA網絡的一半還要少。由此德意志銀行認為,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等主要移動運營商將會選擇建設3G網絡而不是擴容2G。

BOC International和德意志銀行都認為,中國政府傾向於在中國大陸建設3個3G網絡,運營商可以共享資源,這樣將有助於減少資本支出。中國移動通信協會稱中國政府將會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各頒發一張3G牌照,而中國聯通將會獲得兩張牌照,因為該公司同時運營著GSM和CDMA網絡。中國移動通信協會副主席施繼興預計中國建設3G網絡的總成本將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


北電、中銀專家分析中國遲遲沒有發3G牌照原因
(2004-8-27) 來自:新浪科技

  導讀:8月26日出版的《電子商務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儘管許多人士認為中國推遲頒發3G牌照是想為TD-SCDMA技術留出更多的時間,但事實上這只能是原因之一。北電網絡中國公司總裁認為,中國遲遲沒有頒發3G牌照的主要原因是不想成為3G技術實驗的犧牲品。一旦技術準備基本完成,中國將很快推出3G服務。

隨著3G外場測試接近完成,中國已經為基本上為3G服務的推出做好了準備。據悉,3G牌照將很有可能於2005年年中頒發,而3G的發展也將為2G通信服務的繁榮增添新的動力。自今年3月以來,中國電信技術研究院和信息產業部開始進行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種技術標準的外場測試。參與測試的廠商包括了中國大陸外的主流設備製造商。TD-SCDMA標準是中國第一個3G標準,擁有獨立的知識產權,因此倍受關注。據估計,整個3G的外場將於今年9月結束。之後,信息產業部將與電信運營商、設備供應商、終端產品製造商和業界的專家一道,進行最後的測試,測試的結果將於今年11月公佈。

中銀國際一位分析師認為,只有當3G外場測試和最終測試結果全部完成後,中國才有可能頒布3G牌照。目前,世界領先的設備和終端產品製造商,如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以及中國大陸一些供應商都在熱切期盼著獲得3G牌照,但中國政府對3G牌照的頒發仍將持十分謹慎的態度。有消息稱,中國推遲頒發3G牌照是想為TD-SCDMA技術留出更多的時間,希望這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實現商業化,但事實上,這只能被視作是原因之一。北電網絡中國公司總裁認為,中國遲遲沒有頒發3G牌照更主要的是不想成為3G技術實驗的犧牲品。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際電信運營商開始涉足3G商用服務,比如美國的AT&T和英國的Orange,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國3G產業的發展。TD-SCDMA技術的主要研發商大唐電信表示,TD-SCDMA產業鏈將於2005年年中形成,相應的產品終端和服務屆時將進入市場,但產業聯盟現在已經形成。業內專家表示,TD-SCDMA技術服務的性價比與目前的2G服務相當,但3G手機在服務初期可能會價格較高,這對於中低收入用戶來說可能會有所影響。

目前,大唐電信的TD-SCDMA技術、菲利浦在IC設計方面的優勢以及三星電子在電信終端產品方面的先進技術已經結成了聯盟,三家公司組建了T3G合資公司,並且推出了第一款雙模手機芯片,這款手機芯片能夠支持TD-SCDMA、 GSM和 GPRS。它將促進電信運營商將通訊網絡由2G或者2.5G升級到3G,這對於TD-SCDMA產業化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在終端產品方面,南方高科、夏新電子和其它中國大陸大型手機廠商都在密切關注著3G技術的發展。南方高科不久前推出了首款3G手機,儘管這款手機是基於WCDMA標準,但公司仍然密切關注並且積極參與TD-SCDMA技術的研發。除此之外,康佳、迪比特、海信、華為以及其它一些中國大陸的IT廠商也宣佈將對3G手機的研發進行投資。

電信運營商必須對現有的電信設備、管理和服務進行必要的調整才能全面啟動3G服務。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投資了197億元人民幣擴建GSM和CDMA網絡,中國聯通投資了214億元人民幣擴建服務網絡。 分析人士認為,兩家公司都在極力擴張現有網絡,爭取獲得更加穩定的收入,使它們有能力專注於3G服務的發展。

雖然3G服務目前還沒有成為現實,但消費者已經從大量的廣告中瞭解這種服務,他們也對3G服務抱有濃厚的興趣。看來,3G服務離中國真的不遠了!


62號文件成企業尚方寶劍 手機牌照制度再起爭議
(2004-8-27) 來自:京華時報


  關於中國大陸手機牌照制度放開與否的問題,主角信產部再成質疑焦點,全國工商聯和部分苦於沒有手機牌照的家電廠商近期頻頻在媒體上現身追問。國務院在本月底再次向各省市下發62號文件,明確了暫時保留的211項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其中手機行業再次被排除在外。其實早在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務院412號文件中,手機行業就已被排除在500項需要行政許可審批的項目之外(詳見本報7月14日B35版報道)。「在國務院兩次下文的背景下,信產部還是拒絕對沒有牌照的廠商發放手機入網許可證。」一位家電廠商負責人對此感到十分困惑。

  兩大文件出台始末

「我們的理解是,既然國務院已經明確規定,手機既不是行政審批項目,又不需要非行政審批,那我們當然可以進入手機市場,監管部門也不應當繼續對民營企業進入手機行業設置牌照的門檻。」昨天,一位民營家電企業內部人士如此表示。

造成手機牌照制度爭議的原因,直接來自於國務院辦公廳8月23日發抵各地方人民政府的一則通知,也就是國辦發(2004)62號文件。

據瞭解,名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保留部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通知》出台的時間是8月2日。記者在文件中看到,在附件中公佈的211項保留項目中,涉及信產部審批的只有第97項,「主導電信企業規劃備案」,即大型電信運營商的規劃項目。

