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遠離歐盟的經濟和環境目標

瀏覽次數:1484|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 Savant 發表於 2022年8月1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遠離歐盟的經濟和環境目標

有些批評的聲音,認為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遠離歐盟的經濟和環境目標,極可能全球總排放量不會減少、對歐洲競爭產生負面影響,以及對貧窮的國家仍然不公平。
 
歐洲競爭劣勢與碳洩漏(carbon leakage)
代表歐洲鋁價值鏈產業協會的歐洲鋁業(European Aluminium),對歐洲議會關於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全體投票結果感到非常失望。歐洲議會議員選擇在其提案中包括間接排放,以確保全球鋁生產的碳排放增加,但沒有任何可靠的方法來計算進口的間接碳成本,也沒有意識到歐洲電網必須更接近脫碳,然後歐洲才能從間接排放的CBAM中獲益。
 
自2021年 10 月以來,由於電力成本創歷史新高,歐洲已經損失了50%的原鋁產量(110萬噸),而電力成本占原鋁生產過程成本的 40%。各國的二氧化碳實際價格和製造業環境標準差異很大,因此歐洲生產損失立即被第三國(尤其是中國)增加的產量所取代,並且在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安裝新的產能,但這些國家原鋁生產的平均碳足跡比歐洲高出三倍,生產轉移使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淨排放量增加了1030萬噸,歐洲鋁業公司警告說,這只是全球排放量上升的開始。
 
這種情況不僅沒有達到歐洲綠色新政(Green Deal)設定的目標,因為不會減少歐盟以外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還會對歐洲競爭產生負面影響,最終刺激工業轉移並危及歐盟出口。碳洩漏是指在溫室氣體管制下,歐洲公司將其生產基地轉移到減排(Emission reduction)規則較寬鬆的國家,或當國內生產的商品被碳密集度更高的進口產品取代時,儘管歐洲做出了努力,但全球總排放量不會減少。
 
歐洲議會對碳邊境關稅的投票是一個進步,但對較貧窮的國家仍然不公平
Oxfam計算得出,在 1990 年至 2015 年期間,歐盟共同承擔了全球 15% 的累積消費排放量,但僅擁有全球 7% 的人口。而世界上最貧窮的 50% 人口,主要位於貧窮國家僅佔累積排放量的 7%。Oxfam歐盟稅務專家 Chiara Putaturo 表示:「強迫最貧窮的國家支付這筆關稅是不公平的。自 1990 年以來,歐洲人的碳排放量是世界上最貧窮的一半的人的兩倍。這一決定允許富裕國家將責任推給那些對氣候危機負有最小責任的國家。」
 
比最初的提案進步,已開發國家提供貧窮國家減排和適應氣候變遷的資金,也就是氣候金融(Climate Finance),以及對歐盟污染公司加快逐步取消補助的時間表。這些用於氣候金融的新資金必須是額外的,並且不得從醫院和學校等基本公共服務中挪用資金。
 
2009年,富裕國家承諾到 2020 年為貧困國家提供每年 1000 億美元的氣候融資,而在 2015 年巴黎氣候峰會(COP21)上,這一目標被延長到 2025 年。富裕國家未能實現承諾到 2020 年的水準—現在規劃到 2023 年達到這個目標—意味著易受氣候影響的國家可能會錯過最初承諾給他們的數百億美元。(1017字;圖1)
 
 
參考資料:
CBAM: moving away from the EU’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goals. Euractiv2022/06/03.
European Parliament vote on carbon border tariff is a step up but still unfair to poorer countries. Oxfam, 2022/06/22.
European Parliament’s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vote enshrines net rise in global carbon emissions. Aluminium International Today, 2022/06/23.
 
 
相關文章:
1. 我國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永續是競爭力也是經濟產業政策
2. 2022年IHS Markit潔淨能源趨勢:供應鏈轉向本土製造及新政策帶動投資為主要影響因素
3. 氣候行動:愛立信(Ericsson)積極減少其供應鏈的碳排放
4. Apple之2030年碳中和目標達成策略:訂閱制與回收機器人
5. 歐盟碳關稅2026年上路 我國產業應即早風險管理
6. 歐盟和韓國討論碳邊境稅調整機制
7. 歐盟碳邊境稅機制對誰影響大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