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腫瘤發病率概述
1.1
世界腫瘤發病情況
據世界衛生組織1997年度報道,1996年全球58億人口中因癌症死亡的有630萬人,約占總死亡人數的12%, 其中近60%為肺癌、胃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口腔癌、肝癌、宮頸癌及食管癌,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2大死因。從1996年以來全球每年新確診的腫瘤 患者均在1030萬以上,到1999年底全球腫瘤患者總數已逾4000萬人。世界衛生組織2001年報道,世界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比 1990年上升了22%,今後 20年還將上升大約50%。近年來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胃癌發病率略有下降,但癌症總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西方發達國家(以美、英、德、 法、意等為代表),較易發的癌症類型依次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和卵巢癌。
1.2
中國大陸癌症發病情況和癌症種類介紹
流行病學研究提示,中國大陸不僅腫瘤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且兼有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高發譜並存的特點。據國家
衛生部信息中心的報道,近年來危害中國大陸民眾的主要癌症類型依次為胃癌(21.76%)、肝癌(17.83%)、肺癌(15.19%)、食管癌 (15.02%)、結直腸癌(含肛門腫瘤,4.54%)、白血病(3.53%)、子宮頸癌(1.64%)、鼻咽癌(1.53%)和乳腺癌(1.49%)。 據中國大陸衛生部統計,20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腫瘤發病率已上升為127例/10萬人。近年來中國大陸每年新增腫瘤患者160~170萬人,總數估計在 450萬人左右。
表1 2005年世界抗腫瘤藥物市場預測(單位:億美元)
|
|
2000年
|
2005年
|
2000~2005年年平均增長率(%)
|
老產品
|
132.10
|
181.60
|
6.6 %
|
創新治療藥物
|
15.80
|
85.50
|
40.2 %
|
合計
|
147.90
|
267.10
|
12.5 %
|
來源:Business(Communications)公司
|
2 抗腫瘤藥物概述
2.1
世界抗腫瘤藥物概述
目前抗腫瘤藥物占世界藥品市場總銷售額的4.2%左右,暢銷品種除紫杉醇 (目前銷售額為10億美元左右)外,還有吉西他濱(gemcitabine)、托泊替康(topotecan)、多西他賽 (docetaxel) 和泰索帝 (taxotere)。後3種抗腫瘤藥物的世界銷售額合計超過4億美元,3年後有望超過10億美元。這三種藥物對發病率較高的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結直
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療均有出色表現。
近年隨著納米分子醫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腫瘤發生機制的闡述、抗腫瘤靶點的尋找、新型抗腫瘤藥物的開發以
及治療手段的創新和綜合運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2000~2005年期間,整個市場規模將增長近1倍,預計將上市134種治療癌症的新藥
(包括創新產品以及藥物的新配方或新適應證)。創新藥物市場目前估計在15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40.2%,到2005年總額將達到86億美元。
2.2
中國大陸抗腫瘤藥物開發概述
中國大陸抗腫瘤藥物的研究工作近年來發展很快,僅200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抗腫瘤藥物藥理學的自由申請項目就達 40項,已成為藥理學中申請項目最多的分支學科。其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天然抗腫瘤活性物質的開發,尋找新的藥物作用靶點,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深入探討抗腫瘤
藥物的分子作用機制等,內容大多針對難治性實體瘤,如肝癌、肺癌和鼻咽癌等。
目前中國大陸生產的抗腫瘤藥物幾乎全是仿製藥品,從1993年中國大陸開始對藥品授予專利及對符合條件的藥品給予行 政保護後,中國大陸仿製國外新藥的確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一些國外近年來開發上市的新品種 (如長春瑞濱、替尼泊甘、表柔比星、雌莫司汀和亮丙瑞林等) 因涉及到專利保護問題,只能依賴進口以滿足臨床急需。因此,目前中國大陸抗腫瘤藥物發展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強新藥創新工作的基礎上,搶仿一些臨床療效肯定且