時間回溯到7月1日,在當天開始實施的國務院412號文件中規定:「通信、電子投資項目立項審批中,不包括移動通信類產品。」

412號文件的出台,使一批民營企業看到了進入手機行業的曙光。但好景不長,隨後的一週內,信產部正式闢謠稱:「手機牌照審批制度不會取消,信產部正在進行討論修改之中,但短期之內,只有擁有手機牌照的企業,才能在中國大陸生產和銷售手機。」

  工商聯炮轟信產部

就在眾多企業質疑信產部的表態和國務院兩大文件之間的矛盾時,全國工商聯也加入了手機牌照制度的口水戰之中。

昨天,記者致電全國工商聯,接電話的全國工商聯經濟部部長歐陽小明表示,全國工商聯根據民營企業反映的進入手機製造行業難問題,要求盡快調整中國大陸的手機牌照制度。為此,工商聯已經上書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關於進一步推進國產手機製造行業發展的建議》。

「我們就是要替民營企業呼籲,並且到現在為止,全國工商聯對手機牌照的意見都是統一的。」歐陽小明稱。

8月24日,全國工商聯旗下的《中華工商時報》再次發文稱:「前後文件相互矛盾,手機牌照審批還要撐多久?」表示手機牌照制度的繼續已經沒有法規依據。

而記者瞭解到,在工商聯上書國務院的建議中,已經開始大加抨擊手機牌照制度,並列舉了牌照制度的四大弊端,稱手機牌照制度「未能從根本上限制外資企業的進入、不盡合理的遊戲規則使牌照成為稀缺的壟斷資源、可投入技術研發的企業被擋在手機業門外、不利於企業間的併購重組和優勝劣汰」。

  信產部稱尚未定性

不過,工商聯的質疑聲並未使信產部放棄堅持手機牌照制度的打算。

昨天,記者撥通信產部綜合規劃司司長王建章的電話,王司長表示:「我沒有看到國務院62號文件。」

在記者一再追問後,王司長承認手機並非行政審批項目,也不在非行政審批項目裡。但「沒有最終定性」。而王司長隨後又稱:「信產部目前不會放開手機牌照,而且你說放開又有什麼意義?」隨後,其以在外休假為由掛斷了電話。

記者隨後又電話採訪了信產部綜合規劃司產品規劃處處長韋俊,韋俊也表示並未看到62號文件,信產部目前仍然只對有牌照的廠商進行檢測並發放入網證,因此他不方便對62號文件做出相應的評價。

一位信產部內部人士透露,信產部確實已經有改變手機牌照制度的打算,但從目前來講,可能不會立即採取取消手機牌照的方法,而新政策的出台,最快也要等到今年年底。

  企業無奈強勢監管

面對信產部的強硬態度,眾多渴求牌照的企業覺得很無奈。奧克斯集團發展策劃部部長黃江偉稱,奧克斯從2002年開始,已經投資10億修建手機工業園,但苦於沒有牌照,一直處於向別人借牌的狀態中。

「我們本來計劃今年手機銷售額要達到10個億,但用的是別人的牌照和品牌,我們沒有辦法宣傳,也沒辦法打廣告,現在每多等一天,奧克斯的投資虧損都在增加。」黃江偉指著自己手上一款打著托普入網證的奧克斯手機稱。

在奧克斯2002年進入手機行業後的2年間,沒有牌照使其銷量一直很小,而且手機部門今年贏利的預期也推後了。與此對應的是,奧克斯向之借牌的廠商,「每年僅牌照轉租的淨利潤就有幾千萬甚至上億,而他們沒有生產線、沒有研發機構,甚至連售後服務也是奧克斯做。」黃對此感到頗不平衡。

與奧克斯情況類似的是借牌CEC(中國電子)的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廠商多普達。昨天,多普達總裁楊興平透露,在412號文件和62號文件後,多普達也已經向信產部咨詢過手機牌照的問題,但信產部前後的解釋說法卻不一致。楊興平稱:「我得到的消息是,信產部可能並不希望手機牌照完全放開,據說信產部會在今年下半年到年底的時間內出台新規定,現在我們只能等。」


在WCDMA終端測試中3G終端及內容仍是最大瓶頸
(2004-9-3) 來自:泰爾網


  日前在信產部電信研究院主辦的一場WCDMA終端測試技術研究會上,信產部科技委副主任陳如明表示,終端和內容仍是制約3G發展的瓶頸,而且這一點在三種標準中被認為更加成熟的WCDMA系統測試中顯得更為明顯。

首先是WCDMA的終端測試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據上海宇夢通信公司主管倪勝介紹,在正在進行的外場測試中,廠商和運營商使用的終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終端可視電話的兼容性,支持手機直接播放媒體軟件的終端較少,一些有關應用測試的條件還不能完全具備等。

比終端更為嚴重的是,基於3G的內容供應仍沒有一個清晰的模式。3G對於用戶最大的吸引就在內容,由於擁有足夠帶寬,3G能夠實現手機在線看電視、聽歌、視頻點播、遠程教育等諸多內容至今並未出現。在倪勝看來,3G好比一條高速路,內容應用好比是這條高速路上的汽車。如果沒有內容,這條高速公路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倪勝說,這些都將是制約3G發展的障礙。因為在3G時代,視頻和數據都是重點業務。「如果沒有足夠的內容支撐,用3G終端仍干2.5G的活兒,用戶是不會買賬的。」一位與會人士如是說。

這些和陳如明心中理想的3G模式相去甚遠。在他看來,3G商用成功的前提在於各種手機廠商能夠生產出數量品種足夠多的終端供應市場,且這些終端在進行同一業務操作時具有良好的互通性。然後,在此基礎上,各種內容提供商再提供包括手機電視等諸多能夠體現3G特點的內容業務,只有這樣才能確保3G的成功。

