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博士跳脫學界 產業生力軍

瀏覽次數:158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王怡惠、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發表於 2020年12月8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根據教育部資料,108學年度152所大專院校講師級以上教師,專任占51.4%,兼任占48.5%,專任、兼任比率達到1比1,可見學術就業市場的不穩定。但教職難覓並不是台灣博士畢業生獨有的問題,許多國家也面臨終身職職缺逐年下降、博士就業問題。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研究指出,1980年代基於高教教師退休潮的預測,使許多人選擇攻讀博士;但1990年代初開始出現博士供過於求,讓博士就業問題浮現。由於研究生是許多學術研究的主力,大學仍有強烈的動機招生博士生,而博士就業問題亦不能單純指向招生員額、畢業生的數量多寡。透過博士流向調查可以得知,許多博士在選擇工作時,背後有複雜的考量。由於過往以教職為唯一職業選擇已改變,許多國家開始重視博士在學界外的職涯發展。同時,為了讓在產業界工作不再是博士生的就業備胎,掌握企業聘用博士的樣貌,以數據作為學生、學校和施政者的參考,有其重要性。

從圖1數據來看,目前台灣博士研究人員的就業分布,64%在高教部門從事研究活動,在企業的博士研究人員占比為19%。相較於鄰近的日韓兩國,日韓博士在高教部門就業的比率分別為75%和57%,在企業占比分別為14%和24%,顯示台灣與韓國的博士已較願意朝企業界移動。


資料來源:OECD
 
若是以企業部門的整體研究能量來看,2018年台灣企業聘用了研究人員逾12萬人,當中博士近8千人。以各學歷占比來看,博士占企業研究人員的6.3%,而碩士是我國企業研究的主力,將近六成(圖2)。同期,日本和韓國企業聘用的博士研究人員分別為25,085人和25,265人,占比為4.5%與6.9%。從圖3數據來看,台灣略低於韓國,但高於日本。 


資料來源:科技部


資料來源:OECD

 
至於,哪一類的公司比較會聘用博士從事研究呢?2018年台灣近四成的博士研究人員任職於研發經費前20大的公司;以行業別分,全國八成五的博士研發人力集中在「製造業」,尤其是電腦電子及光學產品業,將近七成的製造業博士研發人力都受雇於電腦電子及光學產品業。此外,電腦電子及光學產品業下的次領域,又以電子零組件及電路板製造業(含半導體業)為最,占比84%。足見台灣企業部門的博士研究人力,高度集中於少數幾家的電腦電子及光學產品製造業廠商。這也與經濟部發布的「主要國家研發投入比較」資料一致,我國企業研發經費高度集中在電腦電子及光學產品業,占73.6%,南韓亦以該業別最高,占51.9%。日本則是以汽車業研發投入居首位,占26.1%。

博士人才儲量和企業的研發能量是評比國家競爭力的指標。不論是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的「世界競爭力報告」、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全球創新指數」或歐盟創新記分板(EIS),企業研發經費強度、企業研究人員占比或博士畢業生數等,都是用來比較各國創新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事實上,台灣企業的研發投入表現並不差,2018年占全國總研發經費更首度超過八成,顯示我國企業在研發活動扮演角色的重要。從企業研發支出類型區分,基礎和應用研究各占0.7%、19.7%、技術發展占79.6%。這表示占企業整體研究人員6.3%的博士,在業界多半從事將研究成果應用於新產品開發、流程改善的相關工作。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簡稱科政中心)對生醫、半導體業所進行的雇主調查也顯示,業界的研發著重在開發(development),單純投入前沿技術基礎研究的公司甚少;製造業有上市時間(time to market)壓力,業界研究人員須有能力解決公司產品突發、立即性的問題。因此,在思考博士到學界外工作的議題時,為強化博士培訓與產業的鏈結,亦不能忽視產業既有的研發經費比重分布的需求與研發生態。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2020/12/06)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