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Archos在2009年第四季推出Archos 5後,美商戴爾電腦也計劃推出新一代的MID (Mobile Internet Device,行動上網裝置),名稱為 Dell Mini 5。它搭配了Qualcomm Snapdragon 1Ghz處理器與Google Android行動裝置作業系統,通訊能力包括Wifi與3.5G,並擁有5吋大的螢幕,其定位已模糊於手機與MID之中。
表一、英特爾 的MID與ARM架構下搭配Android作業系統的MID比較
|
Intel |
ARM + Android |
架構 |
X86 |
ARM |
作業系統 |
Windows/Linux |
Android |
CPU |
Atom 效能較高 |
ARM 效能較低 |
省電 |
較耗電 |
較省電 |
網路 |
Wifi、3G、4G |
Wifi、3G、4G |
軟體 |
X86軟體 |
Android Market |
售價 |
100USD~500USD |
200USD~700USD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0年02月
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手機在2008年面世以來,在經歷過2009年的市場觀察後,成為2010年被視為成長空間極大的產品。手機大廠Motorola一家公司便宣示今年度一年要推出20隻Android手機,而智慧型手機大廠HTC、三星等也有眾多的手機推出,甚至是電腦大廠如宏碁、華碩等,皆已推出或即將推出Android手機。根據市調公司Gartner表示,到2013年,會有20.3%的智慧型手機會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比起2009年Android市佔率約3%~4%來看,將有許多成長空間。
然而除了智慧型手機以外,許多廠商已經開始意識到另一片藍海 – 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行動上網裝置)。由於行動上網裝置需要的條件如:便於攜帶、快速的開關機,簡單且快速的上網需求等,皆與Android作業系統的理念相符合。(可參考【MID尷尬的角色,有可能出線嗎?】一文)
2007年Netbook推出時,英特爾也順勢推出Atom CPU,並推廣新一代的概念產品MID,但始終不見其受到消費者的關愛。分析原因包括Atom為X86架構,且搭配Windows作業系統,其開關機速度皆不及ARM架構下的作業系統,另外從耗電表現,使用者介面來看,Android更具有使用者親和度,降低了複雜的操作性。
除了原本的特性可以取代原有MID以外,ARM架構搭配Android作業系統的新一代MID有另一優勢,即是也是一個手機。原英特爾推出MID時是將之視為獨立於手機之外的上網裝置,然而在兩者皆使用3G或是3.5G的情況下,將會出現兩個門號的問題,對消費者造成費用上的負擔。若將手機與MID結合,不僅只剩一台機器,更是分享同一個電信服務,也減低了不少消費者的負擔。
除了Android以外,蘋果的iPad概念也類似於Android MID,同樣都是ARM架構也同樣都是移植手機的作業系統,至於能不能熱賣,就要看廠商的產品定位以及適用者的接受程度了。(859字;圖1;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