儘管眼前情況並不樂觀,但與會人士對於中國3G的未來前景仍是充滿信心。陳如明預計,在3G正式啟動的8年之內,包括運營商和產業鏈相關方面的收入,中國3G產業規模將達萬億元。或許正因為如此,陳如明對政府對待3G的審慎態度表示理解。他說,由於3G牌照的發放要涉及和有關方面關於累計知識產權(IPR)的談判,頻段的分配、3G外場測試的結果以及國際3G商用的進展情況,「只有綜合這些情況之後,有關部門才會做出決定。」儘管拒絕預測3G在中國的時間表,但他認為,今年末到明年對於中國而言,將是一個關鍵的時期。


TD-SCDMA欲獨立運營
(2004-8-30) 來自:泰爾網

當大唐、中興、華為、普天等TD-SCDMA聯盟理事單位拿到三大部委聯合立項的7億元人民幣中的絕大部分時,他們所承擔的也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到明年6月,TD-SCDMA必須實現從系統到終端的完全商用化。

而在7月的一次會議上,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司長張琪已經把這一代表政府對TD-SCDMA的最後期望時間傳遞出去,「這樣才保證不會耽誤3G運營商的網絡建設時間。」她說。

同時位列「國家十五產業化項目、科技部863項目、信息產業部移動通信專項」等國家重點項目的TD-SCDMA,一次性獲得7億元人民幣的國家專項資金,「這在所有行業的國家級科研項目中也算得上是大項目,」負責專項資金中科研部分資金髮放的信息產業部科技司高科技發展處葉林副處長表示。

全力推動產業化

據悉,7億資金惠及面相當廣泛,除了目前參與TD-SCDMA開發和生產的所有企業,還包括了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這樣的純科研機構,科研的方向是TD-SCDMA如何向增強型演進,並追趕4G的腳步。看得出來,國家已經在進行周密地佈局,使得TD-SCDMA具備更長遠的競爭能力。

但很明顯,目前TD-SCDMA的燃眉之急是產業化,7億元中有近5億是用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而且這5億中大部分用來支持「TD-SCDMA商用的中堅力量」,其中大唐獲得2億,中興和華為各得近一億。

這些款項的到達,在TD-SCDMA進入外場測試時期具有很現實的意義。大唐已經陸續投入近20億元資金,「此時的專項資金能很好地支持我們加快進入外場測試的速度。」大唐移動相關人士表示。而中興則是今年剛剛將TD-SCDMA研發獨立出來,隊伍也很快擴張到400多人,在開發除了可以沿用WCDMA設計架構的核心網和RNC之外,已經在著手進行基站系統的獨立開發。華為與西門子投資1億美元的合資公司也將在年底拿出商用化的系統設備,但華為相關人士表示,獲得的國家專項資金將不會用於合資公司的研發,而是將用於自主研發。

事實上,3G在近兩年的發展經驗證明,終端將是整個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據悉在本月,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將宣佈第一個真正商用意義的終端芯片的誕生,而此前大唐推出一款支持384Kbps TD-SCDMA手機卻因為是基於DSP通用芯片而缺乏商用說服力。這一成果也將鼓舞一批終端廠商的跟進,展訊已經開始與中興、海信、夏新等廠商洽談合作,海信也獲得了1000多萬專項資金支持。

「TD-SCDMA的技術開發進度令人滿意,現在還需要再加快產業化的步伐。」葉林副處長評價TD-SCDMA的進度時表示。

政治意義遠勝經濟意義

不管是與其他3G技術的投入相比,還是與TD-SCDMA自身的需求相比,7億元都不能算做一個能夠解決全部甚至關鍵問題的數字,但是,它所代表的「國家支持」意義卻價值無窮。

「這表明國家已經下了很大的決心來扶持TD-SCDMA,所以儘管沒有得到專項資金的企業,也應該能夠看到這塊已經明確的市場。」信息產業部葉林副處長表示。

「專項資金說明國家對TD-SCDMA的支持已經更進一步,對於產業化的進程有催化劑的作用。」國家3G專家小組成員、北京郵電大學張平教授說。

今年4月,王旭東部長在博螯論壇上宣佈運營商可自主選擇3G技術標準,並沒有成功轉移人們關注政府對3G標準決定權的注意力,並未引起運營商太多熱情的TD-SCDMA還在進一步地研發中,直到專項資金的下撥,似乎更驗證了業界對於由國家控制的3G牌照發放時間與TD-SCDMA成熟商用之間的關係。

但是TD-SCDMA最終的使用方式還將參照運營商意願。「TD-SCDMA 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這要由運營商來選擇。」葉林副處長說。

力爭獨立運營

「目前我們對TD-SCDMA的研發全部是按照單獨運營的要求來進行的,涵蓋了從室內覆蓋到室外覆蓋的全系列。」中興通訊移動部產品總經理胡劍透露。

獨立運營,將是TD-SCDMA真正走向3G舞台的開始。據估算,如果獨立運營,TD-SCDMA將至少占未來中國3G市場投資的30%,而捆綁運營,「則幾乎宣告TD-SCDMA全軍覆沒。」華為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從各製造商積極推進的勢頭來看,獨立運營的信心正在TD-SCDMA 陣營中高漲,而六大運營商全部申請了Mtnet中TD-SCDMA測試的事實,又讓人們看到運營商對TD-SCDMA的接受程度有了更高的預測。

「使用TDD頻率和FDD頻率的運營商都有足夠的理由來使用TD-SCDMA 技術。」北京郵電大學張平教授解釋說,「TDD頻率不用多說,而在FDD模式下,如果運營商希望做高速數據傳輸,如果採用TD-SCDMA技術,將大大提高頻譜利用效率,這對於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開展數據業務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普天信息技術研究院技術總監錢國良解釋為什麼TD-SCDMA有更高的性價比說:「TD—SCDMA頻譜分佈靈活,收發在同一頻段上,上、下行鏈路的無線環境一致性很好,更適合使用新興的『智能天線』技術;利用了CDMA和TDMA結合的多址方式,更利於聯合檢測技術的採用,這些技術都能減少干擾,大大提高系統穩定性。此外,由於頻譜利用率高,系統容量更大,導致運營成本降低,則間接導致每用戶的通話成本降低了。」