應用面相對較廣,並已失去專利保護的抗腫瘤新藥。
中國大陸抗腫瘤藥物的研究生產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現在能生產抗腫瘤藥物的企業已發展到近百家,其中主要原料藥
生產廠20 多家,制劑和中藥生產廠60多家。WHO公佈的49個常用抗腫瘤藥物中,大多數國內都能生產,占總數的86%以上,常規抗腫瘤藥物產銷量基本可滿足國內市 場需求。目前中國大陸年生產抗腫瘤藥物約50噸左右,主要分佈在上海、江蘇、浙江和山東等地。中國抗腫瘤藥物產量隨著品種與用量的增多而上升,1993年 原料藥產量為33.44噸,1996年為40.512噸,1999年為44.288噸,2001年產量48.554噸,2002年為56.66 噸,2003年完成50.73噸(為2002年同期的89.54%,缺報貴州省及雲南省與河南省部分地區數據)。
3 全國樣本醫院用藥分析
根據中國藥學會對全國典型城市樣本醫院用藥統計,2002年抗腫瘤藥物的購藥金額為10.5億元。當年全國綜合醫院 腫瘤科總床位數為168.38萬張,其中樣本醫院為12.9萬張,占7.66%。若按每床用藥金額測算,約為8144元/床/年,以此推測2002年全國
醫院用藥市場中抗腫瘤藥物總額為137億元。
中國藥學會對全國典型城市樣本醫院用藥統計數據顯示 (表2):1999~2003年5年間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藥物使用金額與上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7.73%、22.55%、6.59%、14.64%和 25.93%,基本呈V字形變化趨勢。2003年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藥物的購藥金額204897.5萬元,與2002年同期相比增長較大 (統計城市從14個擴大為16個,新增加成都與重慶2個地區的樣本醫院),但是占購入藥品總金額百分比卻從2002年的14.64%下降到12.95%。
表2 2003年全國城市樣本醫院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藥物統計
|
分類
|
用藥金額(萬元)
|
佔大類(%)
|
與去年同比(±%)
|
烷化劑
|
3063.1
|
1.49
|
20.33
|
抗代謝藥物
|
14219.4
|
6.94
|
27.73
|
植物生物鹼和天然藥物
|
41368.4
|
20.19
|
10.01
|
細胞毒素類抗生素
|
14301.4
|
6.98
|
7.06
|
其他抗腫瘤藥
|
19997.8
|
9.76
|
131.77
|
激素類及相關制劑
|
2754.2
|
1.34
|
34.07
|
激素拮抗劑和相關制劑
|
3288.8
|
1.61
|
26.19
|
免疫刺激劑
|
46142.3
|
22.52
|
29.08
|
各大類抗腫瘤藥物在用藥金額比例上比較分散,其中用於肺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肝癌和食管癌的產品占2/3以上。
在對中國大陸城市樣本醫院的調查中,用藥金額前100名的品種中有13個品種是抗腫瘤藥物和免疫刺激劑 (在前50名中有6個),占醫院全部購入藥品金額的5.81%。這充分說明抗腫瘤藥物和免疫刺激劑已有了不小的市場份額 (表3)。
表3 進入領先前100位中的抗腫瘤藥物和免疫調節劑
|
藥物名稱
|
位序
|
購藥金額(萬元)
|
佔大類藥(%)
|
與去年同比(±%)
|
紫杉醇
|
12
|
15686.8
|
7.66
|
24.79
|
非格司亭
|
15
|
13782.7
|
6.73
|
88.99
|
奧沙利鉑
|
32
|
8888.4
|
4.34
|
64.05
|
參麥
|
33
|
8848.0
|
4.32
|
17.32
|
干擾素
|
41
|
7814.4
|
3.81
|
23.74
|
康萊特
|
48
|
7041.9
|
3.44
|
5.21
|
表柔比星
|
57
|
6210.4
|
3.03
|
-6.65
|
異長春花鹼
|
59
|
5758.8
|
2.81
|
32.32
|
吉西他濱
|
63
|
5503.3
|
2.69
|
45.32
|
香菇多糖
|
69
|
5310.0
|
2.59
|
48.28
|
白介素-2
|
72
|
5140.4
|
2.51
|
57.97
|
□柔比星
|
83
|
4565.4
|
2.23
|
40.85
|
多西他賽
|
90
|
4261.2
|
2.08
|
124.23
|
在抗腫瘤藥物中,銷售金額位於前10名的藥品分別是紫杉醇、奧沙利鉑、表柔比星、異長春花鹼、吉西他濱、□柔比星、多西他賽以及羥基喜樹鹼、卡培他濱和甘露聚糖□。目前合資企業和進口產品所佔份額分別為40%和20%左右。
4 抗腫瘤藥物的研製與開發熱點
