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3D生物列印進化 複製器官將成真

瀏覽次數:4667|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洪長春、專利佈局情報分析團隊 發表於 2017年6月1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3D列印各類骨科植入物美國專利申請趨勢

3D生物列印是近年來在生物醫學領域相當夯的熱門話題。所謂3D生物列印就是利用3D列印技術,以生物相容性材料和活細胞為材料,列印出複雜三維功能性組織結構,這些列印出來的功能性組織或器官,可以應用到器官移植、藥物篩選等領域,例如在器官移植方面解決捐贈器官數量不足、移植配對成功機率低、還有受贈患者須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等諸多缺點;藥物篩選方面則可避免新藥開發時進行動物實驗,甚至是人體實驗。3D生物列印的最終目標是列印活體器官,不過面對組織工程中血管生成的關鍵問題,例如骨髓間充質幹細胞(MSC),膠原纖維細胞(Fibroblasts),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s,EC)等因素之影響仍需進一步解決,目前大多存在於實驗室階段,多數成果都是簡單生命體或是細胞組織列印,例如: 3D生物列印人工肝臟。

目前3D生物列印在人體植入物,具有產業化前景的主要是藥物篩選、骨骼、骨關節列印和血管支架。其中骨骼、骨關節植入物列印是目前相當受重視的領域,主要原因在於當今世界人口的老化,年齡相關的疾病如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症狀之數量也在增加,加上運動傷害的風險,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和類風濕性(rheumatoid)關節炎都會影響自由活動中滑膜(synovial)關節的結構,例如髖,膝,肩,踝和肘,這些關節,特別是髖部和膝蓋負重關節的疼痛對走動功能的影響相當大。目前已研究的人工骨主要集中在兩類:一類是以硫酸鈣、碳酸鈣、磷酸鈣以及羥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等為代表的無機鈣鹽,另一類是以有機高分子材料為代表的生物聚合物。

根據SmarTech預測,未來3D列印植入物是3D列印醫療裝置中規模最大的應用市場,其中骨科植入物是市場價值中最大的可植入裝置部分,主要分為三大類別,分別為關節植入物、脊柱植入物及創傷植入物(如:骨板、骨釘等),2016年全球骨科植入物市場規模達419億美元,其中關節植入物為229億美元(佔54.7%),脊柱植入物為113億美元(佔27.0%),創傷植入物為77億美元(佔18.3%)。若依解剖位置市場可細分為: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植入物、脊柱(內固定、微創)植入物、肩頰骨植入物、顱頜面(下頜骨、顱骨)植入物、足踝(足踝截骨關節、腳趾骨)植入物等。

從專利申請的年代來看,據國研院科政中心分析美國專利局之專利得知,目前3D列印各類骨科植入物,依解剖位置來看: 肘部/膝蓋關節在2004年,肩關節在2010年,頭骨/顱骨及下頜骨重建是在2011及2012年之間,脊柱關節及髖關節則是在2012年以後才開始申請專利;植入物材料方面,最早是2000年的含磷灰石材料,2007年的鈣基金屬/合金,可降解之高分子複合材料則是在2014年才開始申請專利。圖1所示為3D列印各類骨科植入物歷年專利申請趨勢。

2016年3月Amedica 公司公布氮化矽(Silicon Nitride)脊柱融合器植入物研發,將緻密的氮化矽陶瓷材料透過電腦輔助設計(CAD)得到產品結構圖形,並採用3D列印的自動注漿成型技術(robot depostion or robocasting),將陶瓷漿料的逐層擠出成型製備出複雜的陶瓷三維結構。由於人體骨骼處於充滿潮濕、溫暖和鹽水的環境,這樣的環境具有一定的腐蝕性,並會影響植入物與人體骨骼的結合程度和植入物的使用壽命。Amedica 公司表示氮化矽材料具有穩定性、耐磨性、強度和斷裂韌度、抗菌性可以滿足植入物製造的要求。美國FDA 即將公布首個3D列印氮化矽脊柱融合器的審批結果,對於自動注漿成型的3D列印技術可製造複雜陶瓷植入物打開了未來之門,對於老年人骨骼退化或骨骼受傷者將創造新生機。

(作者是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專利佈局研究團隊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2017/06/19)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