從研發過程上看,開發基於WCDMA核心網的LCR TD-SCDMA的廠商,能夠很方便地「嫁接」原來在WCDMA上的投入,再依據大唐等無償提供的核心技術來進行基站研發,能夠相比其他兩種3G技術節省相對成本,對於未來TD-SCDMA設備價格的競爭力非常有好處。

此外,由於中國對基於GSM核心網的TSM TD-SCDMA「拋棄」性定論,使得中國大陸產業在中國大陸知識產權更集中的 LCR TD-SCDMA產品上更具競爭力,這一事實也將對TD-SCDMA的獨立運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鏈接:TD-SCDMA大事記

2000年5月,國際電聯正式批准由中國大唐集團提交的TD-SCDMA為國際3G(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

2001年11月,中德兩國政府同意繼續推進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在內的29項合作項目,並簽署了相關協議。

2002年10月,信息產業部發佈《關於第三代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頻率規劃問題的通知》(479號文),對3G的頻率做出規劃,TD-SCDMA獲得155M的頻率資源,為三大標準中最多的。

2002年10月,大唐電信、南方高科、華立、華為、聯想、中興、中國電子、中國普天8家企業作為首批會員,在人民大會堂共同簽署了致力於TD-SCDMA發展的《發起人協議》,TD-SCDMA產業聯盟宣告成立。

2003年8月底,西門子移動與華為簽署備忘錄,宣佈將共同投資1億美元組建一家合資公司,專注於發展TD-SCDMA技術及產品。

2004年6月,代表WCDMA標準的全球GSM協會與中國的TD-SCDMA聯盟簽署合作協議。

2004年6月,北電網絡與中國普天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計劃成立合資公司,致力於TD-SCDMA的研發與產品開發

TD-SCDMA芯片背後豪賭:三廠商爭鋒命懸3G牌照
(2004-9-2) 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

  「我們是現在中國大陸惟一做出3G芯片的企業。」8月26日晚,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展訊」)總裁武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四天前,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在北京召開TD-SCDMA核心芯片研發成果匯報會,展訊宣佈成功研發了世界首顆基於TD-SCDMA,標準的3C手機芯片。

「這將對中國的TD-SCDMA終端設計產生很大的推動力。」大霸電子一位高層如是評價。此前,業界一直抱怨TD—SCDMA終端的研發遠落後於系統設備,並拖累了TD-SCDMA技術的測試和發展。

據記者瞭解,除了展訊,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碁科技」)和凱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明」)等也在尋求TD-SCDMA芯片研發上的突破。

    5巨頭手中搶食

「這個項目的研發投資大概超過1000萬美元。」武平告訴記者,對於成立僅三年的展訊來說,這無疑是一場豪賭。

2000年, 曾在美國芯片公司MOBILLINK TELECOM工作的武平和納斯達克上市公司OMNI VISION創辦人之一陳大同一起回國創業。一番考察後,武平認定,中國的手機和芯片行業都將崛起,並將公司定位於手機芯片研發。

這顯然是一個多寡頭壟斷的市場。在全球手機市場上,GSM芯片技術控制在德州儀器、朗訊、英飛凌、模擬器件公司和飛利浦手中,而CDMA芯片技術幾乎由高通獨家壟斷,要從這些巨頭手中分一杯羹談何容易。

「中國大陸所有的手機芯片都是進口的,感覺有很大的進口取代空間。」宏泰技術投資亞太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友忠認為。

據信產部統計,中國手機用戶已超過3億戶,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手機芯片的價值約為25美元-50美元,占一部手機成本的50%-70%,中國大陸手機廠商用於進口手機芯片的開支每年超過100億美元,這正是展訊的機會所在。

2002年,展訊獲第一筆融資650萬美元。此後順利從華虹創投、聯想創投等公司手中兩次融資,目前公司的註冊資金已經達到2700萬美元。

一年多的埋頭研發之後,2003年4月,展訊推出了第一款GSM/GPRS手機模塊。「這個手機用的就是我們的芯片。」武平晃了晃手中的科健手機告訴記者,展訊的芯片已經被波導等中國大陸3家手機製造商採用,東南亞和南美等地的一些中小手機廠商也開始接受其產品。到目前為止,展訊共銷售了近10萬塊手機芯片。武平稱,到今年底銷售額可達2億元。

    三廠商爭鋒

2003年,武平決定投資研究TD—SCDMA手機芯片,當時正是展訊現金流最為困難的時候。「3G手機目前還不成熟,而且TD-SCDMA主要由中國廠商主導,德州儀器等傳統芯片巨頭沒有太多投入,這樣機會比較大。」武平決定賭一把。

2004年4月27日,展訊研發的世界首枚TD-SCDMA的核心芯片一次性流片成功,這也就標誌著全球首枚TD-SCDMA手機芯片的工程樣片誕生。

5月,芯片成功測試,7月上旬,由展訊和夏新合作研發、基於這枚芯片的測試手機,在大唐移動TD-SCDMA基站成功通話。

事實上,去年11月份的北京通信展上,由重慶重郵信科推出的第一款TD-SCDMA手機實現了基本的通話功能,吸引了不少眼球。

今年初,大唐移動又推出一款TD-SCDMA手機,宣佈參加信息產業部組織的外場測試。但是,此兩款手機均基於DSP通用芯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TD-SCDMA手機芯片。

搶在展訊之前,天碁科技於8月18日宣佈推出TD-SCDM A/GSM/GPRS雙模手機芯片。該公司稱,前期驗證工作已經完成,工程樣片將於9月底面市。據瞭解,天碁科技由大唐和飛利浦各佔40.4%,三星占19.2%,註冊資金為2850萬美金。

而專門從事TD-SCDMA終端解決方案開發的凱明公司也在加緊步伐。該公司由德州儀器、韓國LG、NOKIA、電信科學研究院、普天集團、大霸電子等公司在2001年組建,總投資2800萬美元,德州儀器持股11%。

