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本站首頁
本室簡介
服務內容
電子報
訂單查詢
網站地圖
目前的時間...
站內搜尋
產業政策
產業新聞
市場報導
策略評析
專利情報
關鍵圖表
首頁
產業政策
英國及歐盟人工智慧監管大不相同:英國採取指導原則,歐盟以立法確立安全
關鍵字:
英國
;
歐盟
;
人工智慧
;
監管
;
人工智慧法案
;
AI
;
瀏覽次數:
4471
| 歡迎推文:
科技產業資訊室 - 林昱均 發佈於 2023年5月11日
圖、英國及歐盟人工智慧監管大不相同:英國採取指導原則,歐盟以立法確立安全
英國提出白皮書展開人工智慧監管
英國近日在白皮書中提及,監管機關應該考慮的人工智慧五項原則,分別是「安全、保障和穩健性」、「適當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公平性」、「問責制和治理」、「可競爭性和補救」,以促進人工智慧在監管方面的安全和創新使用,英國現階段不是以立法來規範人工智慧監管,而是經過進一步磋商及社會討論後,上述原則可能會寫入法條,要求監管機關實施。預計今年秋天英國政府將發布對磋商的回應、監管機關的跨部門原則以及人工智慧監管路線圖。
歐盟《人工智慧法案》差一哩路通過
相比英國的緩步前進,歐盟人工智慧監管則更具有里程碑,歐盟委員會於2021年4月提出《人工智慧法案》(European Union AI Act),歐盟理事會2022年通過,目前正由歐洲議會討論法案內容細節,業界預計2023年會通過法案。該法案針對不同人工智慧系統/工具依照風險級別分成四類,從無風險、低風險、高風險到禁止,而使用者將依據風險級別承擔不同義務,例如,高風險將著重於執法、移民、基礎設施、產品安全和司法領域,使用者可能需要完成嚴格的風險評估,記錄活動軌跡,並向主管機關提供資料以供備查,這將增加公司的合法成本。
監管機關、側重領域、懲處之差異
英國規劃由人權、健康和安全以及競爭監管機關之間分擔管理人工智慧的責任,風險在於缺乏單一監管機關下,監管機關會採取不同作法,而為了減輕該風險,白皮書提及英國政府將採取的措施,例如為監管機關發布實施原則的指南。相較之下,歐盟則透過建立新的專屬監管機關,督促法規實施及確保在歐盟內統一應用,並由中央歐洲人工智慧委員會及各成員國的國家人工智慧主管機關組成協調網路。
英國監管側重於特定部門及領域,例如,軟體和人工智慧作為醫療器械變革計劃—路線圖、更新人工智慧及數據保護指南(提供生成式AI開發者及用戶數據保護合法性路線圖)等。歐盟則是跨部門全面性的監管,著重「禁止」及「高風險」的人工智慧系統/工具,雖然確保更多的風險控管,但《人工智慧法案》與既定產品安全制度之間存在重疊的可能性,企業需要關注合格標準及上市後監督的兩種要求。此外,歐盟在2022年9月發布關於非合約民事責任規則適用的人工智慧的指令提案,補充歐盟責任框架,旨在確保受到人工智慧系統傷害者與受到歐盟其他技術傷害者享有同樣水準的保護。
針對人工智慧相關的懲處,英國採取較寬鬆的方法,目前沒有相關規定,而歐盟則是研擬最高3,000萬歐元或全球營業額6%的罰款,以兩者較高為之,而向監管機關提交虛假或誤導性文件也可能導致罰款。(1009個字;圖1)
參考資料:
UK vs EU Approach to Regulating AI: From One Extreme to Another? Global Compliance News, 2023/04/13
.
A pro-innovation approach to AI regulation. GOV.UK, 2023/03/29
.
相關文章:
1. 美國NSF投入1.4億美元於人工智慧基礎研究,以應對AI未來相關的機會和風險
2. 歐洲晶片法案出爐,勢必將吸引先進製程廠商進駐
3. 印度發布2023年太空政策,積極發展太空產業及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
4. 面對世界變局,重塑供應鏈的五大關鍵因素
5. 日本正形塑AI國家戰略,以增進國家產業的競爭優勢
6. 美國商務部研擬AI責任規則政策,以建立負責任與可信任的AI發展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延伸閱讀
‧美國總統川普:從5月1日起「重啟美國」
(
2020/04/28
)
‧法國公布國家新核戰略 融資600億建六座新核反應爐
(
2022/02/14
)
‧習近平「共同富裕」「三次分配」提倡棄軟從硬「製造業不能丟」
(
2021/09/03
)
‧歐洲晶片聯盟募集300億歐元 目標建2奈米晶圓廠
(
2021/02/25
)
‧政院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自2024年開徵碳費
(
2022/04/25
)
‧歐盟、美國、中國和日本紛紛競逐氫經濟
(
2020/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