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Ultrabook會不會只是強化版的小筆電?

瀏覽次數:1041|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Philip C.F. Wen 發表於 2011年10月13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面對蘋果啟動的後PC時代,主要筆電大廠仍想抓回市場的主導權,企圖藉推出Ultrabook扳回一城,然而,Ultrabook的定位,會不會擠壓到原本的筆記型電腦的市場?


2010年蘋果公司剛發表iPad平板電腦時,市場上批評聲浪不斷,認為iPad是放大版的iPhone,並沒有預期到iPad對於個人電腦會造成殺傷力,尤其是小筆電。

華碩在2008年推出小筆電(Netbook)後造成一股炫風,當時的行銷策略是以『個人的第二台電腦』。故不需要強大的效能,而強調攜帶性以及應用性,然而,從這兩點來看,iPad似乎都大贏小筆電,這也造成2010年小筆電市場近幾瓦解,首當其衝的便是台灣的PC雙雄華碩與宏碁,甚至後來更侵蝕了正規的筆電市場。

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應變iPad以及ARM應用裝置帶來的威脅時,處理器龍頭老大英特爾(Intel)率先發難,推出了Ultrabook極輕薄筆記型電腦。Ultrabook的主要概念,就是強化”筆記型電腦”的特點,包括超長效電池使用時間以及更輕更薄,而廠商大部分也加入快速睡眠(S3)休眠(S4)的快速恢復功能等特色。

然而,Ultrabook的定位,會不會擠壓到原本的筆記型電腦的市場?如果Ultrabook是來取代目前的筆記型電腦的話,是否會遇到技術困難。

從處理器來分析,Ultrabook所採用的處理器(CPU)為Sandy Bridge架構的core I處理器,目前以i5以及i7為主,與目前常規筆記型電腦採用的處理器最大的差別是Ultrabook所採用的處理器為降低時脈的版本,目的是減少發熱以及省電。另外,Ultrabook晶片的封裝也採用core I rPGA9888的封裝方式,減少晶片佔據空間的用量。然而,降低時脈最直接造成的影響就是減低Ultrabook的效能,恐無法滿足筆電的高階使用者。此舉有點類似當年小筆電的做法,只是小筆電與正規處理器的差異更大。

從Ultrabook的整體效能來看,Ultrabook不侷限螢幕的大小,反而是一項優勢,即Ultrabook可以發展成各式用途的電腦或行動裝置。而Ultrabook為節省可用的空間,也採用較先進的固態硬碟(SSD),讓整體效能增加;然而,有限的空間和電力的考量,目前Ultrabook的顯示處理器皆採用內顯,即英特爾Graphic HD3000顯示晶片,其效能並不能滿足高階的視覺應用如遊戲或繪圖,這點還有待挑戰。

其實Ultrabook這個概念,早先就有廠商做出來了,其中以蘋果MacBook Air最經典。當年推出時採用英特爾正規的筆電處理器,而現在MBA仍然採用正規的Sandy Bridge Core i處理器,甚至搭配獨立的顯示晶片,顯示MBA的技術能力仍然是在Ultrabook之上。目前已發表Ultrabook的品牌,包括東芝、宏碁、聯想、華碩。

廠商應該重新定位Ultrabook在後PC時代的角色,避免受到NB及平板機產品在上下擠壓而喪失生存空間,Ultrabook是否能夠讓PC產業起死回生,目前看來仍然是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Ultrabook在技術上,仍有需要努力的空間。(820字)


表一、英特爾Core i5行動處理器比較圖(左為正規筆電處理器;右為Ultrabook處理器)

eecomputer_11_053.gif
SOURCE:Intel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