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生醫業求才 專業和人脈不可少

瀏覽次數:574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王怡惠、STPI科技政策研究組 發表於 2019年7月2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生醫業求才 專業和人脈不可少

博士人才發展是目前各國關切的問題,尤其面臨教職供給有限的現實下,各國政府開始鼓勵博士求職者往產業界發展或自行創業。從上市櫃生醫公司的數據來看,生醫產業的研發總經費從2015年的121億元成長到2017年近163億元,研發支出占營收比重達7.06%,研發強度相當高。


一般普遍認為,研發密集產業對高階博士人才的需求應該較高。就從業人口來看,在194家上市櫃、興櫃的生醫公司中,總員工人數為66,551人,而博士級員工共1,207人。其中,有9家生醫公司的博士員工占整體員工的比率更高達25%以上,主要業務都與新藥研發有關。

為了解產業狀況,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簡稱科政中心)在2018年特別進行「我國生醫產業博士級人力現況」企業調查,對象為國內上市櫃公司及資本額8千萬以上的非上市廠商。就調查回收的153生醫業者中,有104家業者目前聘用至少1人以上的博士員工,其中製藥產業達80%,其次為應用生技產業(73.2%)、醫療器材產業(48.9%)。另有3家廠商表示現階段雖未聘博士,但未來3年內有博士人力的需求。受訪企業的博士人力絕大多數是擔任研發工作;而財務管理、法務這兩類工作,則完全無公司填答。

但也有46家表示,目前及未來幾年內公司都不會有博士人力的需求。進一步詢問其理由,以「公司業務性質或公司規模較小,不需要博士人力」為主。


不過,即使企業有聘博士的需求,調查顯示在招募時不容易透過人力銀行等公開管道找到合適的博士人才。受訪業者表示,公司在招募博士這類的高階人力時,因特定專業的需求度高,往往需透過人脈網絡進行延攬。另,產業合作也是業界接觸高階研發人力的重要來源。對產業而言,找到合適專業人才的困難在博士專業知識與實務之間產生落差,例如:偏理論、缺乏與產業鏈結及市場研發能力、工作經驗不足、欠缺實務經驗等,都是業者普遍反應的問題。

其實,由政府當媒介引導博士進入產業,強化學術研發與產業創新的鏈結,已成為許多國家培育博士人才的重要策略。例如科技部2017年啟動「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RAISE計畫)」,提供產業界與博士媒合的機會,教育部方面則有「產學合作培育博士計畫」等。

據科政中心調查,153家生醫公司中,近兩成有參與政府培育博士人才的相關計畫。這些有參與政府計畫的業者,聘用博士員工的比例與聘用人數,都顯著高於沒有參與計畫的業者。而且有30家參與政府計畫的廠商,多數表示是參與學研機構或醫療院所等的產學合作計畫,其他包括:科技部鼓勵企業參與培育博士研究生試辦方案、RAISE計畫、博士創新之星計畫或研發替代役等。


博士人力養成不易,尤其面對下世代新興產品的研發需求,如何達到供需平衡是個重要且困難的議題。博士的供需發展隨產業領域不同差異甚大,影響企業聘用博士人力也絕非單一因素,企業的研發活動(研發支出等)、企業的特性(規模、營業項目、新創公司與否等),都是影響企業對博士人力需求的潛在決定因素。特別是在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如何吸引企業加強研發能量,使內部產生對博士級人力的需求,也是未來把博士往產業送的重要議題。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2019/07/27)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