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鵬律師新書《一堂課2000億:智慧財產的戰略及戰術》[1]第22篇(第63頁)談到「建構產業結構連結的智慧財產環境」,並提出如圖一之智慧財產與產業結構關係圖。該文除了提出如何決定與執行智慧財產佈署之方法外,也談及執行營運模式與策略方法,值得進一步討論。
表一、產業觀點分析與企業觀點分析 |
觀點
|
整體環節
|
內部關係
|
營收
|
毛利
|
分析角度
|
產業觀點
|
產業鏈
|
供應鏈
|
產值與產值結構
|
價值系統微笑曲線
|
PEST分析
|
企業觀點
|
產品結構產品組合技術結構
|
企業流程
|
營收與營收結構
|
價值鏈
|
波特五力分析
SWOT分析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整理, 2007/02 |
圖一、智慧財產與產業結構
|

|
關於產業結構化議題,我們曾在【商品化、產業化與專利佈局(三)】中討論,如表一所示,分析觀點包括整體產業與個別企業,而分析內容以整體環節、內部關係、營收、毛利與不同分析角度為主。在產業觀點分析模式上,包括產業鏈、供應鏈、產值與產值結構、價值系統、微笑曲線與PEST分析等;而企業觀點分析模式包括產品結構、產品組合、技術結構、企業流程、營收與營收結構、價值鏈、波特五力分析與SWOT分析等。需要說明,上述分析觀點與方法給了進行分析者一個思考範圍與架構,並賦予完整智慧財產分析一個嚴謹的思維。
然而,如何在現有架構下建立分析流程(Procedure),甚至建立一個結合智慧財產與產業結構的標準分析流程(SOP),成為相應分析模式能否標準化與制度化的重要議題,而圖一即可當成相關標準流程的初步架構與模式。該流程包括兩部分,其一為研發策略與技術開發流程(圖一右半邊),包括由研發構想到產業鏈、價值鏈分析,到決定並執行研發題目,之後再通過供應鏈、技術結構與產品結構分析,進一步決定並執行智慧財產佈署。相關佈署包括態樣、群集、組合、內容、區域與家族等。最後,結合智慧財產佈署與執行到整體營運模式擬定與營運策略執行。
圖一左半邊,為支援右邊智慧財產佈署,及營運模式與策略之資訊分析內容,包括產業觀點之資訊內容與企業觀點之資訊內容。相關資訊包括產業上中下游結構、產業產品結構與產值結構、公司產品結構與營收結構與智慧財產分析等。需要說明,結合右邊流程分析與左邊資訊種類分析,即是一完整之智慧財產與產業結構化之分析架構與流程。
從圖一及表一的內容,我們獲得一產業資訊服務之啟示,如何建立不同產業架構,並在現有產業(以政府部門為思考標的)與企業(以單一企業為思考標的)思維下,提供相關資訊與情報服務,成為資訊服務重要思考方向。而相關資訊即包括市場資訊(Market Intelligence)、技術資訊(Technology Intelligence)與專利資訊(Patent Intelligence)等。當然,站在台灣產、官、學、研角度來看,先著重在現有PC產業、NB產業、手機產業、TFT LCD產業與LED產業為一可行的切入點。(1121字 ; 圖1 ; 表1)
參考資料:
- 周延鵬,《一堂課2000億:智慧財產的戰略及戰術》,工商財經數位,2006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