「我們也做出來了,但是還在進行後期的驗證。」該公司市場部呂虹告訴記者,9月將推出。她同時表示,目前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TD-SCDMA芯片已經完全成熟。

據記者瞭解,為了確保芯片能成熟應用,展訊將進行芯片的商用化測試和驗證,今年10月將把商用樣片進入信息產業部組織的外場測試網絡,並爭取在12月推出穩定的供商用的設計平台和開發軟件工具。

「流片還是要到台灣去做。」武平說,內地的很多芯片廠在代工的時候由於成品的良率不高,很難做這樣的流片。

    命懸3G牌照

「如果TD-SCDMA死掉了,那我們這個芯片肯定也完蛋了。」武平告訴記者,除了TD-SCDMA芯片,展訊還開始研究在WCDMA手機芯片。真正能夠研究出WCDMA手機芯片還只有美國的德州儀器和日本的NEC。

而這也是與展訊合作的一些手機廠商的擔憂。目前,TCL、波導、夏新、海信、普天、科健等中國大陸手機廠商已與展訊達成協議,使用其芯片生產真正「中國製造」的手機。波導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合作的進展要看3G牌照的發放情況而定。」

在全球的3大3C標準中,WCDMA在歐洲等地已經有了大規模商用的經驗,而CDMA2000也在韓國等地開始實施,只有TD-SCDMA商用化到目前還未真正開始。

「我們目前還只是做一些技術跟蹤工作。」南京熊貓總經理助理花永清告訴記者,因為TD-SCDMA在技術上還不是特別成熟,很多手機廠商不敢把寶押下去。

按信息產業部原定計劃,到今年11月份,MTNet第二階段測試將全部完成,據知情人士透露,WCDMA和CDMA2000兩種標準的測試已基本結束,目前只剩下TD-SCDMA。

有業內人士抱怨,由於大唐在TD-SCDMA標準上態度不開放,缺乏有力的同盟軍,直接導致了TD-SCDMA商用化的不斷推遲。

而作為最先研製出TD-SCDMA手機芯片的展訊,其命運同樣繫於大唐一身,如果整個TD-SCDMA不能夠實現商用並拿到牌照,那麼展訊的TD-SCDMA芯片也只能停留在技術階段,無法大規模商用。


展訊通信的雙模多頻3G基帶芯片集成度最高
(2004-9-3) 來自:電子工程專輯


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推出基於TD-SCDMA的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的SoC級TD-SCDMA(LCR)和GSM/GPRS雙模多頻核心芯片——SC8800。據介紹,該芯片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較在體積、集成度、功耗和相關的軟件系統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是目前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3G核心芯片。SC8800主要應用在TD-SCDMA/GSM/GPRS無線通信終端。

SC8800是一種高集成度TD-SCDMA/GSM/GPRS多模芯片,它採用0.18μm數字/模擬混合信號ASIC CMOS工藝技術,在芯片中集成了完整的數字、模擬基帶電路和電源管理電路。SC8800又是一種單芯片基帶解決方案,它包含了數字、模擬和電源管理功能,完全經過驗證的硬件和軟件參考設計將縮短上市時間;高度集成的功能減少了最終產品的材料清單(BOM)器件數目和成本;通過減少功耗提升電池壽命,並配套軟件開發環境和支持軟件庫。

SC8800的內核是ARM 9 MCU和CEVA@ Teak DSP,支持外接SDRAM接口和外接 SRAM/FLASH接口,具備實時時鐘(RTC)和高速兩線串行控制接口。該芯片還支持JTAG接口和UART接口,以及多達40個GPIO,另有SIM/USIM卡接口和話筒音頻接口,支持串/並行彩色圖形LCD、IrDA和觸摸屏,支持IF/NZIF/ZIF等RF接口;包括低壓降(LDO)電源管理,內置MID格式的40和弦以及MP3播放器。

此外,SC8800支持完整的Release 99協議堆棧軟件和基於3GPP Release 4的協議堆棧軟件。該公司提供軟件開發平台,整套場地測試和生產軟件工具以及開發文檔和支持工具。

SC8800的內部電壓為1.8V,數字接口電壓為3.3V。它採用280引腳LFBGA封裝,球間距0.65mm。


中電信擬分地區部署3G網 資本投入遠低於預期
(2004-9-3) 來自:新浪科技


中國電信總裁兼CEO常小兵近日稱,電信在獲得3G牌照以後,將在建立3G移動網絡上採取非常審慎的步驟,從而大幅降低網絡建設上的資本性支出。「我們在3G上的資本性支出肯定要大大低於市場的預期。」昨日常小兵還對外宣佈了中國電信在20個省份的經營狀況,公司調整後的半年利潤為104.7億元,同比增長28.1%。

此前業內人士估計,如中國電信建立WCDMA的全國性3G網絡,其建設費用可能高達900億元。而常小兵強調,中國電信只會在有需求的地區建立高速的移動通信網絡。不過他沒有透露中國電信會採取何種3G技術,3G建設的費用究竟是中國電信集團還是上市公司承擔。

雖然中國電信的3G戰略依然模糊,但有關分析人士對其上半年的盈利狀況非常滿意。中國電信H股的調整後營業額為759.8億元,比去年增長了9.8%,主要得益於寬帶服務與小靈通用戶的增長。公司淨利潤也增長了12.27%,達147.2億元。

電信小靈通用戶在一年內增長了一倍以上,目前已達到3650萬戶,占電信1.785億用戶的20.4%。在今年上半年新增的1750萬用戶中,有1090萬是小靈通用戶。而電信的寬帶用戶也增長了50%以上,目前累計用戶達1088萬,其數據業務的營業額也上升了51.6%,達66億元。

