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之專利商業模式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鄭猷超 發表於 2013年7月15日
大多數人聽到「專利流氓」一詞往往帶有負面的評價,總感覺「專利流氓」是一群濫用司法系統,並利用本身不使用的專利對實際從事生產的公司進行專利訴訟的行為;因為大公司往往成為專利流氓發起訴訟的主要對象,因此普遍認為大公司是專利流氓興起的受害者。
然而被認為遭受專利流氓「騷擾」最多且影響甚鉅的大公司,真的是其所宣稱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 例如:蘋果(Apple)、Cliff Island(Altitube)及 Digitube之間的三角關係。Apple將其許多專利以轉讓的方式,將專利權移轉給一家叫做Cliff Island的公司,而這間公司「正好」跟另一家AltitubeCapital Partners的公司共用辦公室,其創辦人為發明人Robert Kramer。根據Forbes report的調查顯示,Altitube過去曾利用所擁有的專利,向許多大公司如微軟(Microsoft)、RIM、eBay等公司取得授權金。
在2011年Altitube以美金5000萬元成立Digitube,並且利用資金購買了超過500件與消費性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s)相關的專利做為訴訟與授權的用途。隨後Digitube開始利用手中所擁有的專利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進行訴訟,向幾乎所有主要廠商如Research In Motion、HTC Corporation、LG Electronics、Motorola Mobility、Samsung Electronics、Sony Corporation與Nokia等消費性電子手機大廠提起專利訴訟。「恰巧」就漏掉了主要的生產手機的廠商Apple。
很明顯的,Digitube透過Cliff Island與Apple有著某種程度的「連結」,由於大公司本身實際有生產產品,因此如果直接對其他競爭對手發起專利侵權訴訟,被控侵權方往往會在法庭上直接提起反訴(Counter Claim)的動作,導致原本發起訴訟的廠商也陷入被控侵害的泥沼。因此透過不實際生產產品的專利流氓「代打」替實際生產產品的廠商發起訴訟,並打擊競爭對手,已經成為了新興的一種專利商業模式。(640字) |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