據報道,國外目前除已上市的單克隆抗體、腫瘤壞死因子、干擾素、白介素等生物工程產品(含抗癌疫苗)外,正在開發研 製中的抗腫瘤藥物有以下8大類:(1)抗代謝藥如二氫葉酸還原□抑制劑、多位點抗葉酸代謝藥等;(2)作用於細胞骨架的抗腫瘤藥物如紫杉醇 (可抑制微管蛋白的合成) 和作用於微絲合成的新型抗癌藥(主要來自海洋生物體內,可利用生物工程技術來生產);(3)法尼基轉移□抑制劑;(4)拓撲異構□抑制劑如喜樹鹼及依托泊 甘、柔紅黴素等;(5)還原型谷胱甘□調節劑;(6)腫瘤細胞表面受體阻斷劑;(7)核甘轉運抑制劑如來自綠茶的「茶多酚」;(8)基質金屬蛋白□抑制 劑。在上述8大類抗腫瘤新藥中很多為天然藥物或來自天然原料的半合成產品。
目前美國對癌症的看法正在發生重大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醫生和醫學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可預防或延緩癌症發生的藥物。據
《華爾街日報》報道,過去30年來,美國醫學界一直將抗癌的重點放在治療方面,製藥企業與聯邦政府花費巨資研究開發治療腫瘤的藥物。雖然今後這方面的努力
還將持續,但癌症藥物的發展趨勢將轉為預防重於治療。目前,正在進行的用於癌症預防的化合物和藥品臨床研究超過50個。
4.1
正在研製中的天然(中草)抗腫瘤藥物
在中國大陸,中草藥及其活性成分的抗腫瘤藥物研究已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之一。
中國大陸20世紀90年代上市的抗腫瘤藥物中除米托□□、羥基尿和順鉑等少數幾種抗腫瘤藥物為化學合成藥外,已上市 (或仍在研製階段)的一系列抗腫瘤藥物
(含人體免疫調節劑) 均為從天然草藥中提取的成分。目前的抗癌中藥大體有4個方面的作用:(1)抑殺腫瘤細胞;(2)調整機體免疫等抗癌潛能,以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延長生命
期;(3)提高放化療效果的增敏作用;(4)降低放化療毒副反應的減毒作用。
除康萊特(薏苡仁提取物)、欖香烯(莪術油提取物)、三尖杉酯鹼等熱銷品種外,目前已上市和正在研製中的一系列中藥
抗腫瘤藥物 (或免疫調節劑) 中,還有多糖類中藥製劑如豬苓多糖、茯苓多糖、香菇多糖、人參多糖、銀耳多糖、雲芝多糖、地黃多糖、枸杞多糖、獼猴桃多糖、黃□多糖、當歸多糖、絞股藍多 糖、竹蓀多糖、刺五加多糖和牛膝多糖等等。多糖類抗腫瘤藥物大多為調節人體免疫功能以利於消滅體內腫瘤細胞 (組織)的新型藥物。它們不僅不良反應較小,而且具有扶正固本的功能,符合中醫的用藥原則。
其它正在開發 (或研製) 中的天然抗腫瘤藥物有:表鬼臼毒素、蠍毒、薑黃、菝藜(皂□)、川芎秦、苦參鹼、墓頭回(可抗結直腸癌)、瑞香、敗醬草與烏骨籐提取物等。
結合現代科學方法來解釋中藥治療腫瘤的作用機制可以發現,中藥治療腫瘤的機制幾乎可以涵蓋所有目前西藥開發的熱點,
如:拓撲異構□抑制劑 (喜樹鹼類化合物、紅根草中提取到的有效成分等)、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劑 (紫杉醇及其衍生物)、抗突變作用 (人參、絞股藍、黃□、白朮、仙茅、枸杞子、天冬等)、細胞毒作用(莪術揮發油制劑,冬凌草甲素、乙素、大黃、人參、茯苓等)、免疫增強作用(地黃多糖、 茯苓多糖、牛膝多糖、丹參、莪術、臼術、靈芝多糖等)、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並誘導其分化(淫羊藿□、丹參酮、大蒜素、人參皂□、苦參、熊膽、巴豆與葛根有效 成分等),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欖香烯、柴胡甘、茶多酚類物質等)。
4.2
生物工程重組抗腫瘤藥物
據國外醫藥信息刊物最新報道,已上市的用於腫瘤治療的生物工程重組產品 (含抗腫瘤疫苗) 包括單克隆抗體、腫瘤壞死因子、干擾素、白介素等。生物工程重組抗腫瘤藥物由於作用機制清楚、療效好、不良反應小等特點,已成為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熱點。
中國藥學會對典型城市樣本醫院的調查表明,在免疫刺激劑類抗腫瘤藥物中,基因工程藥物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重組人粒細
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年銷售額達到7000萬元左右,排在該大類用藥前10名。而干擾素的年銷售額也在6000萬元左右,也屬醫院用藥的「重磅炸彈」級產品。 而人白細胞干擾素在上市的第一年
(2000年) 銷售額就超過500萬,預示著這個產品有很好的市場潛力。
5
抗腫瘤藥物發展思考
癌症的發生是一個慢性過程,從正常到不典型增生,再到癌變,一系列的基因和細胞因子在很多環節上有調控作用,針對這
些環節開發預防藥物,也是抗腫瘤藥物的一個研究方向。人類經過幾十年來的不懈努力,對惡性腫瘤的藥物治療已有了巨大的進步。現代科學,特別是生命科學的迅 猛發展,正在逐步揭示惡性腫瘤的發生本質,抗腫瘤藥物研究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紫杉醇等藥物的研究成功,表明繼續尋找有新作用機制及獨特化學結構的細胞毒
藥物仍有重要意義。新型抗腫瘤藥物如生長因子抑制劑、腫瘤血管生成抑制劑、生物反應調節劑、腫瘤耐藥逆轉劑、端粒□抑制劑等有著良好的研究開發前景,將使
惡性腫瘤的治療從治標走向治本。預計,在臨床上抗腫瘤藥物的使用金額將隨之增加,其所佔用藥總金額的市場份額也會有所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