與此對比,電信的傳統語音業務僅僅上升了7.7%。電信在小靈通與寬帶業務上的增長,抵消了國際長途與線路租賃業務方面的下滑,今年中期該業務的營業額同比下降了10.9%,為55.4億元。

據統計,中國電信的淨利潤率也從去年的11.8%上升到今年的13.7%。目前幾家中介機構也十分看好電信,認為其盈利前景非常穩定。


中國政府擔心3G技術未成熟 3G牌照仍須等待

 來源: 計世網 2004-09-20   


據9月份出版的美國《電信雜誌》發表的評論稱,全球移動行業滿懷希望地等待著中國對3G作出決定。但是,中國政府似乎並不急於給出答案。

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對於3G許可證和採用的技術做出的任何決定都具有重要的金融意義。在3G領域,中國政府規定的許可證數量和採用哪一種技術將使廠商獲得或者失去巨大的財富。

信息產業部從來沒有為制定3G計劃提出任何截止期限,因此,不存在延遲的問題,也就不能對信息產業部遲遲不做出決定進行指責。這個決策過程看起來有些太長了,特別是當你考慮到其它許多主要市場早就制定出了3G框架的時候。是什麼原因使信息產業部推遲做出決定呢?

美國寶維斯國際律師事務所的律師Marcia Ellis說,中國政府擔心的主要問題之一是避免3G網絡的重複投資,3G網絡在短期內規模可能還不夠大,不足以支持多家運營商。中國政府還擔心惡性競爭,特別是在收費方面。中國研究了一些外國的市場,那裡的一些替代的運營商的3G業務都半途而廢了。中國不願意這種情況在中國重新出現。

對於3G許可證數量的推測多種多樣,總數都是在二個至四個之間。如果中國頒發四個許可證,那麼有理由推測中國的兩大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將各自獲得一個許可證。中國最大的兩家固定電話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對於獲得另外兩個許可證處於有利的地位。如果只有兩個或三個許可證,中國的一個或者兩個大型電信運營商就會得不到許可證。這種可能性在中國引起了一些傳言,稱移動運營商和固定電話運營商可能會考慮合併。

Elllis說,一直有推測說,中國主要運營商之間會出現合併,也許是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這種合併可能是在母公司一級進行合併,上市的各個公司仍保留單獨的實體。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這可能會扭轉在過去的10年裡增加中國電信市場競爭的進程。

據美國的ChinaNex咨詢公司總裁Lin Sun說,制約中國推出3G政策的其它因素還包括政府對3G技術本身是否做好了準備仍持懷疑態度。信息產業部擔心3G技術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大規模應用的程度,這包括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所有的3G技術標準。手機和兼容性是兩個主要的問題。實驗的初步結果表明,手機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處理視頻流的問題。在中國政府看來,手機和網絡之間的兼容性問題也是很明顯的。

自從200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政府組織了對所有的3G標準的實驗。這些測試按照計劃至少要進行到今年第3季度。

Ellis補充說,中國還需要解決一些管理上的問題。這個問題有助於解釋中國「推遲」做出3G決策的原因。中國電信法第12條規定,基本的電信服務許可證必須通過競標的方式發放。然而,在目睹了歐洲因採取這種做法而造成的有害後果之後,信息產業部似乎也不願意採取拍賣的做法。Ellis說,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這三家公司的大股東都是國家(持股70%以上)。如果進行拍賣,等於是把國家的錢從一個口袋挪到另一個口袋,沒有意義。新的電信法目前正在起草之中。新的電信法可能會澄清政府在這些公司中的地位。但是,現在誰也不知道新的電信法會如何解釋這個問題。新的電信法草案可能在2005年3月份舉行的下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通過。

   採用TD-SCDMA標準如何?

中國國內開發的3G標準TD-SCDMA目前是中國3G時間表上的一個重要因素。TD-SCDMA是大唐電信(與西門子)開發的。Ellis說,現在有很多人遊說政府官員在TD-SCDMA標準發展到能夠與其它的標準競爭之前不要發放3G許可證。

Lin Sun也同樣相信TD-SCDMA的重要性。他說,中國政府原來的意圖是制定一個3G時間表,以便讓TD-SCDMA廠商趕上來。但是,在對其它技術標準的成熟狀況表示擔心和中國國內對許可證的最佳數量出現了爭論之後,中國政府就採取了那種解決方法。

大唐移動已經制定了目標,要在明年年中推出可以商品化應用的TD-SCDMA產品。不過,中國其它廠商是否會在全國範圍內應用這個3G標準目前還是一個問號。諾基亞中國網絡公司負責人David Ho說,由於許多新的技術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穩定,很難想像最初的TD-SCDMA技術會大規模應用。

雖然諾基亞正致力於基於GSM的W-CDMA標準的開發,但是,諾基亞承認,中國正在刮TD-SCDMA風,並且諾基亞正在努力勸說中國政府確保這兩種技術標準的兼容。Ho說,由於TD-SCDMA和W-CDMA都是3GPP標準,兩者的兼容是可能的。廠商沒有必要在這方面進行競爭,我們能夠在一起合作。

為了強調這兩種標準之間合作的潛力,GSM協會和TD-SCDMA論壇在2004年6月宣佈正式結盟。設想的網絡狀況包括3G用戶能夠在TD-SCDMA城市「熱點」地區與W-CDMA網絡之間無縫漫遊。由於CDMA2000標準沒有兼容TD-SCDMA標準的潛力,這種無縫漫遊毫無疑問增加了W-CDMA標準在中國應用的機會。

W-CDMA的另一個有利因素在於中國移動。中國移動佔有中國GSM移動市場70%的份額。從GSM標準向W-CDMA標準進化是很自然的。相比之下,中國聯通的CDMA用戶僅佔中國蜂窩用戶的10%。

ChinaNex公司的Sun還指出,中國主要廠商正在努力學習W-CDMA標準,因為他們認為CDMA2000標準的成本被美國的高通公司控制的太多了。華為、中興通信和中國普天等公司都不願意讓高通一家公司控制他們的成本。

