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鵬律師在《虎與狐的智慧力》一書第九章討論智慧財產的侵害訴訟及管理議題,包括[1]:
1. 以前的侵權訴訟,是在發現之後才進行訴訟處理,現在則演變成可以預作防範…(pp.413-315)
2. 公司可以在前一年年底或當年度的年初即規劃好次年或當年要告多少家、哪幾家,甚至可規劃出損害賠償的金額多少、或是打算逼迫那些競爭對手退出市場等(pp.413-315)
3. 未來專利研究的方法,必須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必須要以很快的速度掌握組織所屬產業的靜態專利佈局,並且能快速得知、拆解,與分析資料。第二、組織所屬的特定產業中,過去所發生的每一件訴訟,包括原告與被告是誰、系爭專利為何、訴訟過程與結果、以及對商業面造成何種影響等…(pp.413-315)
從上面論述中,我們可以區分為兩個層次思維。
首先是觀念上。不論是原告或被告,專利訴訟都應從被動觀念升級到主動觀念,甚至是預先反應(Proactive)層次。對原告來說,應該在企業年度策略規劃中,加入專利侵權訴訟之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議題,甚至建立專利訴訟全球策略地圖(Strategy Map)。此策略地圖應清楚包含對象(被告)、地區(國家)、侵權產品、被侵害專利與所欲主張之損害賠償方式。方式包括損害賠償、逼迫取得授權或逼迫對方讓出特定市場。
對被告來說,即是建立侵權訴訟之標準程序書(SOP)與反擊策略。反擊策略包括專利無效、無侵權行為、反訴對方侵權與購買專利反訴對方侵權等。
進一步來說,不論原告與被告,專利侵權訴訟都應當成是商業競爭之重要武器,且每一案件均須以專利管理架構(Project Management, PM)與專利管理五大流程(IPECC)建立運作模式與管理。
其次在方法上,需建立支援分析系統(電腦系統或人腦系統),此系統除上述所談論之策略層級外,在分析能量(Patent Analysis Capacity)上需包括掌握組織靜態專利布局,與以產業訴訟為核心之資料庫。組織靜態專利布局乃是以波特五力分析為架構,包括企業本身專利布局、企業競爭者專利布局、企業互補者專利布局、企業潛在競爭者專利布局、企業上游供應商專利布局、企業下游買家專利布局等。瞭解上述企業全球專利與全球產品之對應矩陣(Product-Patent Matrix, PPM)。
產業專利訴訟資料庫包括:誰(原告)、在哪一個地方(區域)、控告哪一個公司(被告)、哪一項產品(侵權產品)、侵犯原告哪些專利(系爭專利)、該訴訟過程(Procedure)與結果(Result)、該訴訟後續影響(Impact)等。就是該產業每一訴訟之訴訟生命週期(Litigation Lifecycle)資料庫。
結合上述觀念與方法,資訊情報提供者(Information Provider)可建立包括以企業別為單位之企業專利地圖,及以產業訴訟案件為基礎之企業訴訟地圖。往後我們再以案例說明建置模式與內容。(1065字)
參考資料:
- 周延鵬 (2006)。《虎與狐的智慧力-智慧資源規劃九把金鑰》。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 年3月。
- 周延鵬 (2006)。《一堂課2000億:智慧財產的戰略及戰術》。工商財經數位,2006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