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談策略與策略規劃的差異
〈郭語錄〉說策略(strategy)就是「方向、時機、程度」,Wikipedia定義策略為「為達到特定目標所進行之長程行動方案規劃,且策略與戰術或行動有所不同(A strategy is a long term plan of action design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goal, as differentiated from tactics or immediate actions with resources at hand.)」,到底什麼是策略,策略與策略規劃的內涵是什麼?差異又何在?
首先需要說明,策略與目標設定是相互獨立的,先有目標設定,後有因應策略。換言之,策略即是為達此特定目標,所擬訂與規劃的執行方針。如果以商業上策略來說,通常此特定目標為增加股東價值,亦即幫股東賺錢,文言一點亦可稱為提升附加價值(value added)。因此,商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y)可定義為:「達成特定價值主張之途徑與行動方針規劃」,其中途徑有路徑的概念,亦即走的方向與途徑,而行動方針即是走的方法。
如果以時間與考量面向論,策略通常指的是長時間,大範圍(整個公司或是整個技術領域)之規劃。而相對而言之短時間,特定問題解決之規劃即稱為戰術(tactics),例如常聽得的迂迴戰(強調”技”),即是戰術之一。以動腦與動手比擬,策略重動腦,亦即重規劃能力,而後續之動手(hands on),通常指對應之執行力。總的來說,目標設定->策略->執行等三步驟可以當成問題解決之完成程序,如果再以PDCA環論,P步驟包括目標設定與擬定策略執行方針,D即執行,其餘兩步驟(即C與A)即是反覆修訂目標與持續執行。
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的全名為「具策略性之規劃」(「策略性規劃」、「具策略目的之規劃內容」),而非「規劃某策略(此處策略兩字為受詞)」。因為策略兩字本身即隱含規劃(planning)意涵。基於此,策略規劃其實就是規劃,那規劃哪些內容呢?根據Wikipedia定義,策略規劃的意思包括「定義目標與達成此目標之方法途徑(Strategic planning consists of the process of defining objectives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reach those objectives.)」。換言之,策略規劃之規劃與上述PDCA環之P接近,都是包括目標設定與擬定策略執行方針兩步驟。
為何稱為策略性(strategic)呢?其一為此規劃動作是具特殊目的的,例如可能是為提升短時間財務表現,或是為進一步取得全面市場佔有率等;其二策略的內涵包括長時間與大範圍等面向,因此需要兼具不同環節之考量。基於此,策略規劃需與一般業務規劃有所區隔,否則策略性意義不再,反而失去焦點與徒增困擾。
回到策略與策略規劃。目標設定的意思即是「設定某些要達到的量化指標(indicators)」,例如鴻海集團要求營收每年成長超過三成即是一例。量化指標有很多種,其中一類指標稱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根據Wikipedia定義,「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 are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metrics used to quantify objectives to reflect the strategic performance of an organization.」,換言之,KPI是指為達成到策略性績效(特定目的績效)之量化指標。亦即,不是所有指標都是關鍵指標,關鍵的重點除了該指標之重要性外(關鍵兩字意涵),亦包括策略性(特殊目的)之意義。
有了目標設定與對應KPI後,下一步為如何達到目標(或KPI)之路徑與行動方針規劃,此路經與行動方針即策略。亦即,策略即是往那個方向走(方向)、何時走(時機)與要走到哪一種程度(程度);或是要是往那個方向執行(方向)、何時動手做(時機)與要做到哪一程度(程度)等。
最後需要注意,策略與策略規劃均是規劃力,與執行力所要求特質有所不同,規劃力重思考,執行力重紀律與親和。最後,郭語錄第30條說:「主管每天要做的四件事:一是定策略,二是建組織,三是佈人力,四是置系統」,介紹了策略後,下次我們再以策略地圖(strategy map)說明如何建組織、佈人力與置系統。(1381 字)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