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物聯網打團體戰攻套餐服務

瀏覽次數:424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賴明豐、專利佈局情報分析團隊 發表於 2017年5月8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國外研調機構IDC預估2020年物聯網全球市場價值將可達1.7兆美元,這麼龐大的市場與商機,似乎已經成為眾多廠商趨之若鶩的趨勢。然而,碎裂化發展的技術標準與產品/服務規格卻也阻礙了IoT市場的成長腳步,從而加速催化廠商組建IoT產品服務協作生態體系的需求,從裝置、網路、平台、應用軟體、資料分析與資訊安全等面向廣納不同應用領域的賢能志士共同發展完整的解決方案。
 
2014年開始,台灣掀起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風潮,各家廠商無不努力發掘各種能跟物聯網扯上關係的機會,應用領域除了時下最夯的穿戴式裝置與智慧製造之外,其他還包括像智慧家庭、醫療照護、節能、交通、農業、…等等,顯示出IoT產品方向相當多元,所需要的技術與應用標準自然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單一廠商很難獨自推出一個全面性應用的IoT解決方案,必須在各種不同領域中找到適合的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協作生態體系,才能滿足各式各樣不同的顧客需求。
 
基本上,完整的IoT解決方案由裝置(devices)、網路(networks)、平台(platforms)、應用軟體(applications)、資料分析(data analytics),以及資訊安全(information secuirty)等六個元素組成。廠商想要打造自己的IoT協作生態體系就必須針對這六個元素分別在不同應用領域中找出適合結盟的相關廠商,才能端出最佳的IoT解決方案。另外,對想要發展跨國雲端服務的廠商來說,還必須再加入「在地化」思維,以便推出能符合不同區域、不同國情、不同法令要求的IoT服務系統。
 
有了前述框架後,廠商就能據以研擬自己的發展策略。最直覺就是從應用領域的角度思考發展策略,廠商可以選擇特定應用領域組構自己的協作生態體系,或是走跨領域發展路線端出「一站式選購」的服務套餐,例如AT&T推出的「IoT Solutions Partner Program(簡稱IoTSPP)」就是透過整合不同市場夥伴的技術與產品端出來的套餐。不過,隨著攻入的應用領域愈多,廠商就必須結盟更多其他不同合作夥伴,也突顯廠商必須要設計良好的追蹤管理制度,以便維持並管理合作夥伴在產品、技術及服務上的品質。另一種則是從組成元素的角度切入,選擇走專精發展IoT解決方案中特定元素的策略,推出能符合不同應用領域的技術或產品方案,例如Telefonica正在推的Machine-to-Machine(M2M) Global Partner Programme,則是選定特定應用領域推出來的服務套餐,同時又必須能動態銜接其他組成元素輸入或輸出的資訊,這就會與市場中對該組成元素涉及的技術規格與資料交換格式的標準化程度有關。
 
至於如何選擇「適合的」合作夥伴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思考,第一個是潛在合作夥伴在該應用領域的商譽、產品/服務品質,以及研發能力,第二個則是潛在合作夥伴的產品或服務是否能夠順利整合到既有的IoT解決方案中。而合作夥伴的來源可能是市場中專攻特定應用的IoT服務廠商、裝置供應商、軟體/技術廠商、學術機構、新創企業,或是顧問公司等等。另外,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區域型經銷或銷售廠商也可以考慮納入整體協作生態體系中,例如Vodafone設計的經銷/代理模式(reseller/simpler agent models),除了可以藉以強化在地化的售後服務水準,也能有效擴大接觸到當地市場顧客的機會。
 
有了完整豐富的生態體系,在不同的位置上找到適合的合作夥伴,彼此可以做有效串連,善用生態體系的力量,才能讓IoT解決方案的開發更有效率。從系統的角度來看,打造IoT產業生態體系,並與不同合作夥伴深耕合作,才能夠在未來物聯網市場爭霸戰中取得競爭優勢。
 
(作者是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專利佈局研究團隊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2017/05/07)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