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軟追隨Palm推出手持式裝置(Handheld Device)時代,英特爾由於與微軟在PC關係密切的緣故,推出了StrongARM架構的XScale處理器。當時人們看到日本的i-Mode,認為這種折疊式手機將是未來手機原貌之下,紛紛投入智慧型手機市場戰局,可是到了2002年英特爾仍無法在手機專用晶片市場獲得一片市場。
由於晶片廠商看到從手持式裝置將轉型至智慧型手機的商機,所以NEC、日立、三菱、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高通甚至於摩托羅拉都努力在這領域中找到自己投入的領域。
圖一、2002年手機基頻晶片排行榜

Source : EETimes,2016年5月
2002年之後,英特爾為了爭取市場商機,決定在XScale處理器內加入大量的快閃記憶體,以強化其性能。也就是這樣的改變,讓英特爾獲得幾家手機廠商的設計案,包含摩托羅拉、Research in Motion(現今的黑莓機)與Palm,但是整體來說,市場上英特爾仍處於弱勢。
英特爾判斷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太可能崛起之下,將XScale處理器於2006年賣給Marvell,期望專注在市場更大且利潤更多的筆記型電腦之處理器市場。可是萬萬沒想到,蘋果於2007年中推出了採用ARM架構處理器的iPhone,一個全新的市場領域誕生。
隨著蘋果帶起了智慧型手機時代,英特爾堅持採用x86架構處理器核心,並非大多數手機採用的ARM處理器核心,並不能讓其獲取大型設計案。可是英特爾並不氣餒,期望微軟的智慧型手機能夠幫助其發展,可是隨著微軟購併諾基亞也採用ARM架構之後,一切都變得不可能。
英特爾的最後一搏機會,是與中國大陸晶片設計業者瑞芯微(RockChip)、展訊(Spreadtrum)合作開發的x86應用處理器。因為見到小米崛起,以及中國大陸本土手機廠商正在向市場進行發動攻擊。但是英特爾發展並不順利,因為英特爾與瑞芯微設計的SoFIA晶片雖然獲得華碩採用,但是卻沒有獲得中國大陸新興手機廠商的採用。這一策略可能是英特爾決定徹底放棄智慧型手機晶片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5年底英特爾挖角高通高層來拯救垂危的行動晶片業務,但經深思之後,英特爾決定航向物聯網,而放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之單晶片業務。Quark處理器與開發板將是英特爾進攻物聯網浩瀚晶片之微控制器。可是這能夠拯救英特爾嗎?可能還需要時間才能獲得答案吧!
圖二、英特爾未來物聯網布局

(704字)
參考資料:How Intel Missed the Smartphone Call. EE Times, 2016/05/01. at http://www.eetimes.com/author.asp?section_id=36&doc_id=1329581&print=yes
本站相關文章:
-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之AP表現兩樣情
- 英特爾CEO認為摩爾定律即將走入終結
- 英特爾轉變策略,物聯網不再堅持用x86晶片
- PC衰退,英特爾被迫強力轉型
- 英特爾與美光合作以3D XPoint技術提升記憶體速度
--------------------------------------------------------------------------------------------------------------------------------------------