   移動趨勢

諾基亞網絡公司的Ho表示,即使在明年之前不會發佈3G許可證,中國的移動運營商明年也將增加資本開支以支持更多的用戶和固話向移動轉移的趨勢。他說,中國今年大約新增移動用戶6000萬。明年還將增加大約5000萬至6000萬新用戶。由於替代固定電話,中國還有建設更多的移動網絡的需求。在2004年4月底,本地電話費中移動網絡佔了59%,固定網絡占41%。在2003年8月,這個比例是各佔50%。

按照Ho的觀點,2005年中國移動運營商的資本開支(特別是中國移動)將恢復到2001年的高水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通信量的需求。

增加移動網絡投資的需求是由於中國移動市場的競爭壓力日益加劇,特別是來自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提供的小靈通服務的壓力。為了與小靈通競爭,中國移動不得不降低價格,正是這些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較低的用戶佔了中國用戶增長的大部分。ChinaNex報告稱,中國移動2003年增加的新用戶90%都是預付費用戶。

中國移動在中國市場統治地位意味著該公司仍是全球最盈利的運營商之一。為了在降低語音收費標準的情況下保持盈利水平,中國移動的主要挑戰就是增加非語音服務的收入。中國移動正開始走這條道路,中國移動2003年的短信服務收入達到了99億元人民幣,比2002年增長了134%。但是,短信服務僅佔該公司總收入的6.2%。中國的移動數據市場仍處在早期的階段。


中國3G計劃可能縮水 本土廠商挑戰電信巨頭
   來源: Chinabyte 2004-09-21   


全球電信設備業巨頭原先預期中國在推廣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時將有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訂單,現在看來,電信巨頭們能分得一杯羹已經不錯了。

有跡象顯示,中國當局可能削減第三代(3G)移動通信網絡的推廣計劃。這種能提供視訊電話和高速互聯網接入的無線服務目前已經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啟動。

美國摩托羅拉和瑞典愛立信可能依然會獲得可觀的訂單,但金額肯定會低於許多人原先的預估。

據德意志銀行證券的數據,今年全球網絡設備銷售額料將達到430億美元左右,中國將佔到其中的50億美元。到2007年之前,中國市場在全球市場中的比率料將微升,在460億美元中佔到78億美元。

網絡設備廠商依然認為這個市場巨大,但同時變得較為現實。

   中國本土廠商強勢崛起

摩托羅拉等全球電信鉅子可能面臨華為科技,中興通訊和大唐電信等本土廠商的激烈競爭。

德意志銀行一美國分析師莫多夫表示,「中國廠商肯定會佔得一席之地,他們會影響市場定價。」

華為科技表現出眾,該公司已經取代北電網絡和朗訊科技,成為僅次於法國阿爾卡特的全球第二大光纖網絡設備廠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信市場,擁有逾3億用戶。在北京2008年舉辦奧運會之前,中國可能會啟動某種形式的高端移動通信網絡。不過政府一再延後發放牌照的計劃。

分析師目前預期3G牌照會在明年的某個時候發放。原先許多人士預期會發放四張牌照,目前他們認為很可能只有三張牌照,其中有一張會指定使用中國大陸廠商開發的時分同步碼分多址(TD-SCDMA)標準。

據市場預期,中國移動將以寬頻碼多分址(W-CDMA)為標準推出3G網絡,該標準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SM)標準的升級。

中國聯通可能會基於由美國高通開發的CDMA 2000來推出其3G網絡。

第三張牌照可能發給中國電信或中國網通。該3G網絡可能會基於本土廠商開發的TD-SCDMA標準來興建。

分析師估計,聯通網絡的升級成本可能是原先網絡建設成本的20-30%。

   市場價格被大幅擠壓

對於WCDMA,中國移動上月曾估算,在啟動3G網絡的頭兩三年裡可能耗資達72.5億美元,金額儘管巨大,但遠低於原先預估的500億美元。

TD-SCDMA目前獲得德國西門子等廠商的支持,不過分析師指出,摩托羅拉準備支持這個標準並開始測試設備。

在全球電信設備價格大跌50-75%之際,外資電信設備廠商還面臨中國國內廠商低價競爭的壓力,中國大陸廠商願以比對手低三分之一的價格來贏得訂單。

不過莫多夫表示,全球設備業者在軟件方面比中國大陸廠商更具優勢。而優秀的軟件能幫助營運商管理網絡時更有效率,從而削減管理成本。


外場測試結果將出爐 3G多米諾效應一觸即發

【賽迪網 2004-09-22】

從2003年10月到2004年9月,時間跨度整整一年;地域涵蓋北京、上海、廣州三個電信運營的重量級城市;六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各有分工;國內外主要3G設備製造企業悉數到位;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大標準赫然在列——信息產業部組織的3G外場測試,正以其獨有的規模和形式展示著中國的3G力量。

問題初露端倪

據某運營商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從2004年初得到的3G外場測試結果來看,某3G標準下的基站覆蓋範圍並沒有表現出比現有2G網絡優越的性能,而其話音質量也未達到2G的水平。

作為3G中的一個永遠的話題,手機終端在這次外場測試中並沒有做到面貌煥然一新,廠商和運營商使用的終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終端可視電話的兼容性,支持手機直接播放媒體軟件的終端較少,一些有關應用測試的條件還不能完全具備等。

在3G業務內容對外場測試的支持力度方面也十分有限。信息產業部經濟運行司副司長陳偉指出:「在外場測試中,所發現的3G內容匱乏的問題值得思考。」他同時表示,在外場測試中發現,用戶平均數據交換量在10M以上,才能在成本上佔到優勢。而在測試中,內容相對匱乏。此外,目前基於3G的內容供應仍沒有一個清晰的模式。3G對於用戶最大的吸引就在內容,由於擁有足夠帶寬,3G能夠實現手機在線看電視、視頻點播等諸多內容至今並未出現。這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將會成為終端之後,3G發展的另一個瓶頸環節。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陳金橋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終端的兼容性、易用性以及電磁技術等都在逐步得到了解決,目前3G的瓶頸環節在於移動無線數據的應用內容的本身,怎樣把內容供應商與移動運營商進行整合形成穩定的產業鏈,並把這些信息服務的內容通過無線數據平台來提供給用戶,這是現階段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

