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循環經濟模式 商業新趨勢

瀏覽次數:156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葉席吟、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發表於 2020年2月3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循環經濟模式 商業新趨勢
 
過去傳統的商業發展模式在「開採、製造、使用、丟棄」的線性經濟體制下,廠商為了刺激消費,讓產品不斷地推陳出新,進而養成消費者喜愛汰舊換新的「用完即丟」法則,這樣的模式不但造成地球資源耗竭,同時產生出各式廢棄物。然而,地球資源不可能永無止境的供應,廢棄物也不會憑空消失,傳統的線性經濟已不符合當前的生存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強調資源可持續回復,以及可循環再生的經濟理念,而這股趨勢正在全球蓬勃發展中。

在廢棄物範疇中,大致可分成五大類,第一類為來自能源、農業、冶金、紡織、食品和飲料等在工廠製程中所產生的工業廢棄物;第二類則為各類不同材料種類與等級的可回收塑膠類廢棄物,如寶特瓶;第三類為建築、道路拆除和挖掘所產生的建築廢棄物;第四類為一般商業、服務業、民生相關等所產生的城市廢棄物,如紙、玻璃、有機物、金屬等;第五類為家庭大型電器、小家電、電子電器工具等電子產品廢棄物。面對這麼多類型的廢棄物,許多企業正不斷地研發創新的技術來為廢棄物進行再加工與加值處理,期許透過這些技術的發展能讓資源的循環利用達到最大化。

在工業廢棄物的創新應用中,英國Arla Cheese則與Belvoir Brewery合作研發奶油啤酒,就是讓Arla Cheese在製備乳製品時會產生的液體副產品(乳清),透過Belvoir Brewery的生產技術,製造出具有獨特風味和質地的奶油啤酒,由於過去乳清是倒入農田或作為低價值動物飼料,透過Arla Cheese免費供應的1000公升乳清,Belvoir Brewery約可生產出1,500瓶啤酒。另一案例則是利用廢棄木屑製造蛋白質,過去魚粉是水產養殖品的飼料也是主要蛋白質的來源,由於水產產量增加與環境問題,可以預見魚粉將很快就會供不應求,因此必須尋找替代的飼料產品,於是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將廢棄的木屑製造成高質量的單細胞蛋白質,然後將所獲得的蛋白質開發成魚飼料,以滿足未來水產飼料短缺的問題。

在建築廢棄物的創新應用,荷蘭建構建材銀行的創新商業模式,讓所有建物在使用可回收建材時,都能達到容易拆除、回收建材的設計,也讓未來的建商和營造商將不再需要購買建材,而是付給供應商建材使用費的概念,等到建物使用壽命結束時,由供應商回收建材再進行利用,期望達到100%建材可回收的目標。StoneCycling總部位於荷蘭比爾塞的陶瓷生產公司,正致力於循環經濟的推動,利用建築廢棄物作為生產磚頭的原料,相較於將建築廢料摻回混凝土使用,導入磚瓦的製造將可帶來更高值的衍生應用。

在城市廢棄物的創新應用中,美國Mad Agriculture新創公司,利用蒼蠅幼蟲來加速分解廚餘,而等幼蟲長大則分離中止,再將幼蟲取代動物飼料蛋白質,將比化學肥料含更多有機物質。美國賓州大學的Catchmark教授利用蝦蟹的殼來製造低成本的生物塗料,這種塗料可表現出較強的防油和防水性能,研發團隊已與許多不同行業合作持續投入商業化研發,若能成功將該產品商業化,這些阻隔塗料將可取代每年使用於食品包裝相關的數百萬噸石油基原料。

電子產品的廢棄物循環利用為目前最大的難題,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指出,截至2050年,預估全球將有7,800萬公噸的廢棄太陽能面板,在太陽能面板的組成中,除了鋁、玻璃、銀等金屬物質之外,還包括可能致癌的材料,如鉛、鉻和鎘。由於太陽能板在正常使用下是安全的,但當這些面板被廢棄而產生損壞或破裂後,就有可能流出致癌物質於生活環境中。另一個大宗的電子廢棄物則是鋰電池,也是一個難解的議題,目前鋰電池用完以掩埋處理,這樣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讓有毒物質流入土壤中,造成嚴重的水汙染,因此,可能的解決方案會是,未來若是能夠將電子產品的所有組件設計成易拆解模式,讓零件可進行局部更換,強化零件之間的再用率,讓複雜的廢棄物能夠以簡易方式進行處理。但也應積極開發新的技術,利用可回收或可再生的材料發展出次世代電子產品,讓未來的電池成為可循環利用的產品。

廢棄物也許僅是錯置的資源,未來希望透過發展出可確保資源能夠持續回復、循環再生的創新生態模式,讓垃圾也能夠變成黃金。尤其,台灣目前的垃圾回收率高居世界第三,政府更應持續推動廢棄物資源化政策,讓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能夠兼顧,打造台灣成為零廢棄與零污染的永續再生循環家園。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2020/02/02)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