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藥物 邁向普及化
謝威翔、趨勢研析與前瞻規劃團隊 發表於 2017年3月13日
「蜘蛛人-驚奇再起」系列電影中,主角的父親研發了蜘蛛血清,主角接觸後變成擁有超強體能和自癒能力的蜘蛛人;朋友哈利注射後雖然延長了自己的壽命,但卻伴隨著疼痛、外貌、精神改變等令人不快的副作用,進而成了電影中的反派角色。此反應即為個人化藥物之精髓,透過基因解析,找出適合特定個人之藥物。
藥物是對抗疾病的利器,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危害生命,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不同人的身體對於藥物的反應不同。過去人們認為體質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然而什麼是體質呢?體質在藥物基因體學的解釋為人們的基因型或基因表現的差異,造成對於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排出的反應不同。過去醫療行為是透過症狀決定藥物,再配合體重、年齡計算適合的劑量,並無法預先得知藥物與病人的反應情況。個人化藥物則先運用藥物基因體學解析基因與藥物反應,再給予病人適合的藥物,透過減少藥物過敏反應,以達到治療最佳化的目的。治療的過程為首先是進行基因定序以掌握病人基因型態,爾後透過藥物資料與基因之關係性資料,決定對於病患最有效的藥物與療程,最後進行治療與收集相關的數據以協助未來療程之改善。
在2005年基因定序費用約需30萬美金,目前定序費用已經降到每人1000美元,且基因定序所需的時間將逐步的縮短,定序價格也會逐漸下降,未來運用基因定序資訊治療疾病不再是富人的權利,每個人都可以低負擔的在治療前完成基因解析,做為治療的前置資訊,甚至於未來的藥品包裝上,可能會標示「本藥品適合某基因型態的使用者」之註記。
隨著基因體資料與治療資料的累積與大數據分析,醫生或國家衛生單位可藉由基因資料庫來評估罹患特定疾病的風險,以進行預先的防範。事實上,影星安潔莉娜‧裘莉就是在基因定序篩檢出乳腺癌有關的基因缺陷,再輔以過去的家族病史的觀察,因此決定事先進行乳房切除手術以避免罹患乳癌的風險。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全球的個人化醫療市場在2014市場規模約為1兆78億美金,2022年將達2兆4千億美金,複合年均增長率約為11.8%。根據生物標記資料庫Amplion公司2016年公布的統計顯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之138項生物標記相關藥物,其前三大主要領域為癌症、精神科、感染症藥物。同時指出,使用生物標記的新藥臨床試驗,其Phase I通過率達25.9%,相較非使用生物標記的藥物的通過率只有8.4%。換言之,個人化藥物不僅僅影響治療行為,也能增加藥品的開發與測試的方法。
個人化藥物是一種精準針對個人病情進行藥物治療,然而發展個人化藥物卻影響著醫病行為、藥物開發模式與其它相關的醫用設備需求,如次世代定序、新穎的基因體科技、資料庫大數據應用、伴隨式診斷、癌症治療技術等。個人化醫療與個人化藥物,透過更好的醫療與健康規劃,不僅僅讓人們享受健康的身體,也將帶動另一波的醫療革新與相關產業的發展。
(作者是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專案助理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2017/03/12)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