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醫療 解高齡社會難題
林海珍、葉家顯、STPI科技政策研究組 發表於 2019年1月2日
圖、數位醫療 解高齡社會難題
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至2030年65歲以上人口比率將由現行14%提高到23.6%,至2040年則高達30%。衛福部健保署並指出65歲以上老人花費醫療費用,在過去五年間由2040億成長至2612億元,並推估未來五年內將破3000億元。在人口結構老化、慢性病增加使得醫療費用支出壓力變大,還有城鄉醫療照護服務不均,將使醫療照護需求變得複雜與繁重,未來需要朝向更為智慧化、效率化的方向發展。
對於數位醫療的生態圈,可說是以民眾及醫院為中心,結合資通訊、生技與醫藥產業的跨界整合,還包括無線網路及晶片提供者、軟體及系統供應者、資訊分析服務、醫療器材或製藥公司、照護服務提供者、以及相關保健照護團體、醫療保險以及主管機關與驗證單位。他們都將因智慧醫療時代而改變商業模式及服務方式。
以民眾而言,可以透過移動健康(mHealth)的方式,如穿戴式設備、移動醫療軟體或照護機器人得到醫療保健相關服務,像是飲食紀錄或減重助手等手機應用程式;對於醫院而言,智慧醫療可以讓醫院體系運作更為智慧化,包括智慧醫院與病房、電子病歷與醫療影像管理等,透過建置智慧化的醫療設備,加上感測技術、網路或是資料庫技術的輔佐,讓醫療服務數位化、網路化,使醫院各部門或醫院間對於患者健康醫療資料的整合更容易,甚至達到遠距醫療的目的。對於健保或是醫療保險機構而言,則可透過數據的串連與整合,更智慧地控管醫療相關保險費用或支出。
基於,既有ICT資通訊科技在新興技術的助力之下,例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及行動平台甚至穿戴式裝置等,將可降低醫療成本進行個人化的醫療大數據分析。於是,各國家開始關注及推動智慧醫療計畫,希望可以提升醫療保健服務效率及品質,並達到降低醫療成本的目的。
各國在智慧醫療相關政策方面,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17年7月提出「數位醫療創新行動方案」,範疇包括移動健康、健康資訊科技、穿戴式設備、遠距健康與醫療、以及個人化醫療等,除希望民眾能對於健康、日常生活習慣監控與慢性疾病管理能做出更好的決策並與醫療專業互動外,也希望透過決策支援軟體以及相關技術,讓臨床實務與工作流程安排能夠更佳及有效。
歐盟衛生暨食品安全總署(DG SANTE)在2012年提出「數位醫療行動計畫2012-2020」,希望於健康照護體系與新技術基礎之下,在健康相關的產品、服務與流程中運用資通訊技術,來提升公民的健康、健康照護產業的效率與生產力,得到健康帶來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日本政府將在未來5年投入100多億日元,將結合產官學聯合打造「人工智慧醫院」。計劃2022年度之前建立10家實施「AI醫療」示範醫院,利用AI技術自動記錄病例、核磁共振檢查(MRI)和內視鏡影像診斷、血液、DNA檢查及選擇最佳治療方案等,以人工智慧技術來克服不斷膨脹的醫療費、醫護人員短缺以及慢性病醫療等結構問題。同時希望藉AI技術推動相關研發,促進醫療器械的出口,並提高日本醫療産業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國務院在2017年7月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希望推廣應用AI人工智慧治療的新模式來建立快速精準的智慧醫療體系,例如:建構智慧醫院,如開發人機協作的手術機器人、研發柔軟可穿戴並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生理監測系統,或是研發人機協作之臨床智慧診療方案並實現智慧影像識別,或透過人工智慧協助開展大規模基因組識別和新藥研發等。
台灣經濟部工業局推動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中,提出智慧健康醫療照護領域需求相關規格,希望透過廠商提案方式,提供相關的補助。規劃內容包括智慧科技應用於健康照護領域與醫療資源管理,人工智慧科技應用於健康數據再加值,還有運動飲食管理以及遠距照護等。科技部則是在AI創新研究中心規劃以5年為期,預計每年投入10億元,深耕人工智慧基礎技術,強化智慧醫療等人才與技術研發。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2018/12/29)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