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Suppli最新報告指出,受到全球手機出貨量成長幅度不如2004年強勁的影響之下,iSuppli預估2005年全球類比IC產值約只能達398億美元規模,年成長率只有5.9%,比起2004年的17.4%,明顯的下降許多.至於跟全球整體半導體產值成長率6~8%比較,全球類比IC的表現也差了一點.
圖一 全球類比IC市場成長預測
|

|
Source : iSuppli, 2005年6月
|
近年來多家半導體業者爭相進入類比IC領域的理由不外乎:類比市場成長穩定、不似其他產品大起大落.更重要的是,隨著電子產品高度數位化和輕薄短小的趨勢,對電壓的精準度、穩定度與電池續航力的要求不斷提高,過去幾乎完全由IDM大廠主導的電源管理IC產業,隨著晶圓廠與IC設計廠商的合作之下,產業優劣勢也做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除此之外,類比IC技術應用範圍廣泛,更可與公司既有之核心技術結合產生綜效也是重要考量因素,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過於德州儀器結合DSP技術和電源管理IC技術,至今成功地在手機晶片組和電源管理IC打下一大遍江山.
類比IC應用範圍廣泛,可以分為特殊應用與標準型兩大類,根據2004年產值比重分析,其分別佔有67%與33%的比例.其中,特殊應用以行動通訊比重最高,佔整體類比IC的23%,標準型則以電源管理IC比重最高,佔整體類比IC的16%。所以2005年類比IC表現的好與壞,將與行動電話的銷售量有很大的關係.根據統計2005年全球手機出貨量成長率約只有5.3%,所以難免對於類比IC產生了成長的抑制效果.
台灣從事類比IC設計的廠商,近兩年以來隨著台積電與聯電製程愈來愈精進,陸續有多家廠商投入,至於電源管理IC,根據統計約有20多家IC設計廠商已經投入此領域.不過,在類比設計技術上,台灣廠商所累積的時間與經驗仍舊不夠,因此營收與技術方面一直受到一定的限制.(72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