但也有業內專家表達了不同的觀點,鐵通無線通信部總經理蔣春生對記者表示,業務內容是和市場需求關聯的,業務匱乏不是3G本身的問題,3G的任務是建設一條「高速路」,至於高速路上的車輛——業務內容,在市場有需求的情況下,自然會得到發展。

另外,本次3G試驗內容的設置似乎還有可商榷的地方。據網通首席科學顧問侯自強向記者介紹,在本次的WCDMA標準測試中,採用了R99版本。雖然信息產業部說明,在R99的測試工作全部完畢的情況下可以補充R4版本的測試內容,但由於在本次外場測試中並沒有R4版本的手機終端,因此,即便運營商針對R4版本展開測試工作,也未必能對其有全面認知。

WCDMA標準中,R99版本屬於電路交換技術,R4則在核心網中引入了分組交換的概念。由於2G核心網屬於是電路交換,所以這種試驗內容設置,對現有移動運營商來講具有很大價值,但對於此前宣稱只選擇R4版本的中國電信等運營商來說,這種測試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

另據記者瞭解,11月8日,在「3G在中國」2004全球峰會上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將就中國3G第二階段測試結果舉辦專題報告會,正式對外公佈中國3G第二階段測試的結果。對此,業內人士預測,測試結果雖然不會與最後3G運營商網絡的選擇產生直接聯繫,但將在很大程度上對今後國內3G網絡的運營前景產生積極的推動和影響。

參與和帶動

參與此次3G外場試驗的相關組織包括信息產業部3G領導小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試驗專家組(3GTEG)、所在省市通信管理局和無線電管理機構、國內六個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國內外主要3G設備製造企業以及國內相關設計單位。而信息產業部對此次試驗的總體要求是:信息產業部統一領導、組織實施,採用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種技術進行網絡技術試驗,試驗網不與現網互聯,試驗參與者與運營許可和定點生產無關。

雖然在總體要求的最後一點排除了3G外場測試的「關聯性」猜測,並且陳金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一再強調:「不要過於看重目前參加測試的運營商做了哪些標準和測試,以及從合作對像去猜測未來3G牌照的發放狀況,3G牌照的發放應該與此沒有關聯。」但在眾多廠商眼裡,對於有著重大「象徵」意義的3G外場測試,眾多設備製造商還是表現出了空前的熱情。

早在2004年年初,眾多跨國電信企業就不約而同地紛紛加大了在中國3G方面的投資。北電網絡表示將在三年內追加中國投資2億美元,用於3G業務及下一代網絡技術解決方案的研發;摩托羅拉則在北京投資8000萬美元建立3G研發中心;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投入1億美元,大部分用於3G技術的研發。

在今年上半年,康佳、海信、華為、中興等國內公司都宣佈要大量投資於3G手機的研發。中興通訊更是開展了以「Let『s3G」為主題的大規模WCDMA全國巡展活動。另據可靠消息,中興通訊近期已有一款3G手機產出並送交信息產業部有關部門及中國移動。

展訊公司近期也適時地推出了TD-SCDMA手機芯片。而另一個引起廣為爭議的話題——「WCDMA+TD-SCDMA」的混合組網「方案」也正式出台——在爭奪3G話語權的市場攻關中,3G三大標準所代表的不同利益群體間已經開始了頗具策略性的戰術部署。在測試廠商方面,對於中國3G市場的巨大商機自然不能等閒視之。

設備廠商間圍繞中國3G市場的競爭已經初顯白熱化,從此次3G外場測試中就可以看出,國家對國內設備廠商也做出了某種程度的政策傾斜。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標準被指定由六家運營商同時進行測試,華為、中興在三個城市與三家運營商同時進行WCDMA技術的測試。而與此相對,幾家國外設備商只被指定在一個地點與一家運營商進行測試。

多米諾效應

3G外場測試對於3G的最終商用來說到底有多大的意義?對此侯自強認為,外場測試只是一個熟悉3G技術成熟度的過程,並不能改變3G固有存在的問題。他進一步指出,現在歐洲、日本等已經部署運營了WCDMA網絡,並且擁有了幾百萬數量的用戶。相對於國外幾百萬用戶的「應用檢測」,中國的3G外場測試並不會有出乎意料的收穫,所以,它的意義從技術上來講並不是很大,但它將對業界帶來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一些現有移動運營商的3G動力不足問題似乎也在本次測試過程中有所體現。某移動電信運營商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其實從地方分公司來說,在現階段並沒有足夠的動力考慮3G,因為該公司現有的移動網絡正處於投資回收期,而且收益也很好。

從測試過程中各個運營商的測試進展狀況來看,我們似乎也看到這一點。在北京和上海進行WCDMA網絡測試中,鐵通公司在網絡部署、試驗進度上都有所超前,據稱其多次得到信息產業部的表揚。蔣春生對此表示:「這體現了鐵通很重視這次3G外場試驗,在人力配備等方面我們都是認真積極的。」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由於擁有了移動牌照,因此,業內部分專家認為,即使二者上馬3G,其建設速度也不會有很快地推進。

那麼,電信、網通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侯自強認為,目前這兩家運營商的小靈通業務都取得了極大地成功,加之大靈通也即將上馬,這樣一來,固網運營商需要移動牌照的壓力有所減輕。而且,隨著小靈通用戶數量的持續增長,面對在3G時代小靈通的生存空間問題,二者的3G熱情到底能有多高還是個疑問。3G外場測試雖然即將結束,但中國的3G市場並沒有澄清它的真實面目。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