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太空網路賽 提前開打

瀏覽次數:6920|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張小玫 發表於 2019年7月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太空網路賽 提前開打

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Sputnik)於1957年成功進入地球軌道,迄今已62年,在太空中已佈滿2,000至2,500顆人造衛星,未來每年還要以500~800顆速度成長。而衛星應用也快速延伸到一般商業、氣象觀測、通訊、導航定位、電視廣播、自動駕駛等用途。
 
由於發射火箭可『一箭多星』又可回收再用的重大技術轉變,加速太空競賽正在展開新篇章,21世紀更將是微小衛星群集與網際網路相結合的時代,吸引許多現有網路服務業者及新創公司進入,各種新形態的衛星應用待開發。
 
目前衛星網路競賽領域的競爭者,主要三家科技大廠是亞馬遜、谷歌、臉書及四家新創公司:OneWeb、SpaceX、銥星通訊 (Iridium)、Telesat。其中,目前具有火箭發射技術的公司,僅有SpaceX及OneWeb;而計畫未來擁有發射火箭能力者,還有亞馬遜及臉書。而且,這些業者計畫大規模導入全球衛星網路商業運營,應該就在未來三、四年後實現。
 
OneWeb公司。衛星運營商OneWeb計畫今年(2019)夏天開始,在佛羅里達州以每天建造兩顆衛星之進度,預計2021年將投放600顆衛星星群運行。其所生產的微型通訊衛星重量150公斤,單次火箭發射最多可搭載36顆衛星,造價約100萬美金。OneWeb獲得軟銀孫正義的投資而發射了12顆衛星,為太平洋地區的群島提供網路服務,客戶包括航空航線、石油公司等等,已在2016年為OneWeb創造近億美元收益。
 
SpaceX啟動 Starlink計畫。SpaceX公司也是Tesla創始人Elon Musk,近期(2019年5月20日)獲得美國政府許可星鏈(Starlink)星群計畫,將陸續投放不同高度的軌道衛星共12,000顆(離地表550公里至3.6萬公里),主要從太空提供網路聯網商業服務。Starlink計畫已進行發射一枚火箭可搭載60顆衛星,每顆衛星僅重227公斤。SpaceX從火箭發射技術進入更廣域的太空衛星網路競賽,如果這項計畫成功,那麼 SpaceX 就不再僅僅是一家單純的火箭發射公司,同時也會成為一家網際網路營運商並將與AT&T 等電信公司形成競爭關係。
 
亞馬遜的火箭公司Blue Origin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於2000年創立Blue Origin公司,其目標從設計、開發、製造生產到火箭發射,幫助衛星進入軌道。Blue Origin計畫於2021年發射自己開發的火箭。推出古柏計畫(Project Kuiper),預計將3,236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以提供全球範圍的高速網路,看準全球仍有40億人口無法上網的商機。其實,目前亞馬遜在全球擁有12個衛星接收地面站(AWS Ground Station),幫助客戶將資料連結至衛星。
 
Google投資SpaceX的Starlink計劃。Google曾於2014年規劃投資超過10億美元於全球衛星網路服務計畫,以180顆小型的低軌道衛星運作,讓偏遠地區也能Wi-Fi上網。由於,Google沒有火箭發射技術,所以在2015年決定投資SpaceX的Starlink計畫。
 
臉書計劃在2019年發射自己的網路衛星Athena從2016年就開始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申請發射和運營低軌道衛星,併計劃在2019年發射自己的網路衛星「雅典娜」(Athena)。
 
銥星通訊公司(Iridium)捲土重來。由摩托羅拉在1990年代推出「銥星計劃」是人類首個大型低軌通信衛星,但因運營艱難而在一年內宣告破產。現在,銥星公司重新出發,以66個衛星100%的全球覆蓋,提供企業服務主要客戶包含船隻、飛機、軍事及商業。
 
電星公司(Telesat)選擇與亞馬遜合作。加拿大電信商Telesat選擇與Alphabet旗下Loon及亞馬遜的Blue Origin兩邊簽定合作,將聯手打造一個總計 292 枚衛星的低軌道通訊網路,預計在 2022 年底前啟用衛星網路服務,大約與 Starlink 同時。
(1235字)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2019年6月30日經濟日報)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