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美地區經濟疲弱之際,亞洲尤其是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中國市場的崛起,為企業帶來龐大的利益,專利訴訟便成為企業競爭利益的手段之ㄧ,因此中國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本文主要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中國專利糾紛的統計分析,首先描述中國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的專利訴訟案件;接著介紹中國地方知識產權局受理專利糾紛的案件;最後則是將兩者合併一起分析,較可真正拼湊出中國專利糾紛真實的樣貌。第二部分則將範圍縮小,集中討論中國地方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糾紛,希望透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統計年報的數據,解讀中國專利糾紛的幾項特點。
一、中國專利糾紛的統計分析
人民法院受理的專利訴訟案件持續攀升
隨著中國專利核發件數持續攀高,中國專利訴訟案件也節節攀升。2002年,中國專利核發件數為13萬2千多件,去年(2012年)一年中國專利核發件數已達125萬5千多件,10年來單年核發件數成長了9倍多(圖1);同樣的,2002年,中國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的專利訴訟案件為2,080件,2012年受理的專利訴訟案件已達9,680件,10年來成長了4倍多(圖2)。
然而,中國專利糾紛的救濟途徑分為司法與行政二元制,前述訴訟案件只統計司法救濟途徑,也就是由中國各地具有專利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承審的案件,不包括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SIPO)62個地方知識產權局受理的案件。也就是說,單以中國人民法院受理的專利訴訟件數,無法說明目前中國專利糾紛的全貌;若再加上地方知識產權局受理的案件數,則中國專利糾紛實際上比上述的數字還多。
地方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糾紛案件不容忽視
地方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糾紛包括侵權糾紛及其他糾紛兩部份(註1);其中,絕大部分的案件為侵權糾紛。以專利糾紛的總量來看,2012年地方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糾紛高達2,510件,與2011年相比成長了91.17%;雖然,件數不及2012年中國地方法院專利訴訟受理件數9,680件,但絕對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數量。(圖3)
相較於人民法院,地方知識產權局雖然處理時效快且無需費用,但其最大的問題在於,只能針對賠償金額進行調解,而無法做出強制決定,因此當調解不成時,權利人往往另尋司法救濟;導致對當事人來說,透過地方知識產權局來處理糾紛最後還是有可能必須跑法院,那麼當糾紛發生時,不如就直接以訴訟的方式來解決,因此也就造成了歷年來中國人民法院受理專利糾紛的案件高於各地知識產權局的現象。
中國專利糾紛的現況
總結來說,若將地方法院及地方知識產權局受理專利糾紛的件數加總,則更能瞭解中國專利糾紛的全貌。(圖4;註2)圖表顯示,2012年中國專利糾紛受理件數已達12,190件,平均每天受理件數為33.4件。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近三年來,專利糾紛件數每年都成長三成左右,且成長率穩定上升中,因此若此成長速度不變,則2014年中國專利糾紛受理件數將達2萬件。
二、中國地方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糾紛
細部分析方面,由於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出版的專利統計年報,提供較為詳細的專利侵權糾紛統計,因此以下本文將透過對該年報數據的整理與分析,說明地方知識產權局所受理的侵權糾紛的幾項特點。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數據不包括地方法院及地方知識產權局所受理的其他糾紛,因此只能部分而不能完全說明中國專利糾紛的特點。
侵權糾紛以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專利居多
首先,以侵權糾紛的類型來看,以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專利居多,兩項分占所有侵權糾紛的四成,剩下的兩成,則是發明專利糾紛。各糾紛類型的占比,在近六年來,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改變。(圖5)另外,各糾紛類型的占比也與中國歷年來各類型專利核准件數的占比一致,自2001年至2012年,中國核准專利總數約為54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為104萬件,占比19.17%;實用新型專利為229萬件,占比41.86%;外觀設計專利為213萬件,占比38.98%。
侵權糾紛的主體雖為中國專利權人,但其中有部份比例是外商
其次,侵權糾紛專利權人(Assignee)的國別,以中國為主,其次則是日本、香港及台灣。近六年來,中國專利權人每年的占比都高達八成五以上;特別是2009年,中國專利權人占比高達九成五。在中國專利權人占比如此高的情況下,其他國別的專利權人數或占比就顯得相對微小,例如,接續其後的日本、香港及台灣專利權人,近六年來的占比分別只有1.86%、1.54%及1.14%。(圖6)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專利權人占比雖高,但不一定全然都是中國內資企業,因為部份外商在中國直接投資是以合資或合作的形式設立公司,而有一部分合資或合作的外商企業在侵權糾紛的統計上,可能會被歸類為中國專利權人。換言之,目前中國專利侵權糾紛的主體可能是中國專利權人,但其中有部份比例是外商。
台灣專利權人侵權糾紛集中在廣東
最後,以SIPO的統計數據來看,台灣專利權人向中國地方知識產權局申請受理專利侵權糾紛的省份集中在廣東、浙江與福建。以一般觀念來看,廣東省是目前中國專利糾紛最多的地方,且台商在廣東投資甚多,所以廣東省的占比高居第一實屬合理;浙江與福建的情況也與廣東類似。(圖7)但問題是,為何台商投資龐大,且專利糾紛也不少的江蘇與上海在此份統計中的占比卻不高?問題的原因,可能與上述提及的限制有關:第一,此份統計不包括地方法院及地方知識產權局所受理的其他糾紛,因此樣本數不夠多;第二,部份台商在中國直接投資是以合資或合作的形式設立公司,因此部份台灣專利權人侵權糾紛的案件可能列入中國專利權人統計,導致目前的數據較難完整反映實況。
其他糾紛部分,以權屬糾紛占比最高
另外,如前所述,地方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糾紛包括侵權糾紛及其他糾紛兩部份,上文的分析,皆屬侵權糾紛;本段則針對其他糾紛略作說明。總和近六年數據來看,在其他糾紛中,以權屬糾紛占比最高,高達七成六;所謂權屬糾紛是指,專利權被授予後,有關當事人之間對專利權歸屬問題所產生的糾紛。此外,以個別年度來看,還是以權屬糾紛占比最高,除2011年占比略低於五成外,其他年份占比皆超過六成;特別是2009年,全部案件都是權屬糾紛。(圖8)
中國專利發展情勢值得持續關注
在全球經濟出現疲乏之際,中國經濟雖然也略受影響,但成長動能仍然充足,因此,短期內,內外資企業在中國持續投資佈局的趨勢不會改變;這也表示,中國內外資企業在中國申請、獲准的專利件數,及其所衍生的專利糾紛將持續攀升。這樣的趨勢,除了值得台商進一步關注外,也值得台灣產官學界繼續觀察。(2866字)
註1:其他糾紛指,權屬、資格、獎勵報酬、及臨時保護使用費糾紛等。
註2:部分對地方知識產權局處理結果不服的當事人,可能會再經由人民法院訴訟的方式處理糾紛,這會造成統計上的重複。但這種情況的案件數究竟有多少,本文目前無法取得切確的數字。另外,近年來,獨立於知識產權局與人民法院之外,中國新興的民間調解組織也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